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微地震监测技术原理及现状 1
1.1微地震的概念 3
1.2微地震震源机制 4
1.2.1震源机制 4
1.2.2岩石破裂机制 7
1.2.3声发射实验 9
1.2.4水力压裂原理 10
1.2.5水力裂缝的真实面貌 11
1.3微地震监测 12
1.3.1技术原理 12
1.3.2与其他监测方法对比 13
1.3.3微地震监测方式 17
1.4水力压裂诱发微地震特征 19
1.4.1微地震的波形 19
1.4.2微地震的频谱 22
1.5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现状 23
1.5.1国外微地震技术现状 24
1.5.2国内微地震技术现状 25
1.6微地震与页岩气开发 27
参考文献 29
第2章 井下微地震监测 31
2.1井下微地震监测的发展历史 32
2.2井下监测数据采集 36
2.2.1观测系统 36
2.2.2邻井监测距离 39
2.2.3检波器及其组合 42
2.2.4噪声问题 44
2.3井下监测数据处理 46
2.3.1预处理 48
2.3.2滤波去噪 50
2.3.3初至拾取 52
2.3.4波场分离 54
2.4井下微地震事件定位方法 56
2.4.1速度模型建立及校正 56
2.4.2微地震事件定位 60
参考文献 62
第3章 地面微地震监测 67
3.1地面微地震监测的发展历史 69
3.2地面监测可行性论证 71
3.3地面监测数据采集 72
3.3.1观测系统设计原则 73
3.3.2检波器排列方式 73
3.3.3地面接收信号特征 82
3.4地面监测数据处理 87
3.4.1预处理 87
3.4.2静校正 89
3.4.3滤波去噪 90
3.4.4有效信号提取 91
3.4.5震相识别 93
3.4.6振幅叠加 96
3.5地面微地震事件定位方法 97
3.5.1速度模型建立及校正 99
3.5.2地震发射层析成像 101
3.5.3基于多分量干涉成像的震源定位方法 106
3.5.4微地震事件反演定位 107
参考文献 109
第4章 地面监测和井下监测对比 115
4.1观测系统参数对比 116
4.2实际接收信号对比 116
4.2.1信号频谱对比 117
4.2.2信号衰减 122
4.3检波器硬件对比 123
4.3.1井下检波器参数 124
4.3.2地面检波器参数 125
4.4定位精度对比 126
4.4.1定位精度 126
4.4.2定位精度影响因素 127
4.4.3定位精度对比 130
4.4.4定位精度提高方法 133
4.5震源机制求解 134
4.6井地联合监测 134
参考文献 138
第5章 微地震数据解释 141
5.1微震事件时间-空间复杂度 144
5.2裂缝层析成像TFI技术 146
5.3求解震源机制 147
5.3.1利用P波信息进行震源机制反演 147
5.3.2矩张量反演求解震源机制 148
5.4离散裂缝网络 150
5.5震源-频度b值确定 151
5.6三维地震辅助微地震解释 153
5.6.1水力裂缝方位辅助解释 153
5.6.2水力裂缝高度辅助解释 154
5.6.3叠前地震属性辅助解释发震特征 154
5.6.4断层活化判别 156
5.6.5压裂屏障识别 158
5.7地质信息辅助微地震解释 159
5.8储层改造体积和有效支撑体积 160
5.8.1储层改造体积 160
5.8.2有效支撑体积 163
5.9从预测到监测的综合油藏描述 165
5.9.1曲率属性确定局部应力方向 167
5.9.2曲率属性确定天然裂缝开启闭合状态 168
5.9.3利用蚂蚁体预测小断层 169
5.9.4曲率和蚂蚁体结合预测潜在压裂屏障 170
5.9.5微地震与三维地震结合确定压裂屏障 170
参考文献 173
第6章 微地震监测成果应用 177
6.1压裂效果评价及压裂方案优化 179
6.1.1压力曲线和微地震成像结果结合 180
6.1.2投球打滑套事件识别 181
6.1.3潜在重复压裂目标识别 182
6.1.4压裂方案优化 184
6.2应力阴影效应 185
6.2.1应力阴影概念 185
6.2.2应力阴影效应研究历史 185
6.2.3微地震监测应力阴影 187
6.2.4利用应力阴影效应优化水力压裂 188
6.3水力裂缝生长特点 190
6.3.1水力裂缝扩展模式 190
6.3.2水力裂缝与天然裂缝关系 193
6.3.3水力裂缝与储层岩性关系 195
6.3.4断层活化识别 198
6.3.5水平缝监测 201
6.3.6缝高判断 201
6.4渗透率预测 203
6.5地应力预测 205
6.6重复压裂裂缝转向监测 207
6.6.1重复压裂理论 207
6.6.2裂缝转向监测 209
6.7地质灾害预警“红绿灯系统” 211
参考文献 213
第7章 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技术发展趋势 217
7.1地面微地震监测和井下微地震监测的前景 219
7.1.1地面微地震是勘探阶段水力压裂监测发展的主要方向 219
7.1.2井下微地震监测走向精细化 220
7.2微地震监测技术未来其他发展趋势 221
7.2.1油藏长期动态监测及永久监测技术将逐步发展起来 221
7.2.2井中地面联合监测、主动被动微地震联合观测成为研究热点 222
7.2.3微地震震源机制研究将成为必然选择 222
7.2.4微地震事件自动处理解释成为新的研究方向 223
7.2.5弹性波微地震实时监测技术是微地震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224
7.3国内微地震监测服务公司发展战略 224
参考文献 225
第8章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227
8.1CO2封存注入监测 229
8.2注水油井水驱前缘监测 232
8.2.1理论与方法 232
8.2.2发展趋势 233
8.3随钻地震 234
8.3.1钻头随钻地震 236
8.3.2利用水力脉冲震击器工具作为震源的随钻地震 236
8.3.3随钻VSP 237
8.4矿震监测 237
参考文献 239
附录 241
附录1国内外主流微地震数据处理解释软件 242
1.1地面监测数据处理解释软件 243
1.2井下监测数据处理解释软件 244
1.3矿山微地震监测软件 246
附录2国内外著名微地震监测技术服务公司 247
2.1国内主要微地震监测技术服务公司 247
2.2国外主要微地震监测技术服务公司 248
附录3微地震监测用检波器 251
3.1油气田微地震地面监测仪器 252
3.2油气田微地震井下监测仪器 253
3.3矿山微地震监测仪器 256
3.4独立检波器制造商 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