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第一编 人文符域:思想过程与符号过程 28
第一章 人本文化与文史符号 28
1.人文 28
2.人工 31
3.人类 35
4.士子 38
第二章 宅亳文明与文史哲符号 42
5.文明 42
6.文化 46
7.古文 50
8.文史 53
第三章 践履和说写的感应 56
9.呐喊 57
10.说写 60
11.话语 64
12.清谈 67
第二编 文史符域:脑力波与引力波 72
第四章 公式化文明与非公式化文艺 72
13.述作 72
14.陈述 75
15.表达 78
16.知觉 81
第五章 人本与文本:史意与表达 85
17.二分 85
18.二体 89
19.三韩 92
20.三史 95
第六章 齐其分与齐其文:五形与三神 98
21.等数 99
22.形数 102
23.九数 105
24.神数 109
第三编 综通符域:内在心灵与跨学科性 112
第七章 文化逻辑和语义通分 112
25.通分 112
26.分类 115
27.六家 119
28.六壬 122
第八章 心灵之思与真理之在 124
29.时间 125
30.时空 128
31.时期 131
32.永恒 134
第九章 无情的历史与有情的文艺 137
33.原型 137
34.仪式 141
35.原因 144
36.类型 147
第四编 跨学科符域:人文健康与非健康 151
第十章 符号的学识与学识的符号 151
37.象征 151
38.无名 154
39.符号 158
40.虚构 161
第十一章 灵魂工程的梦醉、癫狂 164
41.癫狂 164
42.体验 168
43.肉体 171
44.幻想 174
第十二章 美善不空与元(meta-)史学 177
45.规训 177
46.犬儒 181
47.德义 184
48.崇高 188
第五编 政经符域:质理与质野 191
第十三章 生命政治:超越与难以超越 191
49.左右 191
50.权力 195
51.王官 198
52.食邑 202
第十四章 政经符域与史地符号 205
53.经典 205
54.华夏 208
55.洪范 211
56.禹贡 214
第十五章 奇迹与奇异:朴素的历史书写 218
57.青铜 218
58.铜器 222
59.遗址 225
60.纪录 228
第六编 言数符域:文史的质与量 232
第十六章 知识考古的底本、述本 232
61.叠层 232
62.档案 235
63.底本 238
64.结构 241
第十七章 用言文数符洞察本质 244
65.野蛮 245
66.猜想 248
67.假说 251
68.饕餮 254
第十八章 文史符号与壬占预测 257
69.壬学 258
70.彦和 261
71.日者 264
72.龟策 267
第七编 联通符域:收敛与思辨 271
第十九章 拟容取心:形式与会通 271
73.通感 271
74.会通 275
75.通鉴 278
76.交通 281
第二十章 文心为体:一与多,内与外 284
77.徘徊 285
78.生命 289
79.苦闷 293
80.身心 296
第二十一章 国学思辨:小与大,智与神 300
81.国学 300
82.图志 304
83.方志 307
84.哲学 310
第八编 文笔符域:故事与叙事 315
第二十二章 意识形态:传记与文体 315
85.故事 315
86.传说 318
87.传记 321
88.传统 325
第二十三章 科学与神话的纠结 328
89.音韵 328
90.影像 332
91.乐府 336
92.籤诗 337
第二十四章 神理符号:密索斯与逻各斯 340
93.黄老 341
94.宗教 343
95.道教 347
96.神理 350
第九编 历天符域:感悟时空与融古铸今 354
第二十五章 火工化符与天行人伦 354
97.炼丹 354
98.天文 358
99.星占 361
100.天学 364
第二十六章 时空数符与文史年表 367
101.中星 368
102.殷历 371
103.鲁历 375
104.年表 378
第二十七章 经史融通与文理化合 382
105.校雠 382
106.新证 386
107.管窥 389
108.疑古 392
第十编 学术符域:思想与思辨的提升 396
第二十八章 本末数度与内外时空 396
109.本末 396
110.本纪 400
111.因习 403
112.异量 407
第二十九章 收敛、离散与圣神妙境 410
113.驾驶 411
114.龙凤 414
115.离合 417
116.旋折 420
第三十章 手谈虚实,心谋反正 423
117.虚实 424
118.形式 427
119.弈棋 431
120.疏野 434
第十一编 素地符域:敢为天下先 438
第三十一章 素质文化与本体文明 438
121.素地 438
122.方术 441
123.方向 445
124.体质 448
第三十二章 知识考古与地名史实 451
125.地望 452
126.地名 454
127.地理 458
128.史地 461
第三十三章 纵横开合:史源与地理 464
129.史学 464
130.史料 467
131.史源 471
132.史话 475
第十二编 都邑符域:文化与文明 479
第三十四章 体国经野与郡政县区 479
133.郡县 479
134.政区 482
135.泾渭 486
136.黄河 489
第三十五章 文史符号与文史存在 493
137.史论 493
138.论史 496
139.史通 499
140.历史 502
141.释史 505
主要参考文献 509
后记 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