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
大事年表 8
大事略记 25
第一篇 地理·建置 50
第一章 自然地理 50
第一节 地理位置 50
第二节 地形地貌 50
第三节 地质 51
第四节 土地土壤 52
第五节 河流 54
第六节 气候 56
第七节 野生动植物 57
第八节 矿产资源 58
第九节 自然灾害与奇怪现象 58
第二章 政区·建置 61
第一节 区划形成 61
第二节 区划沿革及建置 61
第三节 行政村及各自然寨概况 65
第二篇 民族·人口 82
第一章 苗族 82
第一节 概况 82
第二节 苗族的族称·考源·迁徙与分布 83
第三节 苗族的语言·文字 84
第四节 苗族的家庭 85
第五节 苗族的姓氏·名 86
第六节 苗族的称谓 87
第七节 苗族的社会组织 87
第八节 苗族的农业生产 88
第九节 苗族的饮食·器具 91
第十节 苗族的建筑及造屋习俗 92
第十一节 苗族的装饰 94
第十二节 苗族的婚丧嫁娶 95
第十三节 苗族节日与习俗 101
第十四节 苗族的信仰·崇拜·图腾 107
第二章 汉民族 108
第一节 境内汉民族的来源·分布及变化 108
第二节 汉民族的语言·文字 109
第三节 汉族的家庭·房族与姓氏·名 109
第四节 汉民族的称谓及服饰 109
第五节 汉民族的饮食·器具与住房 115
第六节 汉民族的婚姻 116
第七节 汉民族的丧葬 120
第八节 汉族的主要节日与习俗 124
第九节 汉族的信仰·崇拜与图腾 127
第三章 侗族与其它民族 129
第四章 人口与计划生育 130
第一节 清代人口概况 130
第二节 民国时期人口概况 13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口概况 132
第四节 民族人口结构 135
第五节 人口文化状况 137
第六节 计划生育 138
第七节 人口性别比例结构 142
第三篇 政党·群众团体 144
第一章 中国国民党 144
第一节 概况 144
第二节 境内国民党党员 144
第二章 中共太拥(南哨)区委会 146
第一节 概况 146
第二节 区委会的设置及部份领导人名录 146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南哨乡地方组织 148
第一节 概况 148
第二节 乡级党的组织 148
第三节 党支部 159
第四节 境内县党代表的选举 172
第五节 乡党委的工作 174
第四章 乡人民代表大会 183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简况 183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机构及主席团工作 191
第三节 历届人代会代表议案、批评、意见和建议及办理简况 198
第四节 代表选举 202
第五章 中华民国时期政府机构 213
第一节 概况 213
第二节 南哨乡历任乡长简况 214
第六章 解放后政府机构 215
第一节 太拥(南哨)区公所 215
第二节 乡人民政府 222
第三节 村级行政组织 281
第六章 政协联络组 306
第一节 机构 306
第二节 政协工作 307
第七章 群团组织 313
第一节 农会 313
第二节 工会 314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315
第四节 青年团 320
第五节 少先组织 322
第六节 其他组织 323
第四篇 军事·司法·民政 324
第一章 军事 324
第一节 军事机构 324
第二节 武装力量 325
第三节 武装设施 326
第四节 乡武装部建设 326
第五节 民兵 327
第六节 驻军及过境部队 332
第七节 重要战事 333
第八节 军事人物 334
第二章 司法 338
第一节 公安派出所 338
第二节 法庭 340
第三节 司法所 340
第三章 民政 343
第一节 民政机构沿革及人员编制和职能 343
第二节 安置 344
第三节 优抚 351
第四节 社会救济 358
第五节 婚姻登记 361
第五篇 农·林·水 362
第一章 农业 362
第一节 农业体制 362
第二节 农业科技 365
第三节 耕地 369
第四节 肥料 372
第五节 农作物品种 373
第六节 农具农机 374
第七节 农村能源 377
第二章 林业 378
第一节 森林资源 378
第二节 采种育苗 379
第三节 植树造林 379
第四节 森林管护 380
第三章 畜牧·水产 381
第一节 概况 381
第二节 机构 381
第四章 水利·电力 383
第一节 水利 383
第二节 电力 388
第六篇 乡企·城建·交通·邮电 390
第一章 乡(镇)企业 390
第一节 管理机构 390
第二节 乡(镇)企业的基本情况及发展变化 390
第二章 城建与环保 392
第一节 村镇建设 392
第二节 土地管理 394
第三节 环境保护 395
第三章 交通 397
第一节 古驿道 397
第二节 公路 397
第三节 桥梁 399
第四节 水路·码头 399
第五节 交通管理与公路养护 400
第四章 邮电 401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01
第二节 邮政 401
第三节 电信 402
第四节 邮电所房屋变迁 404
第七篇 财政·金融 405
第一章 私营及个体商业 405
第二章 食品站 407
第三章 供销 408
第一节 概况 408
第二节 购销政策 409
第三节 农副产品购销 410
第四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411
第四章 粮油 413
第一节 机构 413
第二节 粮油征购 413
第三节 粮油销售 417
第四节 仓储调运 421
第五章 财政 423
第一节 财政机构 423
第二节 财政体制 423
第三节 财政收入 425
第四节 财政支出 426
第五节 财政预、结算 427
第六章 工商·税务 432
第一节 工商 432
第二节 税收税务 432
第七章 金融 437
第一节 机构 437
第二节 货币 437
第八篇 文教·卫生 440
第一章 文化设施与活动 440
第一节 文化设施 440
第二节 文化活动 440
第二章 民间文艺 442
第一节 芦笙曲与芦笙舞 442
第二节 民歌 443
第三节 谚语·歇后语 453
第四节 民间故事 455
第五节 文学创作 458
第三章 文物胜迹 464
第一节 文物 464
第二节 坟墓与碑刻 467
第三节 遗址 469
第四节 名山秀水 471
第四章 教育 475
第一节 概况 475
第二节 教育行政机构与管理体制 475
第三节 学校布局 476
第四节 学校建设 477
第五节 教学与管理 478
第六节 教研活动 479
第七节 普教 485
第八节 成人教育 488
第九节 教育经费 488
第十节 教师 490
第十一节 教师待遇 490
第十二节 乡党政教育管理 491
第十三节 学区及部分学校简介 501
第五章 卫生·体育 510
第一节 卫生机构及体制 510
第二节 医务用房及器械设备 514
第三节 医疗服务 514
第四节 疾病预防与控制 515
第五节 妇幼保健 519
第六节 体育 520
附录 522
一、文告 522
二、论文·杂文·散文·诗·词·联选录 524
三、乡志机构沿革 561
四、南哨乡志工作分工 561
五、资料供提单位和个人 562
六、《南哨乡志》编纂始末 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