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1
第一章 三国时期的佛教 3
第一节 三国史略 3
一 檀君朝鲜 3
二 箕子朝鲜 3
三 卫满朝鲜 4
四 “汉四郡”与“三韩” 4
五 高句丽 5
六 百济 6
七 新罗 6
第二节 佛教初传次第 6
一 高句丽佛教的初传 6
二 百济佛教的初传 8
三 新罗佛教的初传 8
第三节 三国佛教势力的消长 10
第四节 新罗佛教的振兴 19
一 佛教的新罗化过程 22
二 慈藏与新罗佛教 32
三 僧人与统一战争 44
第二章 统一新罗佛教概况 53
第一节 三国一统与统一精神之强化 53
一 统一新罗的王臣与佛教 53
二 新罗佛教的进一步本土化 57
第二节 佛教与儒家“孝”道之融合 62
第三节 统一新罗中期以后的传统佛教 67
一 世道的江河日下 67
二 传统佛教的衰落 70
三 净土信仰的流行 73
第四节 入华求法请益僧人的活动情况 76
一 入华求法的基本情况 76
二 净泉保唐系创始人金无相 77
三 赤山新罗法花院 78
四 地藏与九华山 81
第三章 元晓、义湘与华严宗教学 84
第一节 元晓的生平 84
一 早期的经历 84
二 关于入唐一事 86
三 元晓的逸事及其意义 90
第二节 元晓的著述及其主要思想 97
一 现存及已佚著作的统计 97
二 元晓与《华严经》 100
三 元晓与《大乘起信论》 104
四 元晓与《金刚三昧经论》 112
第三节 义湘的生平 118
一 家世与生年 118
二 入唐时间及道路考 120
三 早期华严宗及义湘在唐所接受的华严教义 124
四 回国时间小考 127
五 回国后的传教与十刹的建立 132
六 义湘与洛山观音道场的建立 136
七 义湘同法藏的书信往来 139
八 法藏思想述略 141
九 义湘之后的华严宗 143
第四节 《华严一乘法界图》与义湘的华严思想 146
第四章 密教与法相宗 157
第一节 密教的传播 157
一 密教的一般情况 157
二 早期佛教中的神通感应与密咒 159
三 杂密的流行及与杂密有关的典籍 163
四 纯密及其传播 172
第二节 法相唯识学的传播 179
一 早期唯识学的滥觞 179
二 在唐新罗僧人与法相唯识学 182
三 法相宗在新罗的传播和发展 192
第五章 统一新罗中期以后的禅宗 198
第一节 禅宗及其在新罗的初传情况 198
一 禅宗的形成 198
二 法朗与四祖道信 200
三 智德与五祖弘忍 202
四 神行与北宗禅 204
第二节 以禅门九山为中心的禅宗传承(上) 207
一 道义与南宗的初传 207
二 体澄与迦智山的建立——禅门九山之一 213
三 洪陟与实相山的建立——禅门九山之二 216
四 惠哲与桐里山的建立——禅门九山之三 218
五 真鉴国师慧昭 223
第三节 以禅门九山为中心的禅宗传承(下) 228
一 玄昱、审希与凤林山——禅门九山之四 228
二 道允、折中与师子山——禅门九山之五 231
三 无染与圣住山——禅门九山之六 234
四 梵日、行寂与阇崛山——禅门九山之七 238
五 顺之与沩仰宗禅法 241
第六章 高丽前期的佛教与政治 246
第一节 后三国时期的佛教 246
一 罗季佛教与政治 246
二 弓裔的泰封政权与佛教 247
三 甄萱的后百济与佛教 250
第二节 佛教与高丽建国 251
一 太祖王建的世系 251
二 道诜与高丽政权的建立 253
三 后三国角逐中的王建与佛教 257
第三节 高丽前期国家对佛教的扶持 260
一 佛教的祈禳性特征 260
二 五花八门的佛事活动 263
三 僧科制度 270
第七章 高丽前期活跃的佛教各宗派 273
第一节 禅门九山的最后形成 273
一 利严与须弥山——禅门九山之八 274
二 兢让与曦阳山——禅门九山之九 281
三 高丽早期的其他禅师 285
第二节 高丽前期教宗各派的情况 292
一 华严诸师 293
二 瑜伽诸师 296
第三节 义天与天台宗 301
一 义天的生平 301
二 义天与天台宗 309
第八章 知讷与曹溪宗 322
第一节 知讷生活的时代 322
第二节 知讷的生平 326
第三节 知讷的思想 333
一 心性论 333
二 顿悟、渐修论 344
三 惺寂等持门·圆顿信解门·活句径截门 353
第九章 高丽后期的佛教概况 367
第一节 佛教与社会 367
一 世道的衰微和佛事的糜滥 367
二 高丽末年的排佛运动 372
第二节 知讷之后的禅门宗匠 387
一 慧谌的生平及其思想 387
二 混元、天英、冲止 394
三 一然、混丘 397
四 普愚、慧勤 399
第三节 教派各宗简况 405
一 天台宗 405
二 慈恩宗 408
第十章 李朝前期佛教 410
第一节 李氏王朝前期的佛教政策 410
一 太祖与佛教 410
二 李朝初期的排佛思想 415
三 李朝前期的排佛运动(一) 418
四 李朝前期的排佛运动(二) 425
第二节 不绝如缕的佛教法脉 429
一 自超、己和 429
二 世宗、世祖时期的僧侣 436
三 智严与普雨 441
第十一章 休静与李朝中期佛教 443
第一节 休静的生平及思想 443
一 休静与抗倭战争 443
二 休静的思想 446
第二节 休静的弟子们 448
一 惟政与泗溟派 448
二 彦机与鞭羊派 452
三 休静门下的其他弟子 454
第三节 善修、觉性与碧岩派 457
一 浮休善修的生平 457
二 碧岩觉性的生平 459
三 碧岩门派 461
第十二章 李朝后期佛教 466
第一节 英祖和正祖时期的佛教 466
第二节 纯祖至李王时期的佛教 478
第十三章 近代韩国佛教述略 493
第一节 朝鲜总督府的佛教政策 493
一 日本佛教各宗在韩国的布教情况 493
二 “寺刹令”与韩国佛教 496
第二节 近代韩国佛教的代表人物 519
一 韩龙云和他的《佛教维新论》 519
二 朴重彬与圆佛教 523
附录 韩国历代学僧著作目录 528
主要参考文献 557
后记&魏道儒 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