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茶陵发展史 1949-2004》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茶陵县档案史志局,茶陵县中共党史联络组编
  • 出 版 社:茶陵县档案史志局;茶陵县中共党史联络组
  • 出版年份:2005
  • ISBN:
  • 页数:527 页
图书介绍:

综述 1

第一篇 恢复国民经济和向社会主义过渡 20

第一章 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 21

第一节 茶陵县的和平解放 21

第二节 组建中共茶陵县委、茶陵县人民政府 25

第三节 征集粮草,支援前线 30

第四节 剿匪肃特,镇压反革命分子 32

第五节 开展减租反霸,实行土地改革 38

第六节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5

第二章 恢复和发展老区经济 48

第一节 开展增产节约、生产自救运动 49

第二节 稳定市场物价,统一财经工作 54

第三节 恢复和发展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 57

第四节 文教卫生事业的初步改造和发展 61

第三章 实行三大改造,向社会主义过渡 67

第一节 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 68

第二节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1

第三节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0

第四节 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3

第五节 “一五”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88

第四章 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97

第一节 党的基层组织的建立和中共茶陵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 98

第二节 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99

第三节 干部队伍的组建和茶陵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03

第四节 干部的教育和管理 104

第五章 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06

第一节 开展整风运动 107

第二节 从整风到反右 109

第三节 进行整风和教育 111

第二篇 “大跃进” 人民公社和国民经济调整 114

第一章 “大跃进”运动 116

第一节 农业率先“跃进” 116

第二节 大办工业、大炼钢铁、大办交通 122

第三节 “大跃进”中的文教卫事业 127

第二章 人民公社 131

第一节 实行“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 132

第二节 大办公共食堂 136

第三节 大办集体猪场 138

第四节 开展“反右倾”斗争 141

第五节 中共茶陵县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 146

第三章 国民经济调整 147

第一节 生产自救,节约渡荒 148

第二节 整风整社和农业的调整提高 150

第三节 压缩非农业人口 充实农业第一线 157

第四节 工业交通的调整提高 160

第五节 财贸系统的调整提高 165

第六节 文教卫生事业的调整提高 172

第七节 政治关系的调整 178

第四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80

第一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80

第二节 震惊三湘的朱文文事件 188

毛泽东主席重返茶陵 194

第三篇 文化大革命运动 198

第一章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和县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199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兴起 199

第二节 全面夺权和实行军管 202

第三节 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206

第二章 “斗批改”,批林整风和国民经济的回升 209

第一节 斗、批、改运动 209

第二节 批林整风 214

第三节 国民经济开始回升 216

第三章 批林批孔,反击右倾翻案风和“文革”的终结 218

第一节 批林批孔运动 218

第二节 反击右倾翻案风和粉碎“四人帮” 220

第四篇 农业学大寨 工业学大庆 223

第一章 农业学大寨的十五年 224

第一节 学大寨的头八年 224

第二节 深入学大寨的七年 226

第三节 社队企业的恢复发展 235

第二章 工业学大庆 财贸学大庆学大寨 241

第一节 “五小”工业的发展 241

第二节 财贸学大庆学大寨 244

第五篇 改革开放 实现工作重点转移 248

第一章 解放思想 拨乱反正 249

第一节 真理标准讨论的补课教育 249

第二节 平反冤假错案 落实各项政策 251

第二章 农村改革的兴起和完善 256

第一节 推行农业生产联产承包责任制 256

第二节 林业“三定”和牧副渔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 260

第三节 人民公社体制的终结 262

第四节 农村经济部门的配套改革 263

第三章 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267

第一节 调整农业内部结构 268

第二节 农业区划的编制和应用 270

第三节 乡镇企业的新发展 272

第四章 城市改革的起步和发展 276

第一节 国有工交企业改革 277

第二节 商业企业的改革探索 279

第三节 物资管理和经营体制的改革 282

第四节 外贸系统的改革 283

第五章 宏观体制配套改革的启动和推进 283

第一节 物价改革的启动和推进 284

第二节 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285

第三节 改革劳动用工和养老保险制度 288

第四节 非公有制经济在改革中兴起 289

第六章 加强治理整顿 维护社会稳定 291

第一节 治理“三乱” 291

第二节 治理经济环境 整顿经济秩序 295

第三节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维护稳定大局 297

第四节 加强综合治理 整顿社会治安 299

第七章 社会事业在改革中发展 306

第一节 改革教育科技体制 落实“科教兴县”措施 307

第二节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313

第三节 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317

第八章 推进民主政治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319

第一节 民主政治事业的推进 319

第二节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程 329

第九章 “六五”“七五”计划执行情况及主要成就 335

第六篇 深化改革向富民强县的目标前进 341

第一章 贯彻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十五大精神加快发展步伐 342

第一节 学习贯彻邓小平南方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 342

第二节 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 345

第二章 转换经营机制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346

第一节 转换经营机制改革的新突破 347

第二节 转换经营机制改革全面推行 350

第三节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启动 354

第三章 推进各项配套改革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355

第一节 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356

第二节 其他经济综合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 366

第四章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步伐 374

第一节 深化土地承包使用权的改革 374

第二节 调整农业结构 推动农业协调发展 376

第三节 农村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 385

第五章 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392

第一节 乡镇企业改革和发展 392

第二节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 396

第六章 基础设施 建设迈大步 401

第一节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跨入全省先进行列 401

第二节 交通设施日趋完善 405

第三节 供电设施的改善 406

第四节 电信事业迅猛发展 408

第七章 “发展小城镇,带动大农村”战略的实施 411

第一节 县城建设步伐加快 411

第二节 农村小城镇建设发展迅速 414

第八章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415

第一节 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 416

第二节 科技的进步 420

第三节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422

第四节 卫生、体育事业的新发展 427

第九章 推进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进程 432

第一节 进一步完善人大、政协制度 432

第二节 开展党政群团机构改革 437

第三节 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440

第四节 加强法制建设 维护社会稳定 441

第十章 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俱进 446

第一节 开展“三义”、“四有”、“五爱”教育 446

第二节 树典型 学英模 449

第十一章 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 450

第一节 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 450

第二节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454

第十二章 “八五”、“九五”计划的实施 457

第一节 “八五”、“九五”计划的执行情况 458

第二节 “八五”、“九五”计划期间取得的辉煌成就 460

第七篇 迈进新世纪 462

第一章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63

第一节 GDP增长的速度加快 463

第二节 三次产业突破“433”徘徊状况 464

第三节 非公经济激活县域经济 467

第四节 民工潮托起民工经济 470

第五节 招商引资为县域经济“釜底加薪” 472

第六节 财政收入呈良性增长态势 475

第二章 改革攻坚循序推进 478

第一节 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推进 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478

第二节 农村改革拓展农民致富空间 480

第三节 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484

第三章 “三化”建设隆起脊梁 486

第一节 工业化迈出实质性步伐 486

第二节 产业化拓展了农村经济发展空间 489

第三节 城镇化获得战略性突破 492

第四章 社会事业共同进步 494

第一节 文化事业生机旺盛 494

第二节 教育科技相得益彰 496

第三节 卫生医药、计生、体育在改革中发展 498

第四节 其他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499

第五章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500

第一节 精神文明 为发展注入活力 501

第二节 民主政治 循序渐进日趋完善 503

第三节 法制建设 改革创新促稳定 505

第四节 党的建设 增强发展战斗力 507

五十五年建设发展的启示 514

后记 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