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参考文献 5
第1章 耕地质量系统分析 8
1.1耕地质量系统分析 8
1.2耕地功能与价值 9
1.3耕地质量 17
1.4耕地质量的遗传性和改造性 29
1.5耕地质量动态变化性 30
1.6耕地质量抵抗力与恢复力 31
1.7耕地质量和健康 33
1.8耕地质量诊断指标 33
1.9耕地质量的稳定性 34
1.10耕地生产能力特征 35
1.11耕地的质量与地租能力 36
1.12耕地质量的距离耦合特征 37
1.13耕地质量的管理特征 39
参考文献 41
第2章 耕地生产能力层次系统分析 42
2.1耕地资源生产潜力层次性特征 42
2.2光温生产潜力及其调控 43
2.3气候生产潜力及其调控 44
2.4土地生产潜力及其调控途径 48
2.5区域利用产量及其调控 51
2.6农户现实产量及其调控 53
参考文献 55
第3章 耕地质量与生产能力监测布设理论及方法 59
3.1地统计学理论 59
3.2地统计学方法 67
3.3ArcGIS Geostatistical Analyst应用 68
参考文献 81
第4章 耕地集约利用对耕地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机理 82
4.1问题的提出 82
4.2研究内容、数据来源与方法 86
4.3研究区概况 89
4.4长期施肥下耕地表层土壤有机质变化特征 91
4.5长期施肥下作物产量变化特征 104
4.6长期施肥下耕地有机质含量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117
4.7结论与讨论 122
参考文献 124
第5章 东北地区农用地产能核算 129
5.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9
5.2研究内容、数据来源与方法 130
5.3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核算理论基础与技术思路 132
5.4东北地区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136
5.5结论与讨论 155
参考文献 156
第6章 快速发展区耕地利用差异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 157
6.1问题的提出 157
6.2研究内容、数据来源与方法 161
6.3北京市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破碎度分析 166
6.4北京市大兴区耕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173
6.5北京市大兴区粮食生产能力核算 188
6.6北京市大兴区耕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 197
6.7北京市大兴区耕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分析 215
6.8结论与讨论 230
参考文献 232
第7章 集约化农区耕地利用对生产能力的影响 235
7.1问题的提出 235
7.2研究内容、数据来源与方法 239
7.3研究区概况 240
7.4曲周县耕地利用变化特征 244
7.5耕地利用变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 251
7.6耕地利用变化对生产能力影响的驱动机制 266
7.7结论与讨论 278
参考文献 279
第8章 耕地质量监测层次体系 283
8.1问题的提出 283
8.2研究内容、数据来源与方法 288
8.3耕地等级监测布控技术的研究 289
8.4研究区域的选择和农用地质量 295
8.5耕地等级监测布控技术的应用 310
8.6结论与讨论 329
参考文献 330
第9章 省级尺度耕地质量监测布设样点 334
9.1问题的提出 334
9.2研究内容、数据来源与方法 337
9.3研究区概况 339
9.4省级监测分区方法研究 346
9.5基于标准样地的省级监测样地体系构建 367
9.6耕地等别变化监测指标体系确定 379
9.7耕地等别变化年度监测实例 387
9.8结论与讨论 399
参考文献 401
第10章 多尺度下的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布设 403
10.1问题的提出 403
10.2研究内容、数据来源与方法 408
10.3县级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样点布控研究 409
10.4二级区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样点布控研究 423
10.5国家级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样点布控研究 436
10.6结论与讨论 447
参考文献 448
第11章 基于网格法的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布设 453
11.1问题的提出 453
11.2研究内容、数据来源与方法 458
11.3基于多尺度标准格网的耕地质量监测方法 459
11.4基于多尺度标准格网的耕地等别监测——以开鲁县为例 462
11.5结论与展望 491
参考文献 493
后记 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