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
1.1.1 研究背景 1
1.1.2 研究意义 4
1.2 研究方法 6
1.2.1 文献综述、对比分析、归纳演绎等规范研究方法 6
1.2.2 实地调查、模拟应用、问卷调查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 7
1.3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7
1.4 相关概念界定 9
1.4.1 碳配额 9
1.4.2 碳排放权交易 10
1.4.3 产品碳配额成本 10
1.5 主要的创新点 11
2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2
2.1 理论基础 12
2.1.1 排放权交易理论 12
2.1.2 成本核算理论 15
2.1.3 决策有用性理论 18
2.2 文献综述 22
2.2.1 国外碳排放会计研究综述 22
2.2.2 国内碳排放会计研究综述 34
2.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35
3成本核算导向的碳配额确认与计量 37
3.1 碳配额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37
3.1.1 碳配额资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 37
3.1.2 碳配额资产的后续计量 38
3.2 碳配额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39
3.2.1 碳配额负债的确认 39
3.2.2 碳配额负债的计量 40
3.3 碳配额确认与计量模式的比较 41
3.3.1 零成本法与公允价值法 41
3.3.2 免费碳配额的贷记科目 42
3.3.3 碳配额计量模式对损益的影响 43
3.4 碳配额计量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46
3.4.1 碳配额市价波动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46
3.4.2 碳配额负债成本结算法的改进 49
3.4.3 用作投资或投机目的的碳配额计量 50
4碳排放量核算和成本核算的关联与协调 52
4.1 碳排放量核算的标准与方法 52
4.1.1 企业碳排放量核算标准 52
4.1.2 企业碳排放量核算的方法 55
4.2 碳排放源与成本计算对象的关联 58
4.2.1 制造企业的碳排放源和排放单元 58
4.2.2 制造企业的成本计算对象及其特点 60
4.2.3 碳排放源与成本计算对象的关联 61
4.3 碳排放量核算周期与成本计算期的协调 62
4.3.1 制造企业成本计算期的特点 62
4.3.2 碳排放量核算周期与成本计算期的协调 63
5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系统设计 66
5.1 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系统设计的意义与原则 66
5.1.1 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系统设计的意义 66
5.1.2 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系统设计的原则 67
5.2 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组织系统设计 69
5.2.1 环境部门设置和碳信息披露 69
5.2.2 成本部门设置和碳配额成本核算 73
5.2.3 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的组织协调 74
5.3 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信息系统设计 74
5.3.1 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载体的设计 74
5.3.2 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程序的设计 76
5.3.3 产品碳配额成本分析指标的设计 78
5.4 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控制系统设计 80
5.4.1 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的内部控制 80
5.4.2 碳配额成本责任中心设置与考核 81
6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的模拟应用 83
6.1 企业概况与业务活动数据 83
6.1.1 企业基本情况 83
6.1.2 企业碳排放量核算过程与数据 84
6.1.3 碳配额交易规则与企业交易数据 86
6.1.4 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和产量数据 87
6.2 企业碳配额资产与负债的计价核算 90
6.2.1 企业碳配额资产的计价核算 90
6.2.2 企业碳配额负债的计价核算 93
6.3 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 95
6.3.1 碳配额成本分配和账务处理 95
6.3.2 产品成本计算和账务处理 97
6.3.3 产品碳配额成本还原 99
6.4 产品碳配额成本分析 101
6.4.1 产品碳配额成本的结构分析 101
6.4.2 碳减排决策的本量利分析 102
7产品碳配额成本核算的实施意愿调查 107
7.1 问卷设计 107
7.2 模型构建与变量说明 108
7.2.1 模型构建 108
7.2.2 变量说明 109
7.3 描述性统计分析 110
7.3.1 是否意愿实施碳配额成本的财会人员及其企业特征比较 110
7.3.2 受访财会人员对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的看法 112
7.4 模型估计结果及解释 113
7.4.1 模型估计结果 113
7.4.2 对模型估计结果的解释 113
8结论与政策建议 115
8.1 主要研究结论 115
8.2 政策建议 116
8.2.1 政府层面 117
8.2.2 企业层面 119
8.3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121
参考文献 123
后记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