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生哲学史纲&潘新藻著 民国三十一年(1942)成都黄埔出版社排印本 1
第一章 绪论 27
第一节 关于哲学之解释 27
第二节 哲学无人生哲学 38
第三节 中国哲学之特质 44
第四节 中国人生哲学史的时代划分 57
第二章 周秦诸子哲学 59
第一节 道家与老子之谜 59
第二节 儒家与孔子 68
第三节 墨子与韩非 89
第四节 周秦诸子人生哲学的批判 103
第三章 两汉魏晋的人生哲学 109
第一节 中古哲学与古代哲学之区别 109
第二节 儒家的一尊 120
第三节 实验哲学的创立 130
第四节 玄学的勃兴 138
第五节 中古人生哲学之批判 145
第四章 中世的禅学 149
第一节 由玄入禅 149
第二节 参同契与复性书 155
第三节 儒佛对立 161
第四节 家训与中说 164
第五节 中世人生哲学之批判 172
第五章 宋明理学 179
第一节 理学概说 179
第二节 理学诸子(一) 186
第三节 理学诸子(二) 194
第四节 理学诸子(三) 204
第五节 宋明理学的批判 213
第六章 唯生哲学与革命哲学 216
第一节 唯生哲学 217
第二节 革命哲学 221
儒家伦理思想述要&刘真编著 民国三十六年(1947)中正书局排印本 231
一 伦理学的重要及其研究方法 237
二 孔子的伦理思想 265
三 孟子的伦理思想 293
四 荀子的伦理思想 311
中国伦理政治大纲&方乐天著 民国三十六年(1947)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325
上篇 伦理 347
第一章 性 347
第一节 性之意义 347
第二节 善恶论 360
第三节 性之存养 368
第四节 尽性 382
第二章 父子 390
第一节 父子之爱 391
第二节 养生 394
第三节 丧祭 399
第四节 立身 403
第五节 教孝 405
第三章 兄弟 408
第一节 孝友 408
第二节 敦睦 410
第四章 夫妇 412
第一节 别嫌疑 412
第二节 慎婚姻 417
第三节 夫妇之道 420
第五章 君臣 427
第一节 君臣之关系 427
第二节 君臣相处之道 430
第六章 朋友 438
第一节 择交 438
第二节 交友之道 440
第七章 积学 444
第一节 格物 444
第二节 致知 446
第八章 敦礼 454
第一节 视 454
第二节 听 455
第三节 言 456
第四节 动 459
第五节 貌 462
第九章 待人 465
第一节 国人 465
第二节 同僚 467
第三节 小人 469
第四节 宽恕 471
第五节 德惠 473
第十章 出处 476
第一节 持躬 476
第二节 任事 480
下篇 政治 487
第一章 政府与人民 487
第一节 政府之成立 487
第二节 政府与人民之关系 492
第二章 养民 501
第一节 民生 501
第二节 国用 507
第三节 调节 513
第三章 教民 519
第一节 礼 519
第二节 乐 535
第三节 刑 543
第四节 政 551
第四章 卫民 558
第一节 禁暴 558
第二节 人和 559
第三节 纪律 563
第四节 戒备 567
第五节 非攻 570
第五章 政令 576
第一节 爱人 576
第二节 任劳 578
第三节 任怨 580
第四节 察民意 582
第六章 典职 586
第一节 任贤 586
第二节 黜不肖 589
第三节 官箴 594
第四节 分官制禄 598
第七章 结论 604
附录一:中国历代伦理学文献存目 627
附录二:百年中国伦理学史研究论文著作目录 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