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林权改革相关理论研究及现状 1
1.1 林权概念及界定 1
1.1.1 森林 2
1.1.2 林木 2
1.1.3 林地 2
1.2 林权的特点及法律属性 3
1.2.1 林权的特点 3
1.2.2 林权的法律属性 4
1.3 林权的经济学界定及现代产权理论 5
1.3.1 林权的经济学界定 5
1.3.2 现代产权理论 5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7
1.4.1 国外研究综述 7
1.4.2 国内研究现状 9
1.5 我国林权改革的历史沿革 12
1.6 小结 14
1.6.1 改革内容 15
1.6.2 改革经济学分析 15
1.6.3 改革效果 16
1.6.4 改革面临的问题 17
第2章 研究区域选择及改革情况 20
2.1 研究区域选择 20
2.2 基本改革情况及所选区域森林资源和社会、经济概况 21
2.2.1 浙江省改革情况 25
2.2.2 福建省改革情况 26
2.2.3 山东省改革情况 27
2.2.4 辽宁省改革情况 27
2.2.5 江西省改革情况 28
2.2.6 河南省改革情况 29
2.2.7 甘肃省改革情况 32
2.3 小结 33
第3章 林权制度改革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调查分析 34
3.1 研究背景 34
3.2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35
3.2.1 研究方法 35
3.2.2 数据收集 35
3.3 数据分析 37
3.3.1 对环境影响差异的分析 37
3.3.2 地区对环境影响的政策效应评价分析 42
3.4 结论与讨论 43
3.5 浙江省林权制度改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44
3.5.1 基本情况 44
3.5.2 研究目的与方法 46
3.5.3 问卷分析 46
3.5.4 结论 53
3.6 福建省林权改革对环境影响的调查研究 53
3.6.1 研究背景、目的 53
3.6.2 调查方法、数据资料收集 54
3.6.3 结果统计与分析 56
3.6.4 结论与建议 60
3.7 山东省林权改革对环境影响的调查分析 61
3.7.1 引言 61
3.7.2 临沂市基本概况及林改情况 61
3.7.3 基于三个村的调查结果分析 62
3.7.4 结论和建议 69
3.8 辽宁省林权改革对环境影响的调查分析 71
3.8.1 概念界定 71
3.8.2 调研对象、内容 71
3.8.3 基本情况分析 72
3.8.4 对环境影响的基本评价 72
3.8.5 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因子分析 73
3.8.6 结论 75
3.9 江西林权改革对环境影响的分析 76
3.9.1 遂川概况 76
3.9.2 问卷调查的内容和对象 77
3.9.3 调查结果分析 77
3.9.4 林权改革对环境影响的Logit模型分析 79
3.9.5 结论 82
3.10 河南省林权改革对环境影响的调查分析 82
3.10.1 研究背景与目的 82
3.10.2 研究方法与数据收集 83
3.10.3 统计与基本分析 83
3.10.4 保护区建设的影响因素 85
3.10.5 保护区建设满意度分析 88
3.10.6 结论 91
3.11 甘肃省林权改革对环境影响的分析 91
3.11.1 天水概况 92
3.11.2 研究对象与数据收集 92
3.11.3 数据分析 94
3.11.4 结论 97
第4章 林权制度改革前后林业投入与产出分析 99
4.1 成本-效益分析的理论 100
4.2 数据来源、研究方法 101
4.2.1 数据来源 101
4.2.2 研究方法 101
4.3 林权制度改革对营造林面积和家庭林业投入的影响 101
4.3.1 营造林面积 101
4.3.2 家庭营林投入 103
4.4 林权改革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04
4.4.1 社会效益 104
4.4.2 经济效益 106
4.5 林权制度改革前后农户人均纯收入分析 108
4.6 结论 109
第5章 林权改革后林地小规模、分散化经营的优化技术研究 110
5.1 森林资源适度经营规模研究的必要性 110
5.2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11
5.2.1 理论基础 111
5.2.2 研究方法与影响因素的选择 112
5.3 数据收集与分析 113
5.3.1 数据收集 113
5.3.2 描述统计分析 113
5.3.3 两市调查数据比较分析 117
5.3.4 模型构建 118
5.4 森林资源适度经营规模的确定 125
5.4.1 理论基础 125
5.4.2 天水市、秦皇岛市林地适度经营规模的确定 126
5.5 结论 127
第6章 森林资源经营的保值评估和制度设计 129
6.1 森林资源经营评估的意义 129
6.1.1 理论意义 129
6.1.2 现实意义 130
6.2 森林资源经营评估的影响因素 130
6.2.1 经营方式 130
6.2.2 经营目的 131
6.2.3 经营树种 131
6.2.4 其他条件 131
6.3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对象的确定 131
6.3.1 林木资产 131
6.3.2 林地资产 132
6.3.3 林区野生动植物资产 132
6.3.4 森林景观资产 133
6.4 森林资源资产价值的评估方法 133
6.4.1 直接市场评价法 133
6.4.2 替代市场评价法 133
6.4.3 假想市场评价法 134
6.5 森林资源资产保值评估制度设计 134
6.5.1 森林分类经营制度 134
6.5.2 森林采伐管理制度 135
6.6 国外森林经营的经验与启示 137
6.6.1 美国西北部森林计划 137
6.6.2 加拿大模式森林计划 138
6.6.3 德国近自然森林经营 138
6.6.4 启示和借鉴 139
第7章 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经营规模与环境需求协调发展的政策设计 143
7.1 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业物权制度的完善 143
7.1.1 林业物权制度下的林地使用权 143
7.1.2 林权制度改革后的林地使用权 144
7.2 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经营规模的研究 145
7.3 林地规模与环境需求的协调发展 147
7.4 经营规模与环境需求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设计 147
7.4.1 实行“双向补贴”政策,刺激林地流转的供给与需求 147
7.4.2 完善林地流转相关配套政策,大力培植林业经营主体 148
7.4.3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林业物权制度 148
7.4.4 促进林业与环境需求协调发展,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149
第8章 结论及展望 150
8.1 林权制度改革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150
8.2 林权制度改革各省份的林业投入与产出效果不同 151
8.3 林权制度改革林地经营适度规模是促进农户增收的关键 151
8.4 健全林业物权制度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 152
附表 154
参考文献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