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史 现代卷 修订版》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010164540
  • 页数:59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古代、中世纪、近代(上下)、现代、当代六卷,所述历史始于原始社会止于21世纪初期。“古代卷”论及原始社会,代埃及、西亚各国、印度、希腊、罗马等国的历史;“中世纪卷”涉及西欧封建社会、萌芽、发展,东南欧各国的封建社会、亚洲各国的封建社会、非洲和美洲的封建社会,西欧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封建社会的解体;“近代卷”涉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内容;“现代卷”主要是从20世纪初期至二战结束世界各国的历史发展;“当代卷”从二战结束到21世纪初期,主要论及美苏间的冷战对峙及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战后初期各民族独立国家的诞生、苏联解体及苏东剧变之后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导言 1

第一章 进入20世纪 8

第一节 世界经济的新阶段 8

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 8

工业化的纵深发展和横向扩散 12

英国由盛转衰 14

美、德成长为新兴工业国 15

第二节 帝国主义时代的到来 17

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 17

帝国主义的产生 20

争夺殖民地的狂潮 21

美、日抬头 23

第三节20世纪初的欧美社会政治 25

进入现代大工业时代的社会构成 25

资产阶级国家体制的完善 28

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 32

第四节 列宁主义的诞生 36

工人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6

列宁主义的诞生 40

1905年革命 43

第二章 亚洲的觉醒 47

第一节 亚洲的社会变迁 47

亚洲被纳入全球性资本主义体系与东方传统社会的解体 47

亚洲的资本主义发展与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成长 49

西式教育的推行与现代知识分子 52

第二节 一战前亚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54

从改良到革命:20世纪初亚洲资产阶级的激进化 54

亚洲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 59

1905-1908年印度民族主义运动 59

1905-1911年伊朗资产阶级革命 62

1908-1909年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 64

一战前亚洲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评价 65

第三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68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外交 68

从三皇同盟到三国同盟 68

法俄结盟 71

英德矛盾的发展 72

三国协约的形成 74

和平裁军和扩军备战 76

两次摩洛哥危机 78

波斯尼亚危机 80

意土战争 81

两次巴尔干战争 82

第二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84

战争的爆发 84

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 87

双方的战略计划 89

第三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91

1914年的战争进程 91

1915年的战争进程 94

1916年的战争进程 96

1917年的战争进程 100

战争的结束 103

第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106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欧洲局势 106

欧洲地位的下降 106

三大帝国的崩溃瓦解 108

第二节 巴黎和会 110

协约国对战后世界的考虑 110

巴黎和会的召开 116

巴黎和会上列强之间的争夺与妥协 117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121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124

国际联盟 128

第三节 华盛顿会议 131

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争夺的新格局 131

海军军备竞赛 134

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136

《四国条约》的签订 138

《五国海军条约》的签订 140

中国问题和《九国公约》 142

华盛顿体系及其实质 146

第五章 战后初期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147

第一节 战后欧美各国的经济政治概况 147

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化 147

欧美各国的政治情况 151

第二节 战后初期的英国和法国 153

战后英国的政治经济情况 153

爱尔兰的自治和英国自治领地位的提高 157

20年代的法国 159

第三节 战后初期的美国 163

经济的繁荣 163

政治上的保守 164

第四节 战后初期的德国和意大利 168

魏玛共和国 168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73

第五节 战后初期的日本 178

战时经济繁荣与战后经济危机 178

抢米风潮和政党内阁的建立 180

第六章20年代欧洲秩序的调整 185

第一节德、法、英矛盾的调整 186

德国赔款问题与鲁尔危机 186

道威斯计划 190

杨格计划 191

第二节 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调整 193

热那亚会议 193

《拉巴洛条约》 195

第三节 欧洲集体安全问题 197

战后欧洲安全问题 197

《洛加诺公约》 200

第四节 裁军问题与巴黎公约 203

裁军问题 203

巴黎公约 207

第七章 俄国十月革命与二三十年代的苏联 210

第一节 十月革命的胜利 210

二月革命后的形势和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活动 210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和科尔尼洛夫叛乱的被粉碎 214

革命形势的形成和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 216

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 220

第二节 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222

苏维埃政权初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222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 224

国内战争的开始和军事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226

粉碎白卫军叛乱和外国武装干涉的胜利 229

第三节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31

内战结束后的形势 231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3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 238

国民经济的恢复 241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244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 244

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249

五年计划的实施 256

第五节 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和苏联的对外政策 260

1936年宪法的制定和高度集中体制的确立 260

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盛行和大清洗运动 262

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外交政策的变化 266

第八章 奥斯曼帝国的瓦解与西亚政治 270

第一节 奥斯曼帝国的瓦解和西亚人民反帝斗争的兴起 270

奥斯曼帝国的瓦解和西亚的形势 270

阿富汗的独立和改革运动 273

伊朗的民族解放斗争和巴列维王朝的建立 275

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反帝斗争和沙特阿拉伯的建立 278

第二节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的胜利 281

第三节 土耳其共和国的成立和凯末尔的改革 288

第九章 一战后的东亚、南亚和东南亚 293

第一节 日本统治下的朝鲜与朝鲜人民的反抗 293

日本殖民统治下的朝鲜 293

朝鲜三一人民起义 295

朝鲜人民抗日武装斗争 298

第二节 印度独立运动的发展与甘地主义 302

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02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09

1935-1945年间印度的政治发展 316

二战对印度政治发展的影响 318

甘地主义及其评价 320

第三节 两次大战之间东南亚的民族解放运动 321

一战后东南亚的发展形势 321

法国殖民统治下的越南,越南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323

荷兰殖民统治下的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解放斗争 331

第四节 日本侵略与东南亚人民的抗日斗争 340

日本在东南亚的统治和掠夺 340

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抗日斗争 344

第十章1900-1945年的非洲 349

第一节 帝国主义对非洲统治和掠夺的加强及非洲的社会变迁 349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非洲 349

列强对非洲统治的加强 351

帝国主义对非洲的经济掠夺 354

非洲的社会变迁 357

第二节 一战后北非地区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 360

埃及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 360

摩洛哥里夫起义 366

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371

第三节 两次大战之间黑非洲民族主义运动的萌动 375

第四节 英布战争之后南非的政治发展与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统治的斗争 380

第十一章1900-1945年的拉丁美洲 387

第一节20世纪上半叶拉丁美洲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 387

一战前后拉丁美洲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387

20世纪上半叶拉美社会变迁 391

第二节 一战前后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 394

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394

阿根廷一月革命风暴 399

普列斯特斯纵队长征 400

尼加拉瓜桑地诺反美爱国游击战争 401

第三节 三四十年代拉丁美洲国家的政治发展 404

国家建设与政治现代化 404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运动 406

进入20世纪的巴西和瓦加斯的改革运动 411

智利人民阵线的成立 415

第四节 拉美对外关系的发展 419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美国和拉丁美洲 420

两次大战之间美国的睦邻政策和泛美主义的发展 422

第十二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426

第一节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426

危机的爆发 426

危机爆发的原因 428

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冲击 430

第二节 美国罗斯福新政 432

寻求摆脱危机的途径 432

罗斯福新政 435

对新政的评价 440

第三节 危机年代的英国和法国 442

英国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442

危机年代的法国政局 445

人民阵线政府的改革 447

第四节 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448

经济危机与纳粹党的兴起 448

共和国危机与纳粹党上台 452

纳粹独裁统治的建立 454

法西斯独裁统治与扩军备战 458

第五节 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461

经济危机打击下的日本 461

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化 464

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467

第十三章 走向世界大战 470

第一节20世纪30年代初期德日意的侵略扩张与英法美苏的态度 470

日本侵华战争 470

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474

西班牙内战及德意武装干涉和英法的“不干涉”政策 478

美国的中立政策 482

苏联争取集体安全的外交努力 484

德意日法西斯集团的形成 487

第二节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489

德国吞并奥地利 489

苏台德区问题与五月危机 494

慕尼黑协定与捷克斯洛伐克的灭亡 496

第三节 英法苏谈判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500

大战迫近与英法苏外交政策的初步调整 500

英法苏谈判及其失败 502

英德秘密谈判 506

苏德谈判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507

第十四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511

第一节 大战的爆发及其初期阶段 511

德国入侵波兰和英法对德宣战 511

西线战争与法国的败降 513

“海狮计划”和英伦空战 517

德意日军事同盟的形成与德意扩大对巴尔干的侵略 519

苏联“东方战线”的建立与《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 520

美国《租借法案》的通过 523

第二节 战争的扩大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524

苏德战争的爆发与莫斯科保卫战 524

珍珠港事件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528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531

第三节 战争的转折 534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534

北非战场的胜利和意大利投降 537

中途岛海战和瓜岛争夺战的胜利 539

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 541

第四节 同盟国的战略反攻 544

苏军的战略反攻 544

第二战场的开辟与西欧国家的解放 545

盟军在亚洲太平洋战场的反攻 548

亚洲、欧洲各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 550

第五节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 553

雅尔塔会议 553

纳粹德国的倾覆 557

波茨坦会议 559

日本的投降 561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影响 564

1917-1945年苏、美、英、法、德、日政府首脑一览表 567

大事年表 573

重要人名索引 578

重要地名索引 584

后记 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