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论集 1
论国学涵养对高等书法教学的多重影响 3
论现代书法的内向开拓 21
论新文人书法与文化精神 28
“欧体”内?笔法与中国美学精神 37
从尚古意到尚天趣:明清篆刻理论的审美超越 50
高等艺术教育与教学规律的拓展——以中国书画篆刻教学为例 73
康有为书论的矛盾性研究 80
理学书论与“性灵说” 102
理学书论与当代书法人格的培养 110
新文人书法论纲四题 118
宋型文化与宋代文艺精神 133
北宋书论概说 144
魏了翁理学书论对朱熹书学思想的发展 151
苏轼“技道双进”论与当代书家人格培养 158
论朱熹理学思想对书法理论的影响 170
李鸿章的书法和书论 179
近现代印人的书法研究 190
《寄畅园法帖》与江南书风 207
试论浙东理学书论的发展及其特征 231
“洛蜀会同”与南宋理学书论 249
论欧阳修的文道观对书法的影响 259
六朝书法文化研究之拓展综述 281
黄山谷诗书画理论对宋代蜀学的贡献——从苏黄对比谈起 289
试论朱熹理学书论的二重性及其价值 306
文人书法:正脉与创造 317
林散之书法的文化意义 324
徐无闻与中国文化——兼谈学者型书法家的难度 335
徐无闻先生的书法篆刻研究 346
徐无闻书学思想研究 371
徐无闻先生对泰山刻石的研究与创作 387
青少年书法报老绪访谈之三十六——宗绪升对话邱世鸿博士 402
大文化、大艺术、大书法——从曾来德新著《横竖有理》谈起 412
两宋理学书论概念的诠释(八则) 428
尽笔墨纸奇写山川之神——王振中先生的中国画探微 448
对当代书法创作现状的忧思 454
素处以默 妙得玄机——楚默先生的艺术研究视野与哲学思考 459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周永健先生和他的《风幡琴指辨》 466
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价值观构建 473
微论集 489
碑学的反思与再生 491
“文道并重”与新文人书法运动 493
清润消散嗣元风——从赏析蓝瑛《仿吴镇山水图》谈起 496
险怪老辣意气豪——品读陈白阳的行草书 499
启功的精神 502
对“字如其人”的颠覆——蔡京书法欣赏 505
纵笔亦风流,做人当思后——权相秦桧书法欣赏 507
小篆的智慧与修养 509
再论董其昌其人及书法 512
书法创作三态论 515
老笔横扫壮千秋——略论易图境老人彩墨花鸟的衰年变法 520
谢无量行书临摹与创作感言 524
形神兼备:篆刻从临摹走向创作的关键 526
尝试紫砂印的写意效果 530
“道皆寂寞”与反省“大师”——从徐无闻先生的《论印诗》说起 532
菏泽牡丹文化新文人书法雅集发言稿 536
“流行书风”的美学批评 538
书道:生命之魂 542
邱世鸿生活近况——闲中有忙亦快哉! 544
手札大家谈——丘若答问 547
评奖刺激下的“伪二王”现象 550
参加评比保持良好心态 551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酒都竹海翰墨香》序 553
雏凤清声发 千里待飙驰——评17岁邱叶红的《书法作品集》 555
获奖絮话 558
率性手腕老 师心风骨遒——陈其吉书法的创变探索 561
名人广场的碑林建设与文化品位 564
李夏荣印象 568
圣境、仙境与灵境——范国明所书《历代名人咏华岩》作品评析 570
南京碑廊序 572
宏阔视野 壮丽史篇——简评李一、刘宗超所著《新中国书法60年》 575
追本溯源 智慧阐释——略评常文礼先生《智慧造字》 580
妙兼心手 适意自乐——胡长春教授的书法追求 583
遒媚浑深见闲逸——林仲文书画艺术之我见 585
秦效侃先生:诗书相伴 快意人生 591
放笔自写心中意——汤胜天书法之我观 592
好之乐之 人生一快——再评王永良书法 594
率性为道 积健为雄——试评同庚友乌峰之书法 596
闲淡超逸话卓新 598
生命轨迹 心灵标记——读《运行标记:张兴明诗书画印选》 601
意足无挂碍 挥洒有余情——尧远生的草书追求 604
独抒性灵开生面——郁胜天先生的书法篆刻之追求 606
执着与超越——张洪波的书法情结 609
由“劲”“猛”到“净”“圆”:张德林的回归 611
《江苏青年书法集丛书》序 613
气魄豪逸 弘扬国光——从文化角度审视李斌权的音乐书法 614
道入精微 贵在圆通——郭堂贵书法新作略论 618
书法创作的后劲:高等教育 621
乌江手怒一狂夫——范培开草书的创变与晚清风气 625
当代书法创作的文化品格 628
山辉川媚 翰墨为宝——我所收藏的徐无闻先生作品 630
钟振华:马行千里看腾骧 632
心画焕彩期精能——闲论张冰的艺术行为 634
附:新临池十要 635
附:邱世鸿参加的国内重要研讨会一览表 643
邱世鸿论著一览表 647
邱世鸿近年来主要学术、艺术讲座一览表 654
后记 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