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
1.1 非常规油气储层裂缝研究意义 1
1.1.1 裂缝是油气的主要储集空间和有效渗滤通道 1
1.1.2 裂缝发育是油气高产的主要因素 1
1.1.3 晚期“裂缝活化”是油气富集的关键 2
1.2 非常规油气储层类型及基本特征 3
1.2.1 致密砂岩储层 3
1.2.2 碳酸盐岩储层 14
1.2.3 泥页岩储层 33
1.2.4 火山岩储层 42
1.2.5 变质岩储层 52
1.2.6 煤储层 58
2 裂缝形成机理与主控因素 73
2.1 裂缝类型 73
2.1.1 按力学性质分类 74
2.1.2 按裂缝产状分类 74
2.1.3 按裂缝尺度规模划分 75
2.1.4 按充填程度划分 76
2.1.5 按裂缝成像测井响应特征划分 76
2.1.6 按成像测井影像特征划分 78
2.1.7 按裂缝有效性划分 78
2.1.8 按地质成因划分 78
2.2 裂缝形成机理 79
2.2.1 构造裂缝形成机理 79
2.2.2 非构造裂缝形成机理 82
2.3 储集层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 84
2.3.1 不同类型储集层裂缝类型 84
2.3.2 影响储集层裂缝发育的重要因素 84
3 裂缝识别方法 91
3.1 地质法及岩石学法 91
3.2 测井方法 91
3.2.1 裂缝常规测井响应特征 92
3.2.2 裂缝成像测井响应特征 123
3.3 地震方法 128
3.3.1 地震相干体技术 128
3.3.2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129
3.3.3 储层裂缝地震反演技术 132
3.3.4 构造曲率分析法 134
3.3.5 横波分裂技术 136
3.3.6 纵波裂缝检测技术 138
3.3.7 分方位处理技术 139
3.4 钻井和录井法 140
3.5 井间压力干扰试井方法 140
4 裂缝发育特征与分布预测 141
4.1 裂缝宏观和微观特征 141
4.1.1 宏观特征 141
4.1.2 微观特征 142
4.2 裂缝特征参数计算 143
4.2.1 裂缝密度 143
4.2.2 裂缝孔隙度估算 143
4.2.3 裂缝渗透率估算 147
4.2.4 裂缝张开度计算 149
4.3 裂缝分布预测 150
4.3.1 纵向分布预测 150
4.3.2 平面分布预测 152
5 地应力及裂缝与储层水力压裂改造 162
5.1 水平主应力差与天然裂缝发育关系 162
5.1.1 地应力场分析 162
5.1.2 应力各向异性与天然裂缝发育的关系 164
5.2 水平主应力差和逼近角与水力压裂裂缝发育 166
5.2.1 水平主应力差与水力压裂裂缝发育 166
5.2.2 逼近角与水力压裂裂缝发育 168
5.3 天然裂缝对诱导缝形成的控制 168
5.3.1 天然裂缝长度和走向对诱导缝转向的控制 169
5.3.2 诱导缝起裂的角度对其转向的影响 171
5.4 天然裂缝对水力裂缝的影响 172
5.4.1 对水力裂缝起裂位置和压力的影响 173
5.4.2 受天然裂缝干扰后水力裂缝形态的分析 174
5.4.3 天然裂隙发育带(或小断层)在储层压裂改造中的作用 175
5.5 水力压裂改造与天然裂缝和人工裂缝之间关系 176
5.5.1 大型水力压裂激活原来被充填天然裂缝 176
5.5.2 大型水力压裂过程中人工裂缝微地震监测 177
5.6 微地震反演与压裂效果监测 179
5.6.1 走时反演与压裂现场准实时监测 179
5.6.2 能量反演与压裂结果的精细表征 182
5.6.3 非常规储层压裂微地震监测 182
参考文献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