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学生态 从戒严法则到市场规律》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张诵圣著
  • 出 版 社: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68403375
  • 页数:228 页
图书介绍:全书对台湾1949年后的文学发展史作了比较全面、独到的分析与梳理,有助于一般读者深入理解当代台湾文学文本的美学特征和思想意蕴,更为专门研究台湾文学的学者开阔了学术视野,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导言 1

一、新视角 2

二、概念框架 6

三、历史轨迹 8

第一编 17

第一章 学术语境与概念框架 17

一、学术语境 18

(一)旧的分析模式:美国的台湾研究 18

(二)政治环境变化及其冲击 20

(三)台湾岛内台湾文学研究的最新发展 23

(四)跨国文化思潮的冲击 26

二、概念框架 31

(一)“文学体制观”及当代台湾主流文学 34

(二)为当局所背书的主导文化及其影响下的文化生产场域 37

第二章 文学场域中的政治和市场因素 49

一、在国家和市场之间:1949年以后台湾文坛的复苏 51

(一)文坛的复苏 52

(二)战争模式及其遗产 54

二、“非官方”的政治因素:有关文学的民族主义—道德主义话语 60

(一)民国时期的文学想象和现代文坛 61

(二)“殖民现代性”和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 62

(三)都市背景下的传统文人和中国现代通俗文学 64

(四)重点概述 66

三、文学市场中正当性原则的竞逐:个案研究 69

(一)文学评鉴权威的视野分歧:“旧小说”与“新小说” 71

(二)文学市场的反响 72

(三)深层的政治潜流 75

第二编 81

第三章 软性威权统治和主流位置 81

一、“积极的”文化管控和外省人主导的文化生产 82

二、促使文学模式受推崇的政治动因 85

三、“纯文学”美学范畴的兴起 89

四、副刊和当局支持的主流文学 93

(一)作为一种混合文化体制的副刊 93

(二)林海音和文学副刊 95

(三)副刊编辑:政治认可之文化正统的支柱 96

第四章 现代主义潮流和主流文学里“中国意象”的美学性衍化 99

一、一个新美学位置的登场 101

(一)现代主义位置的早期趋向 103

(二)现代主义先驱者的制胜策略 106

二、主流文学中“大中华中心主义”的美学性衍化 114

(一)中国意象的变化 116

第五章 本土位置:社会对立的产物 134

一、本土主义文学位置的发展历程 134

(一)早期岁月:文学场域中的边缘存在 136

(二)与乡土文学的结盟及之后的分道扬镳 138

二、本土主义文学位置在当代早期的沉潜性存在 141

(一)吴浊流(1900—1976) 141

(二)钟肇政(1925年生) 143

三、两位重要文学人物背道而驰的生涯轨迹 147

第三编 153

第六章 台湾七八十年代以副刊为核心的文学生态与中产阶级文类 153

一、副刊与以副刊为核心的文学生态 154

(一)新崛起的公共文化论坛:《人间》和《联副》 158

(二)营建一种新的文学生态:《联合报》副刊 161

二、中产阶级文类 167

(一)衍化中的文类位阶:中产文类的兴起 168

(二)意识形态制约:小说中的政治犯角色刻画 174

第七章 高层文化理想及主流小说的转变 182

一、从“闺秀文学”到“平凡美学” 185

(一)袁琼琼:转换到专业的写作生涯 186

(二)朱天文的高层文化探求 189

(三)张爱玲与“平凡美学” 191

二、新乡土主义、西方文化趋势及“中国情结” 194

(一)文化流动和精英批评主义 195

(二)张大春和胜者为王的批评规则 197

(三)主流作家与“中国”的暖昧关系及全新的自我定位 200

第八章 解严后的新发展 204

一、本土论述的转变 205

二、后现代潮流——新的另类文化形构 207

三、解严后的文化场域新发展 212

(一)大分水岭(The Great Divide) 213

(二)解严后的小说创作 214

四、正当性的问题:一个媒体事件的分析 219

译后记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