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淮河流域的粮价、市场与地方社会》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琳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4172638
  • 页数:299 页
图书介绍:在传统社会,粮食是最重要的商品。粮价则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市场的运行,以及农政、仓政和荒政的运作,并为这些政略的展开提供不可或缺的决策前提。清政府为了解全国各地粮食供需状况,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定期向上级报告辖区内的雨雪量、收成预计及实收分数、各种主要粮食市价、人口、仓储数额,建立了全国性粮价奏报制度。这一史无前例的制度所保存下来的大量基础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楔子,在它们的帮助下,当代人得到了一个探析清代的经济发展和社会面貌的良好工具。之所以选择淮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是因为一直以来,淮河流域作为我国东部一个重要的自然地理单元和农业生产基地,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绪论 1

0.1 学术史回顾 1

0.1.1 清代粮价研究 2

0.1.2 清代淮河流域农业、经济研究 19

0.2 资料应用与研究方法 28

第1章 清代淮河流域粮食生产 33

1.1 淮河流域概况 33

1.1.1 地理环境 33

1.1.2 气候特征 35

1.1.3 历史变迁 36

1.1.4 农业生产状况 41

1.2 主要粮食作物种植 45

1.2.1 麦 45

1.2.2 稻 51

1.2.3 谷类 55

1.2.4 豆 57

1.2.5 其他 60

1.3 淮河流域粮食供需 65

1.3.1 粮食消费需求 65

1.3.2 粮食供给与余缺粮区域分布 70

1.3.3 居民的经济选择 76

第2章 粮食流通与市场运行 84

2.1 淮河流域与南、北方的粮食贸易 84

2.1.1 粮食贸易种类及数量 84

2.1.2 粮食运输途径 93

2.1.3 淮河流域与江南、直隶的贸易密切程度 98

2.1.4 购买粮食的资金来源 103

2.2 淮河流域内部的粮食贸易 106

2.2.1 米粮地区差价及原因 106

2.2.2 各州府内部的粮食调剂 115

2.3 粮食贸易中的市场中心与商人 117

2.3.1 粮食贸易中的市场中心 117

2.3.2 粮食市场上的商人 123

2.4 国家、士绅、民众与市场的关系 127

2.4.1 政府的政策基调及评价 127

2.4.2 士绅在市场发展中的作用 129

2.4.3 民众对市场活动的参与 133

第3章 粮价变动分析 139

3.1 清代淮河流域粮价时间序列分析 139

3.1.1 粮价变动的长期趋势值 140

3.1.2 淮河流域粮食的季节差价 145

3.1.3 粮价序列周期——以凤阳府为例 151

3.2 影响粮价变动的因素分析 156

3.2.1 气候 157

3.2.2 交通运输 160

3.2.3 其他影响因素 166

3.2.4 粮价长期变动的社会影响 177

第4章 粮价短期波动 188

4.1 灾荒与粮价的关系 188

4.1.1 淮河流域自然灾害概况 188

4.1.2 灾害与粮价波动 194

4.2 粮价短期波动的社会影响 196

4.2.1 粮食暴动 196

4.2.2 社会风气的变迁 201

4.3 国家对粮价波动的控制 211

4.3.1 设立常平仓 211

4.3.2 禁止地方官员遏籴、遏粜 216

4.3.3 禁止富户囤积 219

4.3.4 减免税金、蠲免钱粮 222

4.3.5 散给银米、设立粥厂 225

4.4 士绅对粮价平抑的贡献 229

4.4.1 输粟散米、积极助赈 230

4.4.2 捐资仓谷、管理仓储 234

第5章 清代淮河流域市场整合 241

5.1 相关分析 242

5.1.1 价格差相关分析 242

5.1.2 价格方差相关分析 245

5.1.3 离散性相关分析 246

5.2 回归分析 247

5.3 协整分析 249

5.4 市场整合与清代经济发展——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 254

第6章 结语 260

附录 粮价资料来源与评价 264

一 清代粮价奏报制度 264

(一)粮价奏报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264

(二)粮价奏报制度评价 267

二 淮河流域粮食数据质量分析 269

(一)质量分析方法 269

(二)代表地区粮价数量分析 270

附表 276

参考文献 280

(一)正史、政书、典志、纪事本末 280

(二)明清实录、经世文编、名臣奏议 280

(三)地方志、族谱 281

(四)文集、笔记 284

(五)专著 285

(六)期刊文献 288

(七)硕博士论文 296

后记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