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1
译者序 1
前篇 道家·道教史 3
序论 3
一、马伯乐博士的道教研究 6
二、康德谟教授的道教研究 12
三、日本的道教研究 27
第一章 天神·地祇·宗庙·社·社稷 37
一、前言 37
二、儒教与道教的经纬共偶关系 40
三、乡的自治组织 42
第二章 关於老子道德经的各种问题——老庄思想的社会意义与“神”意识的问题 45
一、“神”意识的发祥 45
二、道法自然与“神”的存在 46
三、庄子之“道”与“神”意识 50
四、陆上的方僊道 55
五、工、商末业的发达与游侠社会 57
六、《庄子》与自恣自得说 60
第三章 邹衍·方僊道 64
一、邹衍 65
二、关於方僊道 69
(附记)道教的仪礼 77
第四章 东汉时期的政局与“豪族”“宦官” 81
第五章 黄巾之徒、太平道 91
第六章 三张五斗米道 100
第七章 道佛交流与佛道论衡 107
一、关於无生思想 107
二、从“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到草木成佛说 111
三、佛道论衡 112
四、孙恩、卢循之乱 127
五、上清派(茅山派)与灵宝派 129
六、陶弘景年谱:集上清派大成的陶弘景 132
第八章 中国史上的政教关系 141
一、政治体制对佛道两教的管理 141
二、儒道对佛教的三教关系与庙会、岁时和定期市集 143
三、政、社、文化体制——僧录司、道录司与白莲、无为宗教结社 146
四、明太祖朱元璋的宗教政策和明清时期的佛教、道教 147
五、寺观田土及其私财限制政策 152
後篇 宋代以後的儒教与道教 159
序说 159
第一章 关於反闭 167
第二章 关於《太上感应篇》 183
第三章 刘宗周等人的善书运动 191
第四章 善书《阴隲文》的成书 197
第五章 善书与儒教的关系 206
第六章 清代善书的编纂与流通 211
第七章 关於《不费钱功德例》 213
第八章《敬信录》的编辑与《关帝觉世经》 229
第九章 清代《感应篇注》的制作与《感应篇》会讲的现象 235
第十章 与善书有关的中国宗教与民间信仰之关系 237
第十一章 民间信仰 240
第十二章 宋代以後的民众结社与宗教结社·南宗禅系宗教结社 251
第十三章 白莲、无为大乘教系之宗教结社 259
第十四章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与善书 274
第十五章 民国时期的民间宗教结社 281
一、同善社 281
二、普济宗教结社 282
三、《三教公书》的内容 285
四、悟善社、救世新教与道德学社、万国道德会 287
五、道院·红卍字会 295
六、一贯道 301
後记 309
附录一吊悼酒井忠夫先生 312
附录二 书评:酒井忠夫著《酒井忠夫著作集5道家·道教史的研究》 317
附录三 原书勘误表 324
丛书後记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