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
引言 1
第一编 党的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19.5~1937.7] 3
第一章 “五四”运动的影响及中共宿迁党组织的建立[1919.5~1928.3] 3
第一节 “五四”运动对宿迁的影响 3
第二节 声援“五卅”爱国运动 5
第三节 大革命失败后的宿迁形势 6
一、政治形势 6
(一)国民党政权的建立 6
(二)封建地主势力及其政治态度 8
(三)土匪的分布及其活动 8
(四)小刀会、安清帮及其活动 9
二、经济形势 9
(一)封建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 9
(二)国民党政府的横征暴敛 10
(三)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日益加深 10
(四)落后的工农业生产 11
(五)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11
第四节 宿迁地区党组织的建立 12
第二章 党组织的初期斗争与发展[1928.3~1929.12] 14
第一节 农民运动的兴起 14
一、抗捐抗税斗争 14
二、抗租抗债斗争 15
三、惩霸斗争 16
四、说理斗争 17
第二节 刀会暴动 17
第三节 党组织的发展、受挫与恢复 22
第三章 一九三零年的红色风暴[1930.1~1930.10] 25
第一节 马园暴动 26
第二节 处死佟锡金引发汤群墙事件 27
第三节 洋河暴动 29
第四章 革命低潮时期的斗争、党组织遭受的破坏和党的深远影响[1930.11~1937.7] 32
第一节 革命的低潮 32
一、捋麦斗争 33
二、宿迁中心县委成立 33
第二节 党组织遭受的破坏 35
一、皂河特支遭破坏 35
二、县私立中党组织遭破坏 36
三、县委机关遭破坏 37
第三节 党的深远影响 37
第二编 抗日战争时期[1937.7~1945.8] 41
第五章 抗战初期的抗日活动及宿迁沦陷后的形势[1937.7~1939.2] 41
第一节 初期的抗日斗争活动 41
一、各界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 41
二、国民党驻军抗敌经过 46
第二节 宿迁沦陷后的形势 49
一、日军暴行 49
二、日伪的残暴统治 51
三、地方游击队蜂起 53
(一)蔡少衡创建的苏鲁边区抗日游击队 53
(二)叶可泽领导的抗日游击队 54
(三)武海峰领导的抗日联防队 55
第六章 宿迁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开辟[1938.12~1940.10] 56
第一节 苏皖特委开辟宿北、宿东的活动 56
一、党组织的重新建立 56
二、组建抗日武装及其主要战斗 58
(一)二梯队在宿北成立 58
(二)苏鲁边区游击大队在宿东诞生 59
(三)牛滩阻击战 60
(四)大兴伏击战 60
三、鲁桐轩全军覆没 60
四、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 63
五、宿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65
第二节 苏皖纵队进驻泗宿边区 65
一、泗宿边区的基本情况 65
二、苏皖纵队进驻泗宿边区 66
(一)爱国人士史文煜 66
(二)抗战老人蔡佩恩 67
(三)毁家纾难的武海峰 68
三、宿南的抗日烽火 68
(一)武家圩保卫战 69
(二)蔡乱庄歼匪 69
四、泗宿办事处成立 70
第三节 宿西边区的开辟 71
一、睢宿边区的形势 71
二、中共睢二区委建立 71
三、第一梯队打皂河 72
四、坝窝伏击战 72
五、睢二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 73
第七章 战胜困难、坚持斗争,巩固发展根据地[1940.11~1942.12] 74
第一节 根据地的严重困难局面 74
一、国民党顽固派的投敌反共活动 74
二、日伪顽对根据地的疯狂进攻 75
第二节 坚持团结抗战粉碎伪化阴谋 76
一、加强党的统战工作 76
(一)实行“三三制”政权 76
(二)争取开明士绅参加抗战工作 77
(三)争取国民党人士及地主、土匪武装参加抗战 78
二、积极发展地方军与民兵 78
第三节 抗日、反磨擦斗争的重大胜利 80
第四节 宿迁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82
一、中共宿北县委成立 82
二、运河特区建立 84
三、泗宿边区的巩固与发展 84
四、睢宿抗日根据地的形成 85
第八章 为争取抗战形势的根本好转而斗争[1942.10~1943.12] 88
第一节 反“扫荡”、反“磨擦”斗争 88
一、调整机构、精简人员 88
二、粉碎日伪顽的猖狂进攻 90
第二节 “双减增资”运动与群众团体的组建 92
一、减租减息与增加工资运动 92
二、抗日群众团体 93
三、农民自卫军 96
第三节 根据地的财政经济工作 97
一、干部参加劳动制度 97
二、工商税务与征粮工作 97
第四节 文化教育事业 101
一、教育工作的恢复与发展 101
二、文化工作的恢复与发展 103
第五节 根据地的斗争形势开始好转 103
一、群众抗日运动空前高涨 103
(一)参军热潮 104
(二)破路挖沟热潮 104
二、宿迁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 105
第九章 迎接反攻,坚持抗战到最后胜利[1944.1~1945.8] 106
第一节 攻克日伪据点的斗争 106
一、日伪军的垂死挣扎 106
二、拔据点斗争 107
第二节 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110
一、党的组织建设与思想建设 110
二、根据地生产建设与文化建设 111
三、减租减息斗争深入发展 114
第三节 敌伪军工作与情报工作 115
一、敌伪军工作 115
(一)宿迁敌工部 117
(二)睢宿联络部 119
二、情报工作 120
第四节 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122
一、连续不断的拔据点攻势 122
二、大反攻前的准备工作 124
三、宿迁全境解放 125
第三编 解放战争时期[1945.8~1949.9] 129
第十章 恢复、发展生产与民主建设[1945.8~1946.6] 129
第一节 领导机构调整与县境区划变更 129
第二节 宿城的接管与恢复 130
一、发展生产,改善民生 131
二、宣传党的政策,组建群众团体 131
三、“双减增资”与惩奸斗争 132
四、整顿工商业与发展教育 135
五、发展武装与战备教育 136
第三节 民主建设 137
一、惩奸反霸 137
二、土地改革 138
三、扩大人民武装 140
四、生产救灾 141
五、兴修水利 141
六、战备动员 142
第十一章 国民党军进攻与宿迁军民坚持斗争[1946.8~1947.6] 144
第一节 淮北撤退与泗宿顽化 144
第二节 运东宿迁县军民坚持斗争 147
一、突击抢运伤员 147
二、转入敌后坚持斗争 147
第三节 宿北大战与宿迁人民的支前活动 149
一、宿北大战 149
二、宿迁人民的支前活动 151
第四节 转入敌后,继续坚持斗争 153
一、宿北大战后的宿迁形势 153
二、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 154
三、县委的反“扫荡”总结 157
第五节 泗宿干部重返淮北后的斗争 158
一、恢复泗宿工作受挫 158
二、潘山区的隐蔽斗争 160
三、重建泗宿 162
第十二章 巩固、发展解放区与宿迁二次解放[1947.7~1948.7] 165
第一节 翻身诉苦运动 165
第二节 土改复查与整党 166
一、土地改革复查 166
二、整党审干 169
第三节 保卫根据地的斗争 170
第四节 解放区的恢复工作 173
一、生产救灾 173
(一)建立组织,开展宣传,坚定渡荒信心 174
(二)发救济粮,办平粜,衽以工代赈 174
(三)妥善安排灾民生活,广泛开展生产自救 174
二、文化教育 175
三、税收财贸 176
四、邮政交通 177
第五节 宿迁二次解放 178
一、周镐对孙良诚的策反工作 178
二、宿城解放 180
三、宿城恢复工作 181
(一)恢复市政权 181
(二)恢复工商业 181
(三)恢夏基层工会 182
(四)生产救灾 183
(五)治安工作 183
四、宿南人民的斗争 183
五、宿西人民的斗争 184
第十三章 配合战略决战,夺取全面胜利[1948.9~1949.9] 185
第一节 宿迁人民支援淮海战役 185
一、淮海战役前的形势 185
二、宿迁人民的支前活动 186
(一)供应与接收 186
(二)运输与担架 187
(三)交通建设 187
三、表彰与祝捷 188
第二节 组织担架、抽调干部随军出征江南 190
第三节 行政区划调整 192
第四节 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与文教卫生事业 193
一、社会治安 193
二、兴修水利 194
三、生产救灾 195
四、文教卫生 195
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6
第四编 大事记[1919.5~1949.9] 198
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198
[1919.5~1937.7] 198
1919年~1927年 198
1928年 202
1929年 205
1930年 209
1931年 212
1932年 213
1933年~1936年 215
抗日战争时期 216
[1937.7~1945.8] 216
1937年 216
1938年 217
1939年 220
1940年 222
1941年 225
1942年 230
1943年 239
1944年 243
1945年(1~8月) 254
解放战争时期 262
[1945.8~1949.9] 262
1945年(9~12月) 262
1946年 263
1947年 268
1948年 275
1949年(1~9月) 285
后记 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