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源流与轨迹 3
第一节 巴蜀东汉至蜀汉铜摇钱树佛像模式和源流探讨&胡文成、胡文和 3
一、海内外现存的铜摇钱树佛像 5
二、巴蜀早期佛教遗迹的年代 29
三、印度早期钱币上佛像造型模式的启示 40
四、摇钱树顶部佛像被尊称为“天中天”的源流和宗教意义 48
五、结语 60
第二节 北朝佛教石窟艺术样式西传及流变的区域性特征——以麦积山第127窟与莫高窟第249、285等窟的比较研究为中心&沙武田 65
一、讨论对象的历史性选择 67
二、比较研究的前提 70
三、比较研究 76
四、比较的结论 89
五、结语 92
第三节 宁夏固原九龙山隋墓出土金冠饰宗教意义及墓主人身份考察&陈伟 94
一、金冠饰的图像解析 94
二、金冠饰图案的来源及宗教意义 96
三、从金冠饰的宗教特征考察墓主人的身份 105
四、结语 111
第二章 模式与样式 115
第一节 北魏佛道造像系统万年样式及其相关问题的讨论&罗宏才 115
一、相关信息的清理与甄别 123
二、材料、师匠与传统 138
三、图像、题铭与风格:以冯神育等二百廿人造像碑为中心 151
四、整体风格与阶段风格 179
五、结语 191
第二节 菩萨造像佩饰系统的“景明模式”&刘明虎 197
一、古阳洞菩萨造像佩饰系统样式的发展与转变 198
二、宾阳中洞菩萨造像佩饰系统等级规制 204
三、“景明模式”的概念与样式特征 209
四、结语 213
第三节 甘露寺铁塔佛教造像风格样式&朱婧媛 215
一、甘露寺铁塔的纹饰与含义 216
二、甘露寺铁塔的建筑内涵与特色 223
三、甘露寺铁塔与玉泉寺铁塔的异同比较 224
四、结语 228
第三章 调查与研究 233
第一节 窟龛图像样式与内容时空变化现象的考察——以麦积山第70、71窟为例&孙晓峰 233
一、窟龛位置和基本情况 233
二、窟龛形制的讨论与分析 238
三、重修痕迹考察与分析 242
四、开凿时代与重修时间 248
五、窟龛性质及其蕴含的佛教思想 255
六、结语 262
第二节 敦煌图赞形式绘画&王惠民 263
一、邈真赞 263
二、敦煌石窟的图赞形式绘画 268
三、结语 287
附:敦煌写本《十大弟子赞》(A本) 288
第四章 资料与信息 293
第一节 四川佛教造像样式系统&雷玉华 293
一、5世纪的造像样式 295
二、6世纪前半叶的造像样式 296
三、6世纪后半叶的造像样式 300
四、7世纪中期至8世纪前期的造像样式 308
五、8世纪中期至9世纪前半叶的造像样式 313
六、9世纪中后期至10世纪中期的造像样式 316
七、10世纪末至13世纪的造像样式 317
八、13世纪以后的造像样式 318
九、结语 320
第二节 从张石安释迦佛造像座乐舞图像组配规律看佛教艺术样式信息整理途径&茹溪 321
一、北周粟特人墓葬乐舞图像及其组配规律 323
二、北周张石安释迦佛造像座左右两面乐伎演奏乐器辨识 334
三、张石安释迦佛造像座乐舞组配 337
四、结语 340
后记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