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五年计划的诞生 1
第一节 难产的“一五”计划 2
为计划做准备 2
留点后备力量 4
迟到的计划 6
苏联的援助及中国的奋斗 9
第二节 五年计划决策模式的演变 13
第一阶段(“一五”至“二五”前期):内部集体决策初期 14
第二阶段(“二五”后期至“四五”):“一言堂”式决策 16
第三阶段(“五五”至“六五”):内部集体决策重建 17
第四阶段(“七五”至“九五”):咨询式决策 18
第五阶段(“十五”至“十三五”):集思广益型决策 20
第三节 五年规划编制过程详解 22
第四节 推进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30
中长期政策系统 30
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31
三重属性 32
六大功能 32
第二章 五年计划微变化 37
第一节从“经济”到“社会” 38
双轮驱动发展 38
社会问题的挑战及应对 40
第二节从“计划”到“规划” 42
从“指令性”到“指导性” 42
三大信号 43
第三节从“计委”到“发改委” 45
第四节从“一化三改”到“四个全面” 49
计划经济时期指导思想 49
改革开放后指导思想 52
第五节从“计划体制”到“计划管理” 59
指令性计划 59
计划管理的创新 62
第三章 五年计划改变中国 67
第一节 积五年而变化 68
主要经济指标执行情况 69
不同领域指标完成情况 70
第二节 基于五年计划的中国经济史分期 73
第一阶段: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7年:国民经济恢复及“一五”计划时期) 74
第二阶段:曲折探索时期(1958-1980年:“二五”计划一“五五”计划) 75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时期(1981-2000年:“六五”计划一“九五”计划) 77
第四阶段:全面建设小康时期(2001-2020年:“十五”计划一“十三五”规划) 78
第三节 恢复发展时期的五年计划 79
“一五”计划(1953-1957年):工业化起步与社会主义改造 80
第四节 曲折探索时期的五年计划 86
“二五”计划(1958-1962年):“大跃进”与大调整 86
“三五”计划(1966-1970年):备战、备荒,建设“三线” 90
“四五”计划(1971-1975年):狠抓备战,促进国民经济新飞跃 92
“五五”计划(1976-1980年):过渡中酝酿改革,开启改革开放新篇章 95
第五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五年计划 98
“六五”计划(1981-1985年):启动改革,走向开放 99
“七五”计划(1986-1990年):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102
“八五”计划(1991-1995年):深化改革,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105
“九五”计划(1996-2000年):推进“两个根本”转变,实现经济软着陆 110
第六节 全面小康时期的五年计划 113
“十五”计划(2001-2005年):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113
“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从计划转向规划,实施科学发展 119
“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落实科学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123
“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引领发展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28
第四章 五年计划与中国经济周期 133
第一节 十一个经济周期 134
经济周期的划分 134
十一个经济周期简析 137
第二节从“剧烈振荡”到“平缓波动” 148
第三节 内部传导与外部冲击 153
内生因素 154
外生因素 157
第四节 中国的政治经济周期 160
影响中国政治经济周期的因素 161
中共“党代会”与中国政治经济周期 166
内外机制共同作用 172
第五章 五年计划与中国模式 175
第一节 集思广益 大智兴邦 176
从“内部集体决策”到“集思广益决策” 176
集思广益型决策模式解析 179
第二节 五年计划决策的民主性 183
第三节 五年计划治理模式的转变 188
第四节 五年计划的独特性与普适性 195
第六章 基于五年计划的中苏命运 201
第一节 苏联计划体制与模式 202
苏联五年计划的诞生 202
苏联五年计划介绍 204
第二节 成也“计划”败也“计划” 211
高度集中的模式 211
“计划”的功与过 214
被僵化和误导的改革 222
第三节 中苏“计划”的联系与区别 225
合乎历史逻辑的选择 225
中苏“一五”计划的相似性 229
中国的创新与变革 236
第七章 基于五年计划的中印较量 243
第一节 中印五年计划比较 244
尼赫鲁社会主义 244
印度五年计划解析 246
中国五年计划与印度五年计划对比 255
第二节 中印改革开放比较 258
改革开放的背景:“计划”模式的束缚 258
改革开放的内容:自由化、市场化、全球化 262
改革开放的效果:经济快速增长 26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间道路 270
第三节从“龙象之争”到“龙象合作” 271
龙象之争 271
中印竞争要素比较分析 274
龙象合作,亚洲崛起 288
第八章 基于五年计划的中央与地方关系 293
第一节 中央的控制力与地方的自主性 294
中央的控制力 294
地方的自主性 295
第二节“收权”与“放权”的循环 299
计划体制下的集权与分权 299
“政治上相对集中”与“经济上相对自主” 304
分权的规范化与法制化 307
第九章 五年计划的经验与教训 311
第一节“计划”的经验 312
第二节“计划”的教训 322
第十章“计划”的必要性和可塑性 337
第一节 中国还需要“计划”吗? 338
第二节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计划”? 341
新书预告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