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3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冬林著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40450750
  • 页数:381 页
图书介绍:该书针对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过程中经济性、社会性、生态性的共生问题,以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综合承载力为切入点,在综合承载力理论分析框架下从经济创造力、社会支撑力、环境承载力三个维度探索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实现条件,对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比较等研究,为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提供新的解决思路。该书以我国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为背景,对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问题展开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揭示了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和体制障碍,并在理论分析、案例研究和政策评价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设计和实施建议,以促进资源枯竭型地区实现健康顺利转型。

第一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1

1.1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界定及分类标准 1

1.1.1资源枯竭的界定 1

1.1.2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界定 4

1.1.3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分类标准 5

1.2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基本现状和问题 7

1.2.1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基本现状 8

1.2.2资源枯竭型地区存在的问题 9

第二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概况 15

2.1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的历史演进 15

2.2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的基本现状 17

2.2.1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现行政策 17

2.2.2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实施的效果 20

2.2.3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体系面临的挑战 22

第三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相关研究的理论回顾 25

3.1国外资源枯竭型地区相关研究的现状 25

3.1.1资源枯竭型地区理论奠基阶段(20世纪30—70年代) 25

3.1.2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今) 30

3.2国内资源枯竭型地区相关研究概述 37

3.2.1生产力布局与工业综合发展研究阶段(1949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 38

3.2.2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研究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39

第四章 综合承载力理论分析框架 45

4.1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核心——综合承载力 46

4.1.1资源枯竭型地区研究范式的演化 46

4.1.2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新范式 47

4.2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综合承载力存在的问题 49

4.2.1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的经济创造力不足 49

4.2.2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社会支撑力脆弱 50

4.2.3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环境承载力薄弱 52

4.3提升综合承载力,促进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 53

第五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的经济创造力 55

5.1资源枯竭型地区的产业结构分析 55

5.1.1资源枯竭型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特征 56

5.1.2资源枯竭型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 67

5.1.3资源枯竭型地区产业结构效应和产业竞争力分析 74

5.1.4资源枯竭型地区产业关联度分析 92

5.2资源枯竭型地区要素投入与产出效率 96

5.2.1资源枯竭型地区的人力资本投入 97

5.2.2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物质资本投入 106

5.2.3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生产率分析 109

5.3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的经济制度环境 119

5.3.1模型和指标的设计 119

5.3.2制度因素对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 128

5.3.3制度因素对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分组检验 130

5.3.4基本结论 132

5.4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的经济创造力综合评价 133

5.4.1AHP分析法简介 134

5.4.2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经济创造力的指标体系构建 136

5.4.3基于AHP分析法的资源枯竭型地区转型的经济创造力评价 146

第六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社会支撑力 151

6.1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就业创业能力 152

6.1.1资源枯竭型地区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 153

6.1.2解决资源枯竭型地区就业问题的对策 156

6.2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人才集聚能力 158

6.2.1资源枯竭型地区人才聚集的现状 158

6.2.2资源枯竭型地区人才聚集问题产生的原因 161

6.2.3资源枯竭型地区人力聚集问题的对策 163

6.3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社会保障能力 164

6.3.1资源枯竭型地区社会保障问题的由来 164

6.3.2资源枯竭型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165

6.3.3完善资源枯竭型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 167

6.4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能力 169

6.4.1历史背景与现状分析 169

6.4.2资源枯竭型地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171

6.4.3提高资源枯竭型地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对策 173

第七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环境承载力 177

7.1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环境现状 177

7.1.1以煤炭产业为例 177

7.1.2以石油产业为例 180

7.1.3以森林资源为例 182

7.2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资源枯竭型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 185

7.2.1生态足迹模型的理论背景与计算方法 185

7.2.2资源枯竭型地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计算——以东北三省为例 191

7.2.3资源枯竭型地区生态承载力分析 202

7.3资源枯竭型地区的环境修复补偿机制探索 208

7.3.1环境修复补偿机制建立的成因 209

7.3.2资源枯竭型地区环境修复补偿机制建立面临的困境 213

7.3.3环境修复补偿机制 214

7.3.4资源枯竭型地区环境修复补偿机制建立的调节 217

第八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国内模式探析 221

8.1阜新模式 221

8.1.1阜新市概况 222

8.1.2阜新市转型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效果 223

8.2大庆模式 231

8.2.1大庆市概况 232

8.2.2大庆市转型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效果 232

8.3伊春模式 241

8.3.1伊春市概况 241

8.3.2伊春市转型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效果 242

8.4辽源模式 250

8.4.1辽源市概况 251

8.4.2辽源市转型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效果 252

第九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263

9.1德国鲁尔地区 263

9.1.1鲁尔的兴起与衰落 263

9.1.2鲁尔的经济转型 265

9.2日本九州工业区 269

9.2.1九州工业区的兴起与衰落 269

9.2.2九州工业区的经济转型 270

9.3美国休斯顿地区 274

9.3.1休斯顿的转型轨迹 274

9.3.2休斯顿的社会发展 278

9.3.3休斯顿的环境改善 279

9.4苏联巴库地区 280

9.4.1巴库的兴起与衰落 280

9.4.2巴库的社会发展 283

9.4.3巴库的环境改善 284

第十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政策梳理与评价 285

10.1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285

10.1.1资源开发补偿型政策和实施效果评价 285

10.1.2衰退产业援助型政策和实施效果评价 290

10.1.3接续产业培育、替代产业扶持政策和实施效果评价 292

10.2资源枯竭型地区社会支撑力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297

10.2.1资源枯竭型地区就业创业政策效果 297

10.2.2资源枯竭型地区人才政策效果 299

10.2.3资源枯竭型地区社会保障政策效果 300

10.2.4资源枯竭型地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政策效果 304

10.3资源枯竭型地区环境承载力政策实施效果评价 306

10.3.1资源枯竭型地区生态资源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效果 306

10.3.2资源枯竭型地区工业污染防治政策实施效果 308

10.3.3资源枯竭型地区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效果 310

第十一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313

11.1改革和完善自然资源价格体系 313

11.1.1改革和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的基本思路 313

11.1.2改革和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的具体机制 315

11.2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18

11.2.1实施优化升级结构的产业政策 318

11.2.2实施有差别化的市场结构政策 319

11.2.3规模适度地引进外资 321

11.3加强生态技术创新 324

11.3.1传统工业的生态化改造 324

11.3.2服务业的生态化改造 327

11.3.3高新技术产业的生态化发展 329

11.4培育和发展创业经济 331

11.4.1改善创业环境 331

11.4.2培育创业精神 337

11.4.3构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机制 339

11.5创建良好的转型环境 343

11.5.1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对策 343

11.5.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45

11.5.3加快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 345

11.5.4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 348

11.5.5构建衰退产业援助机制 352

主要参考文献 357

索引 369

后记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