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国家发展战略 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报告(2016)》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贝多广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09647783
  • 页数:346 页
图书介绍:本年度的发展报告主题为“普惠金融国家发展战略”。整个报告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国际大背景出发来讨论建立普惠金融国家发展战略的意义和战略目标,并进而联系中国现状提出战略实施的路线图;第二部分特别重点讨论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扮演的角色;第三部分集中讨论了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建设;第四部分就机构在发展普惠金融事业中的创新发展,特别是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和介绍;第五部分是关于如何对普惠金融的社会成效进行评估的实证分析。

概要 1

第一部分 普惠金融国家发展战略 3

第一章 制定战略的背景和意义 3

一、发展普惠金融的全球共识 4

二、包容性增长和普惠金融 5

三、中国普惠金融现状 7

四、普惠金融国家战略的意义 9

第二章 战略的目标 11

一、提升金融可得性、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11

二、正确认识普惠金融与扶贫的关系 14

三、加强贫困人群的能力构建 16

四、推进数字化普惠金融 18

五、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创新 20

第三章 规划的解读 23

一、《规划》的总体架构和思路 23

二、《规划》的具体解读 25

三、可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的内容 29

第四章 战略的实施 32

一、基本原则: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32

二、政府用力所在: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33

三、政府部门的协调机制 37

四、战略实施路线图 38

五、结束语 39

专题 主要的国际性标准制定组织(SSBs)关于普惠金融的观点和相应措施 40

第二部分 如何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47

第五章 弥补市场失灵的手段 47

一、政府可以在哪些方面发挥作用 47

二、政府如何发挥作用 52

三、其他国家政府如何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69

四、国际经验启示 73

第六章 农村普惠金融引导性政策与广西田东县金融改革 75

一、农村普惠金融政策 75

二、田东县农村金融改革试点 80

三、讨论 87

案例一 “桂盛通”——一种惠农的非现金支付产品 90

案例二 田东县农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 94

案例三 景泰县农村信用社——金融精准服务贫困户 102

案例四 地方政府在普惠金融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福建省屏南县小额信贷促进会的探索与实践 105

第三部分 普惠金融发展与指标体系框架 117

第七章 普惠金融发展评价的理论 117

一、普惠金融发展评价的意义 117

二、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118

第八章 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构建 136

一、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和原则 136

二、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137

三、普惠金融指标体系的构成 139

四、普惠金融指标的说明 143

第九章 指标体系的应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评价 149

一、农村信贷 150

二、农村支付结算 158

三、农村保险 162

四、农村金融的数字化 165

五、结论 169

第四部分 机构的发展与创新 173

第十章 小额信贷机构的创新 173

一、小额信贷机构的创新动力 174

二、小额信贷机构的创新类型 179

三、小额信贷机构的创新效果 182

四、小额信贷机构的创新发展方向 185

案例五 数字化与传统小微金融效率提升——以中和农信为例 187

案例六 海南农信社小额贷款改革 208

案例七 技术驱动变革,科技让金融更美好——宜信的普惠金融实践创新 218

第十一章 格莱珉中国与中和农信模式的比较 230

一、小额信贷机构混成模式的社会交换视角 232

二、实证研究 234

三、结论 247

第十二章 数字化普惠金融探索——电商+农村供应链金融 250

一、供应链金融 250

二、农村供应链金融的价值 251

三、中国农村供应链金融的模式与现状 255

四、电商+农村供应链金融——模式创新与价值提升 258

五、结语 264

案例八 京东农村供应链金融案例——汶上先锋贷 265

案例九 “互联网信贷+保险+龙头企业+电商”——“蒙羊—中华财险—蚂蚁金服”案例 282

第五部分 普惠金融的社会效果 301

第十三章 普惠金融的宏观与微观效果 301

一、前言 301

二、金融改革的宏观表现 303

三、金融改革的微观表现 309

四、金融改革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317

五、结论与建议 321

第十四章 农村信贷供需的贫富差异 324

一、调查数据 325

二、贷款需求曲线贫富差异 325

三、两类农村金融机构 327

四、供需均衡 328

五、利率变化 330

六、授信额度 330

七、贷款的附加条件 332

八、机构或民间借贷 332

九、金融基础设施的影响 334

十、结论 334

参考文献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