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地民族聚落研究丛书 形成与演变 从文本与空间中探索聚落营建史》PDF下载

  • 购买积分: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政旭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112190607
  • 页数:1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结合人类学、形态学等学科方法,借助于民族志文本与聚落空间信息等材料,在人居科学整体论的指导,对贵州省山地少数民族聚落开展研究,着重介绍了扁担山—白水河谷地区布依族山地聚落、雷公山—陶尧河地区苗族山地聚落、都柳江流域“南侗”地区侗族山地聚落的3处典型聚落的营建研究。

1 贵州山地民族聚落及建筑研究综述 6

1.1 简要分期 6

1.1.1 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 6

1.1.2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末 7

1.1.3 20世纪90年代至今 8

1.2 从民居到聚落 9

1.2.1 关注干阑、鼓楼等特定类型建筑 9

1.2.2 中国民居视野中的贵州少数民族民居与聚落 10

1.2.3 贵州民居研究专著 11

1.2.4 对聚落的专门研究 12

1.3 多学科融合下的聚落研究 13

1.3.1 公众对聚落的关注与聚落文化研究 13

1.3.2 人类学、民族学视野中的聚落 14

1.3.3 经济学方面对关注民族聚落的关注 16

1.3.4 对聚落文化以及聚落文化圈的探讨 16

1.4 对少数民族聚落发展的思考与尝试 17

1.5 小结与展望 19

本章参考文献 20

2 关于研究对象、方法与核心问题的讨论 29

2.1 引言 29

2.2 厘清整体:何为贵州山地民族聚落的整体空间? 31

2.2.1 民居、村庄还是聚落? 31

2.2.2 从聚落到聚落区域、聚落谱系 33

2.2.3 多学科融合的视角 34

2.3 探索生成:尝试再现聚落形成与演变的历史 35

2.3.1 素材匮乏:构建山地民族聚落“空间的历史”面临困难 35

2.3.2 新的素材:人类学“民族志文本”与形态学“聚落空间” 36

2.3.3 文本与空间:一种“再现”山地民族聚落营建史的路径 39

2.4 问题意识:始终关注历史情境中聚落营建的核心问题 42

2.4.1 布罗代尔的“长时段史观”的启示 43

2.4.2 生态人类学“环境—生计模式—文化”理论的借鉴 44

2.4.3 生存压力、生计模式与聚落空间 45

2.5 结论和讨论 46

本章参考文献 47

3 扁担山—白水河谷地区布依族山地聚落营建研究 53

3.1 引言 53

3.2 前提:巨大的生存压力 54

3.2.1 可耕作土地缺乏 55

3.2.2 生态敏感度极高 55

3.2.3 自然灾害频发 56

3.3 形成:针对生存压力的聚落空间回应 56

3.3.1 选址:以田地为核心的“山—水—田”综合考量 57

3.3.2 布局:聚落范围内多因素的总体谋划 58

3.3.3 营建:“山—水—田—林—村”有机整体 59

3.4 演变:聚落空间的发展与调整 61

3.4.1 生长 61

3.4.2 调适 63

3.4.3 应激 64

3.4.4 交流 65

3.5 结论和讨论 66

本章参考文献 69

4 雷公山—陶尧河地区苗族山地聚落营建研究 75

4.1 引言 75

4.2 迁徙与定居 76

4.2.1 到西南去:历史与传说中的数次大迁徙 77

4.2.2 往山中去(一):清王朝“开辟生界”与“开屯设堡”的外部影响 80

4.2.3 往山中去(二):人口压力与自然灾害的内部驱动 83

4.2.4 迁徙与定居背景下的聚落空间分布历史演变 85

4.3 与山地稻耕农业生计模式相适应的聚落空间营建 88

4.3.1 生计模式的变迁:平原稻耕农业—山地刀耕火种—山地稻耕农业 88

4.3.2 聚落空间选址:察山观水、考量土地 90

4.3.3 聚落空间营建:理水营田、安家立寨 93

4.3.4 聚落空间调适:蓄积山林、分设新寨等 95

4.3.5 “山—水—林—田—村”整体空间格局的理想山地聚落 97

4.4 陶尧河流域的苗族聚落案例 97

4.4.1 陶尧河河谷整体情况 98

4.4.2 “安屯设堡”时期设立的治安堡 99

4.4.3 下游河谷坝子段的典型苗族聚落——陶尧九寨 100

4.4.4 中游深谷段的典型苗族聚落——羊苟、排卡和白岩 103

4.4.5 高山溪谷段的典型苗族聚落——乌东 106

4.5 结论和讨论 108

本章参考文献 110

5 都柳江流域“南侗”地区侗族山地聚落营建研究 117

5.1 引言 117

5.2 生存、迁徙与选址 119

5.2.1 迁徙原因 119

5.2.2 迁徙路径 121

5.2.3 聚落选址 124

5.2.4 聚落类型与谱系 126

5.3 河谷平坝聚落:“山—水—田—林—村”基本格局构建 129

5.3.1 察山、布局 130

5.3.2 理水、开田 130

5.3.3 蓄林、立寨 132

5.3.4 同构、展拓 133

5.3.5 形成河谷平坝“山—水—田—林—村”聚落空间格局 134

5.4 山间谷地与山腰坡地聚落:基本格局的改造、移置与优化 135

5.4.1 开枝散叶:聚落由河谷向山中扩展 135

5.4.2 山溪改造:形成“溪—塘—田”系统 136

5.4.3 山地改造:形成层层梯田 139

5.4.4 山林培育:最小改动、严蓄节用 140

5.4.5 山村建设:同构移置、随山就势 141

5.4.6 长期调适、局部优化与建章立制 141

5.4.7 形成山间谷地“山—水—(塘)—田—林—村”与山腰坡地“山—水—梯田—林—村”聚落空间格局 142

5.5 结论与讨论 144

本章参考文献 146

图片索引 147

后记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