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膳食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文昌;梅全喜;葛虹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122299635
  • 页数:301 页
图书介绍:《中医药膳食疗》一书主要内容包括:药膳食疗的起源与发展、中医药膳食疗的特点及分类、中医药膳食疗的应用原则及禁忌、药膳食疗的中医学理论、中药的药性理论、中药及药膳食疗配伍方法、药膳制作基本操作、药膳原料的准备、药膳制作方法、食物原料、中药(包括100余种药食同源药材)、20多种临床常见病的疾病及相关药膳、不同体质的养生原则及药膳、四季养生的特点及药膳选择。

上篇 总论 2

第一章 药膳食疗的起源与发展 2

一、战国秦汉时期 2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 3

三、隋代时期 3

四、唐代时期 3

五、宋代时期 4

六、元代时期 4

七、明代时期 5

八、清代时期 5

九、近现代 6

第二章 中医药膳食疗的特点及分类 7

一、中医药膳的特点 7

二、中医药膳的分类 8

第三章 中医药膳食疗的应用原则及禁忌 11

一、中医药膳食疗的应用原则 11

二、中医药膳食疗的配伍禁忌 12

第四章 药膳食疗的中医学理论 15

一、整体观念 15

二、辨证论治 16

三、阴阳学说 17

四、五行学说 20

五、五脏 23

六、六腑 26

七、五脏与六腑的关系 28

第五章 中药的药性理论 30

一、四气 30

二、五味 30

三、升降浮沉 31

四、归经 32

五、有毒无毒 32

六、中药及药膳食疗配伍方法 32

第六章 药膳制作基本操作 34

一、药膳原料的准备 34

二、药膳制作方法 35

中篇 药膳食疗原料 39

第七章 食物原料 39

第一节 谷粟豆类 39

黄豆 39

黑米 39

豌豆 39

蚕豆 40

芋头 40

绿豆 40

菜豆 41

小米 41

红薯 42

土豆 42

高粱 42

花生 42

荞麦 43

粳米 43

小麦 43

玉米 44

大麦 44

糯米 44

燕麦 45

黑大豆 45

第二节 蔬菜类 45

蕨菜 45

卷心菜 46

豆芽菜 46

鸡腿菇 46

生菜 46

平菇 47

空心菜 47

金针菇 47

西葫芦 48

茭白 48

猴头菇 48

黄花菜 49

木耳 49

银耳 49

枸杞菜 49

芥菜 50

香菇 50

洋葱 50

丝瓜 51

苦瓜 51

冬瓜 51

荸荠 51

竹笋 52

莴笋 52

芦笋 52

茄子 53

苋菜 53

番茄 53

紫菜 54

蘑菇 54

大白菜 54

菠菜 55

芹菜 55

韭菜 55

白萝卜 56

胡萝卜 56

莲藕 56

黄瓜 57

南瓜 57

第三节 禽畜水产类 57

猪肉 57

鸡肉 58

鸭肉 58

牛肉 58

狗肉 59

羊肉 59

兔肉 60

鸽肉 60

鹅肉 60

燕窝 60

鲤鱼 61

草鱼 61

鲍鱼 61

鲈鱼 62

鸡蛋 62

蟹 62

鳖 63

虾类 63

海参 63

淡菜 64

田螺 64

鲫鱼 64

青鱼 64

带鱼 65

海蜇 65

鳝鱼 65

鱿鱼 66

鸡肝 66

猪肝 66

猪心 66

乌骨鸡 67

鹌鹑 67

鹌鹑蛋 67

鸭蛋 68

鳕鱼 68

鲳鱼 68

黄花鱼 68

第四节 水果和坚果类 69

梨 69

橘 69

柠檬 69

芒果 70

西瓜 70

荔枝 70

香蕉 71

葡萄 71

猕猴桃 71

菠萝 72

苹果 72

桃 72

柚子 72

樱桃 73

草莓 73

柿子 73

石榴 74

栗子 74

甘蔗 74

葵花籽 75

南瓜子 75

椰子 75

李子 75

枇杷 76

香瓜 76

橙子 76

第五节 调味品及其他类 77

大蒜 77

白醋 77

白酒 77

花生油 78

辣椒粉 78

白糖 78

月桂叶 78

牛奶 79

第八章 中药 80

第一节 解表药 80

生姜 81

白芷 82

紫苏叶 83

香薷 84

芫荽 85

桂枝 86

防风 86

羌活 87

薄荷 87

桑叶 88

淡豆豉 89

菊花 90

葛根 91

粉葛 92

柴胡 93

升麻 94

牛蒡子 94

牛蒡根 95

木贼 96

苦丁茶 96

第二节 清热药 97

决明子 98

栀子 99

淡竹叶 99

鲜芦根 100

夏枯草 101

知母 102

黄连 103

余甘子 104

玄参 104

地黄 105

牡丹皮 106

赤芍 106

金银花 107

山银花 108

青果 108

鱼腥草 109

马齿苋 110

蒲公英 111

土茯苓 112

金荞麦 113

野菊花 113

板蓝根 114

银柴胡 114

青蒿 115

地骨皮 115

第三节 泻下药 116

芦荟 116

番泻叶 117

火麻仁 118

郁李仁 118

第四节 祛风湿药 119

乌梢蛇 120

木瓜 120

蝮蛇 121

五加皮 122

桑枝 122

独活 123

狗脊 123

桑寄生 124

第五节 芳香化湿药 124

藿香 125

砂仁 126

草果 127

苍术 127

佩兰 128

厚朴 128

厚朴花 129

第六节 利水渗湿药 129

茯苓 130

赤小豆 131

枳椇子 132

薏苡仁 133

菊苣 134

布渣叶 135

玉米须 135

通草 136

车前子 137

车前草 137

泽泻 138

茵陈 138

鸡骨草 139

五指毛桃 140

积雪草 140

第七节 温里药 141

丁香 141

八角茴香 142

小茴香 143

肉桂 144

花椒 145

干姜 145

高良姜 146

胡椒 147

荜茇 147

山柰 148

吴茱萸 148

附子 149

第八节 理气药 150

刀豆 150

佛手 151

香橼 152

橘红 153

陈皮 153

代代花 154

薤白 154

玫瑰花 155

木香 156

青皮 157

枳壳 157

枳实 158

香附 158

荔枝核 159

九香虫 159

第九节 消食药 160

山楂 160

鸡内金 162

麦芽 163

莱菔子 164

刺玫果 164

酸角 165

谷芽 165

第十节 驱虫药 166

榧子 166

第十一节 止血药 167

小蓟 167

荷叶 168

槐花 169

鲜白茅根 170

松花粉 171

三七 171

大蓟 172

白及 172

侧柏叶 173

茜草 174

槐角 174

蒲黄 174

藕节 175

鸡冠花 175

艾叶 176

第十二节 活血祛瘀药 177

桃仁 177

西红花 178

姜黄 179

川牛膝 179

川芎 179

丹参 180

红花 181

牛膝 182

泽兰 182

益母草 183

鸡血藤 184

月季花 184

郁金 185

骨碎补 185

第十三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 186

昆布 187

胖大海 188

桔梗 189

平贝母 189

川贝母 190

浙贝母 191

竹茹 192

海藻 192

瓜蒌 193

芥子 194

半夏 194

白果 195

苦杏仁 196

罗汉果 197

紫苏子 197

桑白皮 198

银杏叶 198

枇杷叶 199

第十四节 安神药 199

珍珠 200

酸枣仁 201

柏子仁 201

远志 202

首乌藤 203

灵芝 203

第十五节 平肝息风药 204

牡蛎 205

石决明 205

罗布麻叶 206

蒺藜 207

天麻 207

第十六节 补虚药 208

山药 209

甘草 212

白扁豆 213

白扁豆花 214

沙棘 215

大枣 215

蜂蜜 216

人参 217

人参叶 219

太子参 220

白术 220

红景天 221

西洋参 222

刺五加 223

绞股蓝 223

党参 224

黄芪 225

蜂胶 227

益智 228

鹿茸 228

鹿角胶 229

巴戟天 229

杜仲 230

杜仲叶 231

沙苑子 231

补骨脂 232

胡芦巴 233

韭菜子 233

淫羊藿 233

菟丝子 234

蛤蚧 235

紫河车 235

锁阳 236

肉苁蓉 236

海马 237

冬虫夏草 238

核桃仁 239

续断 240

龙眼肉 241

阿胶 242

当归 243

何首乌 244

白芍 245

熟地黄 246

玉竹 246

百合 248

枸杞子 249

桑葚 250

黄精 251

黑芝麻 253

女贞子 253

天冬 254

北沙参 254

南沙参 255

石斛 256

麦冬 257

龟甲 257

鳖甲 258

墨旱莲 258

第十七节 收涩药 259

乌梅 259

肉豆蔻 260

芡实 261

莲子 262

覆盆子 263

山茱萸 263

五味子 264

诃子 265

金樱子 265

浮小麦 266

桑螵蛸 266

下篇 药膳食疗应用 268

第九章 临床常见病辨证药膳 268

一、感冒 268

二、咳嗽 269

三、喘证 270

四、不寐 271

五、胃痛 272

六、呕吐 274

七、泄泻 274

八、便秘 275

九、头痛 276

十、眩晕 277

十一、淋证 278

十二、阳痿 279

十三、郁证 280

十四、痹症(关节痹痛) 281

十五、中暑 282

十六、疮疖 282

十七、乳癖 283

十八、痔疮 283

十九、月经不调 284

二十、痛经 286

二十一、带下病 286

二十二、积滞 287

二十三、厌食 288

二十四、咽喉肿痛 288

二十五、消渴 289

二十六、高血压 290

二十七、高脂血症 291

二十八、月子汤膳 292

第十章 辨体质药膳养生 294

第十一章 四季药膳养生 298

一、春季药膳的应用 298

二、夏季药膳的应用 298

三、秋季药膳的应用 299

四、冬季药膳的应用 300

参考文献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