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文库 现象学的心理学 1925年夏季学期讲稿》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德)埃德蒙德·胡塞尔著;(德)瓦尔特·比梅尔编;游淙祺译
  • 出 版 社:北京: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100139618
  • 页数:607 页
图书介绍:胡塞尔在这部讲稿里,首先对于自己的思想发展历程做了回顾。早期的胡塞尔采取心理主义立场,想用具有客观意义的学科来为客观知识奠定基础。他知道这条路是行不通的,于是想用描述心理学来做尝试,但后来发现与其用心理学这个字倒不如用现象学。胡塞尔从1903年开始有五、六年朝超验现象学去发展,意图用这种方式让所有知识及科学奠定稳固的基础,在这个阶段,现象学和心理学是截然对立的。1913年后重新使用理性心理学,而在1925年则正式提出「现象学心理学」的名称,并发展出「现象学心理学还原」。胡塞尔认为,心理学应该认识到心理现象最主要的本质部分,也就是意向性。胡塞尔心目中的新的心理学乃是一种先天的、本质的、直觉的,或者纯粹的描述的心理学,也就是一门探讨意向性的学问。这种新的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仍然是停留在自然态度之内。一般人是活在自然态度之中,而被心理学当作研究对象的就是一般人。只要有被研究者就免不了有研究者,研究者已经执行了现象学心理学还原,再也不是在自然态度之中了。现象学心理学这门学问所要研究的对象就是心理现象不可或缺的那个部份,也就是其本质,胡塞尔要描述的正是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心理现象的本质。而意向性正是心

编者引论 1

1925年夏季学期讲稿 19

导论 19

1 近代心理学的发展;狄尔泰关键性的批判(解释的与描述的心理学) 19

2 狄尔泰对于他同时代的人影响有限的原因:其理解的不尽充分与理论起点所受的限制 26

3 《逻辑研究》的任务与意义 35

a)对心理主义的批判;非实在(观念的)对象及非实在(观念的)真理的本质 36

b)关联性研究:观念对象-心理体验(意义构成)在反思态度中本质描述的媒介 39

c)对现象学来说具有决定性的反思之进一步说明(反思的阶段性执行) 43

d)布伦塔诺作为有关内在经验研究的开拓者,发现作为心理之物的基本特质——意向性 45

e)《逻辑研究》中对意向性思想之进一步发展·意识的成就特质·从纯粹描述的心理学到先天“本质-直观”心理学以及它对于认识论的意义 49

f)《逻辑研究》提问之扩充与深化。透过超越论的现象学之对于先天科学的认识论奠基之必然性的揭露——关于超越论的主体性之科学的揭露 55

4 新的心理学之总括性特征 59

系统部分 64

5 现象学心理学的范围:跟其他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对自然与精神概念的质疑 64

6 回到前科学经验世界以及经验活动的必要性,在经验活动当中,前科学的经验世界是被给予的(经验的一致性) 67

7 顾及经验世界的科学区分·科学的系统脉络建立在经验世界的结构脉络之中;一个作为普全世界结构的科学以及那些把经验对象的个别形态当作主题的具体科学·空洞的视域的意义 77

8 作为先天科学的普遍世界结构的科学 83

9 本质直观作为掌握先天性的真正方法 86

a)变异性作为透过想象从事实性脱离的决定性步骤——埃多思作为非变异项 86

b)变异与变化 88

c)观念化的环节:从举例(范例)出发去显示变异项的开放无限性(变异项之构成的程序之随意性);一个综合整体性的建议变异项之上层掩盖;相符者的掌握作为埃多思的掌握 90

d)区别经验的普遍化以及理念化 92

e)透过观念的变异而取得种类的阶段序列并获得最高种类——不从经验出发的观念直观 95

f)本质直观的总结标示 98

10 直觉普遍化与理想化的方法作为获得一般世界普遍结构的工具,从经验世界出发(“自然的世界概念”)·世界科学划分的可能性以及精神科学之意涵的建立 101

11 自然世界概念的科学之标示,与康德的经验概念的经验概念之区隔·空间与时间作为世界的最普遍结构 107

12 从个别经验出发的必要性,在此经验中被动综合形成单体性 112

13 关于独立与非独立的真实物的研究·根据因果性确定真实的整体 113

14 世界中的真实物之次序 117

15 标示经验世界的心理生理真实物·相较于心灵而言具备比较高自主性的身体 118

16 出现在经验世界中的精神性之形态·文化之物的特性,文化之物的存在是透过主体相关性而被确定的 124

17 化约到作为完全只是真实特性的基底之纯粹实在·对于非真实的文化意义之排除 133

18 在自然科学家的态度中主体与客体的对比 135

19 在己的真正世界本身作为必要的假定 140

20 在交互主体的一致性中可证实的客观性·正常与不正常 143

21 心灵的阶段性构成 145

22 作为因果性质的稳定实体之物理实在概念 149

23 作为归纳的物理因果性·心理交织性的特质 150

24 心灵的单体性 155

25 普遍自然科学的理念·自然主义偏见的危险 158

26 将在世界中的主体性当作客观的主题 159

27 困难所在:透过排除主体性而构成的客观科学但所有主体性自身属于世界 163

28 执行朝向主体性的反思目光·在反思执态中关于物理之物的感知 166

29 感知场域——感知空间 177

30 空间的原现前 180

31 感性——作为对意向作用而言的材料的感性素材 183

32 作为对象的自我被给予模式的觉察性的被给予者 184

33 客观的时间性与流程的时间性 186

34 内在与外在的区分,感知中的实项与非实项·作为非实项之极的客体 187

35 底基的极以及特质的极·空洞意向性的积极意义 196

36 感知的意向对象 200

37 作为揭示内在性方法的现象学还原 204

38 从外在感知出发进入纯粹主体性 209

39 就感知者自身而言的感知分析 213

40 时间性的问题:当下化——持存以及前摄(感知的设定性与拟设定性的改变及其对于实践生活的意义) 216

41 朝向于所思态度中的对象极之反思与朝向作为对象极之基础的自我极的反思·自我极的普全综合·作为主动与习性之极的自我 222

42 原创建与后创建的自我·在信念的贯彻中自我的同一性·自我的独特性在其基于信念而来的决断中表现出来 229

43 作为单子之主体的整体-单子的静态与发生研究·从孤立的单子到单子全体之过渡 233

44 现象学心理学既是心理的自然研究也是对于人格及相关科学的基础 234

45 回顾性的自我省思 239

补编 255

A.文章 255

大英百科全书条目 255

第一份手稿 255

Ⅰ.作为“纯粹”心理学的心理学现象学 255

Ⅱ.相对于心理学现象学的超越论现象学 265

第二份手稿 273

导论:现象学理念回溯意识 273

Ⅰ.纯粹心理学的理念 275

Ⅱ.现象学的心理学和先验现象学 280

“现象学”最终版本(1927) 293

Ⅰ.纯粹心理学,其经验领域、方法与作用 294

Ⅱ.现象学心理学和超越论现象学 302

Ⅲ.超越论现象学和绝对建立起来的作为普遍科学的哲学 311

阿姆斯特丹讲稿:现象学心理学 316

Ⅰ.纯粹现象学心理学其经验场域、方法与功能 316

1 作为心理学现象学与超越论现象学双重意义的现象学 316

2 纯粹的自然科学与纯粹的心理学 317

3 纯粹心理学的方法(直观与反思),意向性作为心理之物的根本特质 319

4 纯粹性概念的涵义 322

5 自身经验与社群经验的纯粹心理性:意向性体验的普遍描述 324

6 现象学还原与真正的内在经验 325

7 自我极作为自我活动的中心·意识的综合特性 328

8 本质还原与作为本质科学的现象学心理学 334

9 纯粹现象学心理学对于严格经验心理学的原则上的功用 337

Ⅱ.现象学心理学与超越论问题 340

10 笛卡儿的超越论转向及洛克的心理主义 341

11 超越论问题 343

12 超越论问题的心理学解决 347

13 超越论现象学还原与双重性的超越论假象 349

14 现象学心理学与超越论现象学的平行关系 355

15 纯粹心理学作为超越论现象学的入门 356

16 超越论哲学之建构 358

B.附录 362

附录Ⅰ (关于第1节):〈关于近代心理学的发展〉 362

附录Ⅱ (关于第2节):〈关于狄尔泰的讨论〉 367

附录Ⅲ (关于第2节):〈人格心理学的问题〉 374

附录Ⅳ (关于第3节):〈作为科学理论的激进逻辑〉 379

附录Ⅴ (关于第5节):〈现象学作为绝对的精神科学〉 393

附录Ⅵ (关于第11节):〈自然性经验的本有性格〉 397

附录Ⅶ (关于第15、36节):〈胶囊式的心灵之误区以及透过意向性加以排除〉 405

附录Ⅷ (关于第15节):〈关于客观世界的身体感知结构〉 410

附录Ⅸ (关于第16节):〈语音的结构以及奠基在其中的双重研究方向的可能性〉 418

附录Ⅹ (关于第16、28节):〈实事的以及不同的主观(反思)的兴趣方向〉 425

附录Ⅺ (关于第24节):〈活动、意向、兴趣及拥有〉 436

附录Ⅻ (关于第24、40、41节):〈关于心灵的统整性〉 441

附录ⅩⅢ (关于第25节):〈自然科学-抽象;人格科学-具体〉 446

附录ⅩⅣ (关于第28节):〈关于意向性综合之意义〉 448

附录ⅩⅤ (关于第28节):〈论意向性〉 457

附录ⅩⅥ (关于第34节):〈真正的与意向的对象〉 461

附录ⅩⅦ (关于第36节):〈关于意向性的学说〉 464

附录ⅩⅧ (关于第37节):〈透过现象学还原获得纯粹自我经验的场域〉 470

附录ⅩⅨ (关于第37节):〈关于原本经验领域的系统性描述〉 479

附录ⅩⅩ (关于第37节):〈关于原本经验的问题〉 481

附录ⅩⅪ (关于第37节):〈心理学的还原与超越论的还原〉 485

附录ⅩⅫ (关于第37节):〈经验的与理性的心理学作为获得超越论现象学的起点〉 492

附录ⅩⅩⅢ (关于第40节):〈自我与时间〉 517

附录ⅩⅩⅣ (关于第41节):〈关于自我主题化的功能〉 521

附录ⅩⅩⅤ (关于第41、43节):〈关于单子的本质〉 525

附录ⅩⅩⅥ (关于第43节):〈关于单子〉 531

附录ⅩⅩⅦ (关于第44节):〈主体性与自然的世界概念〉 532

附录ⅩⅩⅧ (关于第45节):〈关于“意向性”心理学演讲的综合回顾〉 559

附录ⅩⅩⅨ (关于第278页):〈大英百科全书条目的第三个文本之导论〉 570

附录ⅩⅩⅩ (关于第296页):〈从大英百科全书的第三版本的结语部分而来〉 573

附录ⅩⅩⅪ (关于“阿姆斯特丹演讲”):〈现象学心理学与超越论现象学〉 582

附录ⅩⅩⅫ (关于“阿姆斯特丹演讲”):〈个人心理学与交互主体心理学〉 590

后记 597

概念译名索引 598

人名译名索引 603

译后记 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