绪论 1
第一章 中医内科病证 3
第一节 概述 3
一、中医内科学的特点和内容 3
二、中医内科学发展概况及展望 4
三、中医内科学脏腑证候辨治概要 5
第二节 感冒 14
第三节 咳嗽 16
第四节 哮病 19
第五节 喘证 21
第六节 心悸 25
第七节 胸痹 28
第八节 不寐 31
第九节 痫病 34
第十节 厥证 36
第十一节 胃痛 39
第十二节 噎膈 42
第十三节 腹痛 45
第十四节 泄泻 48
第十五节 痢疾 50
第十六节 胁痛 53
第十七节 黄疸 56
第十八节积聚 59
第十九节 鼓胀 61
第二十节 头痛 65
第二十一节 眩晕 68
第二十二节 中风 71
第二十三节 水肿 74
第二十四节 淋证 77
第二十五节 癃闭 80
第二十六节 痹证 83
第二十七节 郁证 86
第二十八节 血证 88
第二十九节 痰饮 94
第三十节 消渴 98
第三十一节 瘿病 100
第三十二节 腰痛 103
第二章 中医外科病证 106
第一节 概述 106
一、概论 106
二、发病特点 110
三、辨证概要 115
四、治法概要 126
第二节 疮疡 134
一、疖 134
二、疗 136
三、痈 140
四、发 143
五、有头疽 145
六、丹毒 147
七、走黄与内陷 149
八、瘰疬 152
第三节 乳房病证 154
一、乳痈 154
二、乳核 156
三、乳癖 158
四、乳岩 159
第四节瘿、瘤、岩 161
一、瘿 161
二、瘤 163
三、岩 166
第五节 皮肤病及性传播病证 168
一、热疮 171
二、蛇串疮 173
三、癣 175
四、疥疮 177
五、湿疮 178
六、淋病 181
七、梅毒 183
八、尖锐湿疣 185
第六节 肛门直肠病证 187
一、痔 188
二、肛痈 191
三、肛漏 193
四、肛裂 195
五、锁肛痔 197
第七节 泌尿、男性前阴病证 199
一、子痈 199
二、精浊 201
三、精癃 203
四、阳痿 205
第八节 周围血管病证 208
一、臁疮 208
二、脱疽 210
第三章 中医妇科病证 214
第一节 概述 214
一、女性的解剖生理特点 214
二、病因病机 215
三、诊法概要——四诊 219
四、治法概要 219
五、预防与保健 220
第二节 痛经 221
第三节 闭经 223
第四节 崩漏 226
第五节 带下病 229
第六节 妊娠恶阻 231
第七节 胎漏、胎动不安 232
第八节 产后发热 234
第九节 癥瘕 236
第十节 不孕症 238
第四章 中医儿科病证 241
第一节 概述 241
一、生理特点 241
二、病因病理特点 242
三、治法概要 244
第二节 感冒 247
第三节 咳嗽 250
第四节 肺炎喘嗽 252
第五节 哮喘 255
第六节 鹅口疮 258
第七节 口疮 259
第八节 呕吐 260
第九节 腹痛 262
第十节 泄泻 265
第十一节 厌食 268
第十二节 积滞 269
第十三节 疳证 271
第十四节 癫痫 274
第十五节 水肿 276
第十六节 尿频 280
第十七节 遗尿 281
第十八节 紫癜 283
第十九节 麻疹 285
第二十节 风痧 288
第二十一节 水痘 289
第二十二节 痄腮 291
第二十三节 丹痧 293
第五章 中医眼科病证 295
第一节 概述 295
一、发病特点 295
二、辨证概要 297
三、治法概要 299
第二节 天行赤眼 301
第三节 绿风内障 302
第四节 青风内障 304
第五节 圆翳内障 305
第六节 瞳神紧小 306
第七节 络阻暴盲 308
第八节 络损暴盲 310
第九节 视瞻昏渺 312
第六章 中医耳鼻喉科病证 315
第一节 概述 315
一、发病特点 315
二、辨证概要 316
三、治法概要 319
第二节 耳胀、耳闭 321
第三节 脓耳 323
第四节 耳鸣、耳聋 326
第五节 鼻渊 329
第六节 鼻鼽 331
第七节 乳蛾 333
第八节 梅核气 336
第九节 喉痹 337
第十节 喉喑 340
主要参考书目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