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全集 第9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汪信砚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10169040
  • 页数:575 页
图书介绍:本卷由《理论与实践的社会科学根本问题》、《政治经济学教程》两部分构成,二书均属于译著。前者为德国卢波尔著,后者由苏联爱森堡、西洛可夫等著。前者由哲学根本问题出发,经由社会方法论问题、国家问题,而达到文化问题,基本上勾勒出了路波卢对于哲学的关系和他对于哲学上根本问题的解决。后者则严格坚持辩证法唯物论,考察了经济学中的诸问题,解决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问题。

理论与实践的社会科学根本问题(1930.10) 3

译者例言 3

原序 5

第一章 序论 8

一、理论与实践之统一 8

二、获得辩证法的唯物论底斗争 14

第二章 存在与思维底问题 27

一、哲学上底党派性 27

二、哲学上底两个基本倾向——唯物论与观念论 31

三、事物本体与现象 39

四、当作真理底标准看的实践、当作过程看的知识 43

五、客观的真理与主观的真理、绝对的真理与相对的真理 48

六、物质、运动、空间及时间底概念 53

七、辩证法的唯物论与形而上学的唯物论 60

八、自然科学与唯物辩证法 64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底问题 68

一、为哲学底继承者的唯物论的辩证法 68

二、形式论理学与辩证法的论理学 72

三、抽象底问题中的辩证法的唯物论与浅薄的经验论 74

四、唯物论的抽象之具体的性质、联结底范畴 78

五、运动底范畴、转化 85

六、对立底统一 87

七、发展底范畴 90

八、当作以行动为基础的知识底方法论看的辩证法 95

九、伊里奇底对于黑智儿辩证法的地位 100

第四章 社会的方法论底问题 103

一、史的唯物论与社会学 103

二、史的唯物论底抽象底具体性 107

三、社会现象底形式与内容底特性 113

四、阶级底范畴、诸阶级底运动 116

五、社会的方法论上底党派性底要素 120

六、社会的方法论上底行动底要素 123

第五章 普罗列达里亚狄克推多底问题 127

一、伊里奇与马克思及恩格斯底国家论 127

二、普罗列达里亚国家之历史的地位 130

三、当作阶级斗争底新形态中底连续看的普罗列达里亚狄克推多 132

四、布尔乔亚国家与普罗列达里亚国家 138

五、普罗列达里亚国家与强权 141

六、获得政权底问题 148

七、普罗列达里亚国家底组织问题、民主的中央集权主义、苏维埃选举权 153

八、普罗列达里亚国家底组织问题、为国家权力机关的苏维埃 157

第六章 文化问题 162

一、文化底内容 162

二、文化形成、文化、阶级及民族 164

三、为康民尼斯谟文化底前提的普罗列达里亚革命 175

四、文化形成底连续性 179

五、伊里奇对于普罗列达里亚文化底标语的态度 184

六、马克思主义与布尔乔亚文化 190

七、文化革命底问题 197

政治经济学教程(1932.6—1933.2) 205

译者例言 205

绪论 206

第一节 生产及生产关系的一般概念 206

第二节 广义经济学与狭义经济学(研究商品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生、发展及消灭的法则之狭义经济学) 212

第三节 经济学与苏维埃经济的理论 214

第四节 商品经济与其特征 217

第五节 单纯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 220

第一篇 价值论 225

第一章 商品经济的诸矛盾之一般的特征 225

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生产之社会的性质——生产的社会性质与占有的个人形式之矛盾 225

第二节 商品经济的交换之意义 227

第三节 商品经济的诸矛盾及其在商品上的表露为布尔乔亚社会之细胞的商品 230

第二章 商品的矛盾 价值的一般概念 232

第一节 商品 它的属性——使用价值与价值 为价值基础的劳动 232

第二节 当做商品经济的一般矛盾之表现看的商品之内的矛盾 236

第三章 产生价值的劳动之特性 239

第一节 抽象的劳动与具体的劳动 239

第二节 个别的劳动与社会的必要劳动 243

第三节 社会的劳动之生产性与价值 246

第四节 单纯劳动与复杂劳动 247

第四章 价值形态与货币 250

第一节 价值的实体及其显现 价值形态的一般概念 250

第二节 相对的价值形态与等价形态 252

第三节 价值形态的发展 255

第四节 货币及价值的货币形态 260

第五章 商品的物神性 由价值表现的社会关系之历史的性质 263

第一节 社会关系与其物的表现 关于商品物神性的一般概念 263

第二节 商品物神性之一种即货币物神性 266

第三节 价值中间所显现的生产的生产关系之历史的性质 269

第六章 货币的机能 274

第一节 为价值尺度的货币 价值与价格 274

第二节 为价格本位的货币 275

第三节 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流通所要的货币量 277

第四节 为价值符标的货币 280

第五节 为贮藏物的货币及为支付手段的货币 282

第六节 货币的其他诸机能 从单纯商品经济到资本主义经济 284

关于第一篇的研究资料 286

关于第一、二、三章的质疑及课题 286

关于第四、五章的质疑及课题 287

读书资料 288

关于读书的练习问题 288

第二篇 剩余价值的生产 293

第七章 剩余价值与资本的一般概念 293

第一节 资本家的利润不是从交换发生 293

第二节 当作商品看的劳动力 劳动力的价值 295

第三节 决定劳动力价值的诸要因 297

第四节 剩余价值的形成 299

第五节 资本 301

第六节 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302

第七节 榨取率 306

第八章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的技术之发达与对于劳动阶级榨取之增大 308

第一节 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一般概念 308

第二节 相对剩余价值之形成 312

第三节 绝对剩余价值对于劳动阶级状态的影响 316

第四节 相对剩余价值及资本主义的技术之发达 320

第五节 资本家的技术之发达 各个企业中生产之组织化与全社会生产之无政府状态间的矛盾 327

第六节 资本主义下技术发展的界限 329

第七节 榨取的增大 331

关于第二篇的研究资料 335

问题及课题 335

读书资料 336

第三篇 工资 341

第九章 工资的一般概念 工资的形态及其对劳动阶级的地位的影响 341

第一节 当作劳动价值的变形看的工资 341

第二节 工资的诸形态 期间工资 344

第三节 产额工资 346

第四节 工资的赏与形态 350

第五节 额外劳动 351

第六节 其他的工资形态 352

第七节 现物工资和货币工资 353

第八节 名目工资和实质工资 354

第九节 工资之国民的差异 355

关于第三篇的研究资料 357

质问及习题 357

读书资料 359

第四篇 资本的再生产与积蓄 363

第十章 再生产及积蓄之一般概念 363

第一节 再生产之概念 363

第二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 364

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单纯再生产 365

第四节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 370

第十一章 资本积蓄与大生产的长成 375

第一节 资本的集积与集中 375

第二节 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小产业的地位 378

第三节 资本的有机构成及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相伴随的资本的高度化 380

第十二章 资本的积蓄与劳动者阶级的地位 资本主义积蓄之一般法则 384

第一节 在以不变的技术为基础的积蓄中,劳动的工资如何 384

第二节 技术的成长与劳动阶级的地位 产业预备军与资本主义的人口法则 386

第三节 失业者对于工资与劳动阶级的一般地位之影响 390

第四节 劳动组合及其在为工资水准而斗争时的作用 391

第五节 在国民所得中劳动者份额的低减 劳动阶级状态之绝对恶化倾向 393

第六节 资本主义的积蓄之一般法则 397

第七节 资本之原始的积蓄 398

关于第四篇的研究资料 401

质问及课题 401

读书资料 402

第五篇 利润及生产价格论 407

第十三章 资本的循环与利润率 407

第一节 关于资本循环的一般概念 407

第二节 利润及利润率 409

第十四章 决定利润率高度的诸要因 412

第一节 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 412

第二节 总资本的回转与利润率 415

第三节 资本的各部分的回转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416

第四节 结论 利润率和剥削率的交互关系 419

第十五章 利润率平均化的倾向 421

第一节 利润追求与资本的移动 利润率平均化的倾向 421

第二节 平均利润率的法则及其意义 423

第十六章 生产价格与价值 428

第一节 生产价格的一般概念 428

第二节 生产价格与价值 430

第三节 为商品——资本主义经济史的发展产物的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关于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间的所谓“矛盾”的问题 436

第十七章 平均利润率低落的法则与其意义 442

第一节 平均利润率低落的倾向 使低落缓慢的反作用的倾向 442

第二节 利润率低落的倾向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法的矛盾的发展 446

关于第五篇的研究资料 451

质疑 451

读书资料 454

第六篇 商业资本及商业利润 459

第十八章 商业资本及商业利润的一般概念 459

第一节 再论资本的循环 生产期间与流通期间 459

第二节 在商品流通及流通领域中有用的追加资本之必要 460

第三节 商业资本的派生与商业利润 462

第四节 利润平均化上的商业资本的任务及商业利润的高度生产价格与商业利润 商业资本的回转速度与商业利润 464

第十九章 商业从业员的劳动 协同组合利润 468

第一节 商业从业员的劳动 468

第二节 商业从业员的剥削 472

第三节 商业资本与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形态 473

第四节 合作社商业及合作社利润 474

关于第六篇的研究资料 477

质疑及课题 477

读书资料 477

第七篇 放款资本与信用 信用货币与纸币 481

第二十章 放款资本与放款利息 481

第一节 概论 481

第二节 休息资本的形成 482

第三节 放款利息与放款资本 483

第四节 利率 485

第五节 货币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机能之分离 高利贷资本 487

第六节 企业利润和放款利息的分离 488

第二十一章 信用及银行 490

第一节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 490

第二节 为保证的票据 492

第三节 票据的贴现 贴现利息 494

第四节 银行的一般概念 495

第五节 银行的受信用业务 496

第六节 银行的贷出业务 498

第七节 银行与信用利润 500

第二十二章 信用货币与纸币 501

第一节 信用货币的一般概念 501

第二节 银行券能够替代有完全价值的货币到什么程度 503

第三节 纸币及其与信用货币的差异 504

第四节 纸币的购买力 505

第五节 概要及结论 508

第六节 通货膨胀及其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 511

第七节 货币流通的常态恢复 513

第八节 资本主义诸国的货币流通之现状 514

第九节 国际间的清算 516

关于第七篇的研究资料 519

质疑及课题 519

读书资料 521

第八篇 地租 525

第二十三章 差额地租与绝对地租 525

第一节 关于地租之一般的考察 525

第二节 差额地租的第一形态(第一种差额地租) 526

第三节 差额地租的第二形态(第二种差额地租) 531

第四节 “土地的收获递减法则” 533

第五节 差额地租的源泉 535

第六节 绝对地租 536

第七节 绝对地租的源泉 538

第八节 地租与农产物的价格 独占的地租 540

第九节 土地的价格 542

第十节 与资本主义的发展相伴随的地租腾贵的倾向 543

第十一节 地租之社会的意义 545

第十二节 土地的国有化与地租 547

第二十四章 地租之前资本主义的形态 农民经济中的地租问题 549

第一节 地租之前资本主义的形态 549

第二节 差额地租与小农民经济 552

第三节 绝对地租与小农耕作 556

第二十五章 农业上生产的集积 559

第一节 农业的时代落后的原因 559

第二节 农业上大规模生产对于小规模生产的优位 561

第三节 农业上生产的集积与小农业的地位 564

第四节 资本主义下之农业协同组合 569

关于第八篇的研究资料 573

质问及课题 573

读书资料 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