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0.1 龙盘虎踞——山川形势 3
0.2 古城兴衰——战略区位 5
0.3 天材地利——规划理念 11
0.4 历史传承——城市特色 19
0.5 借鉴探索——规划体系 23
第1篇 龙盘虎踞 吴头楚尾 37
第1章 远古洪荒 37
1.1 地理位置 38
1.2 地质特征 39
1.3 地形地貌 40
1.4 南京先民 47
第2章 先秦勾吴 49
2.1 原始聚落:北阴阳营遗址 51
2.2 远古传说:姜雷方山封侯 51
2.3 夏、商、西周 52
2.4 春秋战国 54
2.5 “吴头楚尾” 59
第3章 秦汉秣陵 63
3.1 秦 64
3.2 西汉 67
3.3 东汉 69
第2篇 六朝繁华 南北交融 75
第4章 六朝建康 75
4.1 定都、偏安、沿袭 76
4.2 “大建康” 83
4.3 都城 96
4.4 宫城 110
4.5 外郭 115
4.6 园林、宅邸 116
4.7 坛庙、陵寝 121
4.8 石刻 129
4.9 小结:都城建设的继承与创新——南北交融的结果 131
第3篇 南唐复兴 承前启后 137
第5章 隋唐丹阳 137
5.1 隋 138
5.2 唐 141
第6章 南唐金陵 147
6.1 杨吴与南唐 148
6.2 杨吴金陵 149
6.3 南唐江宁 150
6.4 寺院、陵寝 156
6.5 小结:前承六朝后启明代 158
第7章 南宋行都 161
7.1 北宋江宁府 162
7.2 南宋建康府 165
7.3 水陆交通及造船业 170
7.4 寺庙、陵墓 172
7.5 厢坊、镇市 174
第8章 元代集庆 177
8.1 集庆路与“南台” 178
8.2 集庆路城 179
8.3 交通运输 182
8.4 佛寺 183
8.5 镇市 184
第4篇 明都辉煌 规划杰作 187
第9章 明朝南京 187
9.1 “国初三都” 188
9.2 应天府与京师 192
9.3 都城 200
9.4 皇城 219
9.5 宫城 222
9.6 外郭 223
9.7 坛丘、寺庙、园林 225
9.8 陵寝 234
9.9 城镇 241
9.10 小结:古代城市规划的杰出范例 243
第10章 清朝江宁 253
10.1 江宁府 254
10.2 南京与《红楼梦》 257
10.3 江宁行宫 261
10.4 秦淮河、孔庙及贡院 265
10.5 民居及园林 269
10.6 门东、门西 273
10.7 村镇 277
第5篇 近代民国 中西结合 281
第11章 晚清洋务 281
11.1 近代史的发端 282
11.2 太平天国天京 283
11.3 城市近代化的起步 290
第12章 民国首都 311
12.1 政治中心 312
12.2 城市近代化 317
12.3 都市主要计划 359
12.4 细部计划 380
12.5 市政公共设施专项规划 398
12.6 建筑风格 400
12.7 规划管理 402
12.8 抗日战争时期的南京 405
12.9 小结:民国南京城市规划的时代价值 412
第6篇 全新时代 曲折前行 421
第13章 过渡时期 421
13.1 过渡时期总路线 422
13.2 改造旧南京 424
13.3 初步规划 428
13.4 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 436
13.5 规划管理 442
第14章 道路探索 445
14.1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46
14.2 “大跃进”形势下的南京城市建设 448
14.3 区域规划和缩减调整规划 452
14.4 外围城镇规划 456
14.5 详细规划和专业规划 457
14.6 规划管理 464
第15章 十年内乱 469
15.1 十年内乱 470
15.2 内乱中的南京 471
15.3 轮廓规划 474
15.4 居住区规划 477
15.5 专业规划 478
15.6 规划管理 480
第7篇 改革开放 探索创新 487
第16章 改革开放 487
16.1 综述 488
16.2 城市空间发展规划理念:圈层式城镇群体—都市圈—多中心、开敞式 500
16.3 传承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特色: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527
16.4 规划编制体系: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 531
16.5 规划管理法制化 539
16.6 小结:对城市规划工作的探索 551
结语 557
附录 563
主要参考文献 566
后记 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