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佛典东传与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 8
第一节 帝王的宗教需求与佛教的兴盛 8
一、精神崇尚,礼佛敬僧 9
二、以佛辅政,裨益王化 16
三、佛我相恃,依佛立身 22
第二节 魏晋隋唐时期僧侣的文化生活 24
一、博涉内外,熟谙三藏 24
二、交好名士,善于机辩 27
三、擅诗会文,兼工书画 33
第三节 魏晋隋唐时期文士的佛学修养 40
一、相与名僧,讲经译典 40
二、兼修儒释,优游文学 48
三、禅机庄趣,并入诗画 55
第四节 魏晋隋唐时期民间的佛教信仰 59
一、造寺铸像,道场庄严 59
二、浴佛烧灯,佛事蓬勃 64
三、听经写经,俗众洗心 71
第二章 从唐代文言小说看佛典文化的影响渠道 74
第一节 寺院殿堂:佛典要义的传播空间 74
一、寺慕竹林,道存祇园 75
二、以形示现,借像表真 83
第二节 讲经听经:佛典旨味的传播渠道 92
一、僧尼讲唱,说以证史 92
二、士女游寓,虚而补实 97
第三节 僧士创作:佛教观念的主观介入 116
一、高僧撰异,真妄共存 116
二、士子传奇,诗释并发 121
第三章 佛典文化观念与唐代文言小说的文本构成 138
第一节 果报:善恶一念,庆殃自取 139
一、礼敬三宝,事成身全 142
二、行恶不善,各遭恶惩 145
三、善待异类,动物报恩 152
第二节 复活:幽明流转,向善而生 158
一、入冥的原因与见闻 159
二、复活的缘由与形态 163
三、复活后行止与态度 168
第三节 灵验:受持读诵,效验灵妙 170
一、故事主体:商贩士子官吏贵族 171
二、灵媒触点:诵经持咒写经听经 173
三、情节模式:持诵—遇险—获救 178
第四节 杂糅:多元并存,道释互融 181
一、转生往生,欲界轮回 182
二、异术殊能,法力释厄 187
三、征验修道,仙佛互涵 195
第四章 佛典文学质素与唐人小说的文学价值构建 199
第一节 崇佛弘法的异质形象 200
一、僧尼:学识精进,道行非常 201
二、龙族:腾云作雨,幻形入世 209
三、信众:习经修业,虔心向佛 219
第二节 双层组合的叙述结构 223
一、自述式:事主入冥,返世讲述 224
二、闻录式:亲友传说,闻者书录 228
三、见证式:亲历目睹,感而书录 234
第三节 佛典观念的文学传载 239
一、说因证果,观念相续 241
二、同质异构,异脉同流 247
三、以释明儒,以稗襄政 254
附 一 唐代涉佛文言小说作家小传 259
附 二 唐代涉佛文言小说篇目列表 289
附 三 唐代涉佛文言小说统计简表 297
附 四 唐人小说异质形象篇目列表 300
征引文献 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