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1.1 中国建筑业发展迅猛 1
1.1.2 建设工程项目隐患颇多 2
1.1.3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制度亟待完善 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5
1.2.1 国内研究现状 5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7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1
1.3.1 研究目的 21
1.3.2 研究意义 22
1.4 本书创新点 25
1.5 本书结构安排 26
1.5.1 研究方法 26
1.5.2 技术路线 27
1.5.3 研究内容 28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31
2.1 建设工程项目相关理论综述 31
2.1.1 建设工程概述 31
2.1.2 项目概述 36
2.1.3 建设工程项目概述 40
2.2 保证担保相关理论综述 51
2.2.1 担保概述 51
2.2.2 保证担保概述 52
第3章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经济学理论研究 57
3.1 工程保证担保传统经济学理论述评 58
3.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58
3.1.2 委托—代理理论 60
3.1.3 信号传递理论 61
3.1.4 风险转移机制理论 62
3.2 对工程保证担保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制约和谐论 63
3.2.1 建设市场主体合同关系 63
3.2.2 建立制约和谐论的基础 65
3.2.3 制约和谐论的核心思想 66
3.2.4 基于工程保证担保制度的制约和谐论 67
3.3 案例分析 71
3.3.1 上海“莲花河畔景苑”楼房整体倾覆 71
3.3.2 北京天文馆新馆建设工程 73
3.4 本章小结 74
第4章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法学理论研究 77
4.1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的法律属性 77
4.1.1 建设工程保证担保是人的担保 77
4.1.2 建设工程保证担保是债的特殊担保 78
4.2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的法律依据 78
4.3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的法律关系构成 80
4.3.1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法律关系的主体 80
4.3.2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法律关系的客体 81
4.3.3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法律关系的内容 81
4.4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合同 84
4.4.1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合同的法律特征 84
4.4.2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合同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85
4.5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方式适用研究 87
4.5.1 我国法定的担保方式 87
4.5.2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中担保方式适用探讨 89
4.5.3 保证是最为合适的担保方式 90
4.6 案例分析 92
4.6.1 “北京住宅楼改建项目”案情 92
4.6.2 分析 92
4.7 本章小结 93
第5章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种类研究 95
5.1 投标担保 98
5.1.1 投标担保的适用范围及作用 98
5.1.2 国内外投标担保的运用情况 98
5.1.3 国内投标担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2
5.2 履约担保 103
5.2.1 履约担保的适用范围及作用 104
5.2.2 履约担保与投标担保的关系 105
5.2.3 国内外履约担保的运用情况 105
5.2.4 国内外履约担保异同点比较 111
5.2.5 国内履约担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1
5.3 付款担保 112
5.3.1 付款担保的适用范围及作用 112
5.3.2 付款担保与履约担保的关系 113
5.3.3 国内外付款担保的运用情况 113
5.3.4 国内付款担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5
5.4 维修担保 116
5.4.1 维修担保的适用范围及作用 116
5.4.2 维修担保与履约担保的关系 116
5.4.3 国内外维修担保的运用情况 117
5.4.4 维修担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8
5.5 预付款担保 119
5.5.1 预付款担保的适用范围及作用 119
5.5.2 预付款担保与履约担保的关系 119
5.5.3 国内外预付款担保的运用情况 120
5.6 分包担保 120
5.6.1 分包担保的适用范围及作用 121
5.6.2 分包担保与履约担保的关系 121
5.6.3 国内外分包担保的运用情况比较 122
5.7 差额担保 122
5.7.1 差额担保的运用条件 122
5.7.2 差额担保与履约担保的关系 122
5.7.3 国内外差额担保的运用情况比较 123
5.8 完工担保 124
5.8.1 完工担保的运用条件 124
5.8.2 完工担保与履约担保的关系 124
5.8.3 国内外完工担保的运用情况比较 125
5.9 业主支付担保 125
5.9.1 业主支付担保的适用范围及作用 125
5.9.2 业主支付担保与履约担保的关系 126
5.9.3 国内外业主支付担保的运用情况比较 126
5.9.4 我国业主支付担保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1
5.10 反担保 131
5.10.1 反担保的适用范围及作用 132
5.10.2 国内外反担保的运用情况比较 132
5.10.3 反担保的必要性 132
5.11 对我国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种类的重新设定 133
5.12 案例分析 134
5.12.1 “中软大厦装饰(改造)工程”案情 134
5.12.2 分析 134
5.13 本章小结 135
第6章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模式研究 137
6.1 国际上流行的工程担保模式 137
6.1.1 以美国为代表的高保额有条件保函模式 137
6.1.2 在欧亚流行的低保额无条件保函模式 138
6.1.3 以英国为代表的信托基金模式 139
6.1.4 以日本为代表的同业担保模式 139
6.2 中国采用的工程担保模式 140
6.2.1 各地政府对工程担保模式的相关规定 140
6.2.2 工程担保模式在我国的总体实践 141
6.3 对我国工程担保模式的重新设定 142
6.3.1 重新设定工程担保模式的思路与标准 142
6.3.2 适当保额有条件保函体现的标准 142
6.3.3 同业担保体现的标准 143
6.3.4 政府监管体现的标准 144
6.4 实施新型工程担保模式应做的基础工作 144
6.4.1 冲破传统模式的牢笼 144
6.4.2 加快制定《建设工程保证担保法》的步伐 144
6.4.3 完善并提升担保机构职能 145
6.4.4 加强政府监管 145
6.4.5 建立科学的工程担保模式运行机制 146
6.5 案例分析 147
6.5.1 “遂溪县草潭镇曲寮围海堤工程”案情 147
6.5.2 分析 148
6.6 本章小结 150
第7章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组织研究 151
7.1 国外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组织体系 151
7.1.1 市场主体 152
7.1.2 行业协会 153
7.1.3 其他相关主体 154
7.2 中国建设工程项目担保组织体系设计 156
7.2.1 中国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主体资格的相关规定 156
7.2.2 中国建设工程担保组织体系设计 157
7.2.3 主流担保组织的功能及特点 159
7.3 中国建设工程担保组织实践 161
7.3.1 各保证担保主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61
7.3.2 完善我国建设项目保证担保组织体系的建议 167
7.4 长安保证担保公司案例分析 169
7.4.1 长安保证担保公司案情 169
7.4.2 分析 172
7.5 本章小结 173
第8章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研究 175
8.1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的性质、特征与组成 175
8.1.1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的性质 176
8.1.2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的特征 176
8.1.3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的组成 178
8.2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的产生原因及趋势 179
8.2.1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的产生原因 179
8.2.2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的趋势 182
8.3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的识别及度量 183
8.3.1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的识别 183
8.3.2 银行作为建设工程保证担保主体的关键风险识别 184
8.3.3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的度量 191
8.4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的控制策略 192
8.4.1 制定完善的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法律法规 192
8.4.2 建立科学的资信审查体系 192
8.4.3 发展工程项目保证担保风险管理中介机构 193
8.4.4 健全和完善工程项目保证担保诚信体系 194
8.5 案例分析 194
8.5.1 “奥运项目”案情 194
8.5.2 分析 195
8.6 本章小结 196
第9章 建设工程项目保证担保制度运行机制的建立 197
9.1 运行机制的内涵 197
9.1.1 运行机制的定义 197
9.1.2 建设工程保证担保运行机制的构成 198
9.2 我国建设工程保证担保运行机制的建立 199
9.2.1 建设工程保证担保运行机制建立的基础 199
9.2.2 建设工程保证担保运行机制的框架设计 200
9.3 完善我国建设工程保证担保运行机制的措施和建议 208
9.3.1 完善工程担保的法律体系 208
9.3.2 培育专业担保公司 209
9.3.3 健全市场信用制度 211
9.3.4 解决工程保证担保费用来源 212
9.3.5 发展完善相关市场 213
9.4 案例分析 214
9.4.1 “天津文化中心大剧院项目”案情 214
9.4.2 分析 216
9.5 本章小结 216
第10章 结论与展望 218
10.1 结论 218
10.2 研究局限 221
10.3 展望 221
附录 223
参考文献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