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1
第一辑 中国新诗研究 3
中国新诗发展的三大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3
中国新诗的精神危机及其解救之道 19
走出背离传统的误区——对中国新诗发展路径的反思 35
在传承古典诗歌艺术中发展新诗 45
漂泊、反思与追寻:转型时代打工者的精神写照——论中国“打工诗歌”的精神特征及写作局限 57
在沉稳求索中前行的蚌埠诗歌 66
第二辑 郑敏诗歌诗论研究 79
论郑敏诗歌的主导性精神意识 79
郑敏诗歌艺术论 109
论郑敏的诗学理论 144
论郑敏诗歌创作观 165
论郑敏对中国现代诗学的贡献 180
郑敏与牛汉诗歌意蕴比较 198
第三辑 牛汉诗歌诗论研究 219
生命的火焰 灵魂的塑像——论牛汉的诗歌创作 219
把生命的火焰塑形为诗——论牛汉的诗歌创作 229
论牛汉诗歌的崇高美 242
论牛汉的生命诗学观 249
第四辑 诗人诗作论 263
深沉的衷曲 玄远的沉思——冯至诗歌论 263
用嘶哑的喉咙唱着自己的歌——论曾卓的诗歌创作 295
苦难岁月的缩影——读流沙河《故园六咏》 309
透视生活与灵魂的目光——读黄永玉诗集《曾经有过那种时候》 315
于对比中抒情——舒婷诗写作技巧谈 319
论郭小川抒情诗的艺术构思 322
弹响生命的琴弦——诗人卞国福及其诗歌创作 333
从天堂涌来的千万匹水——评金肽频爱情、乡情、亲情诗 340
第五辑 诗人诗作评析 349
选择富有包孕的瞬间——徐志摩《沙扬娜拉》评析 349
一首含蓄优美的爱情诗——冯至《我是一条小河》评析 351
相对观念的形象表达——卞之琳《断章》评析 353
深沉的怀念 真挚的赞歌——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评析 355
土地最忠诚的歌者——艾青《我爱这土地》评析 357
求异思维的艺术结晶——艾青《盆景》评析 361
为女英雄塑像——乔林叙事长诗《白兰花》评析 364
欲扬先抑 以虚衬实——郭小川《望星空》评析 369
现实与历史相融汇的画卷——郭小川《甘蔗林,青纱帐》评析 372
尺水兴波 以少胜多——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评析 373
以小见大 虚实结合——徐迟《江南》之一评析 375
献给故乡的恋歌——徐迟《苕霅的溪水上》评析 376
善于摄取富有特征的历史镜头——徐迟《江南》之二评析 378
“人”的启示录——严阵《人字瀑》评析 379
受伤的生命 不屈的灵魂——牛汉《华南虎》评析 381
渴望飞翔的灵魂——曾卓《悬崖边的树》评析 384
历史的瞬间 撕心的伤痛——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评析 385
永不褪色的母爱——舒婷《呵,母亲》评析 390
寄给杭城的心歌——舒婷《寄杭城》评析 394
审美错觉折射心灵波澜——舒婷《路遇》评析 397
对理想爱情的思考与追求——舒婷《致橡树》评析 399
叛逆者的姿态——芒克《阳光中的向日葵》评析 400
觉醒者的回答——北岛《回答》评析 402
感觉象征寄深意——顾城《远和近》评析 404
寻常事件寓深意——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评析 407
于平淡中见深沉——叶延滨《干妈》之一评析 409
呼唤纯洁与真诚的回归——叶文福《地米菜》评析 412
一次人与世界的对话——章德益《我与大漠的形象》评析 415
真挚的颂歌 独特的诗美——江河《让我们一起奔腾吧》评析 417
大漠雄风 高山瀑布——杨牧《我骄傲,我有辽远的地平线》评析 419
心底的旋律 执著的恋歌——赵恺《我爱》评析 422
独特的视角 全新的境界——流沙河长诗《太阳》评析 425
追求者的心灵历程——杨炼《飞天》评析 432
麦地上的梦想——海子《麦地》评析 434
构思精巧 内蕴深厚——余光中的《乡愁》评析 436
别具一格的乡愁曲——洛夫的《边界望乡》评析 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