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始音乐(远古到夏代以前) 1
第一节 关于中国音乐起源的传说和探讨 1
第二节 乐舞 8
1.狩猎时代乐舞 8
2.农耕时代乐舞 13
3.乐舞发展 15
第三节 乐器 17
1.体鸣、膜鸣类乐器 17
2.气鸣类乐器 21
第二章 夏商周音乐(前2070一前221) 25
第一节 概述 25
第二节 乐舞与宫廷礼乐 29
1.夏代乐舞 29
2.商代乐舞 32
3.西周礼乐 35
4.西周宫廷雅乐与乐教 39
5.春秋礼崩乐坏 41
6.战国乐舞及交流 44
第三节 歌曲 47
1.夏商歌曲 47
2.周代歌曲的地域性 49
3.《诗经》歌曲的内容 52
4.《诗经》歌曲的形式及民间歌唱 54
5.楚声 58
第四节 乐器 63
1.夏商乐器 63
2.周代“八音” 68
3.走向巅峰的金石之乐 74
4.琴乐 78
第五节 音乐理论 82
1.夏商乐律 82
2.周代的“五声”“六律”“七音” 85
3.“和乐”论 88
4.“乐与政通”“五行”与“为礼” 91
5.墨家的“非乐”与道家的“天乐” 94
6.儒家乐派 99
第三章 秦汉魏晋南北朝音乐(前221—581) 106
第一节 概述 106
第二节 民间音乐进入宫廷 108
1.乐府 108
2.相和杂曲 112
3.清商正声 116
4.北歌鼓吹 119
5.杂舞百戏 123
第三节 器乐 130
1.鼓乐 131
2.丝竹乐 132
3.乐器新品 135
4.琴与士 138
5.琴乐 142
第四节 音乐交流与佛教音乐 151
1.北方的音乐交流 151
2.南方的音乐交流 156
3.佛教音乐东传 158
第五节 音乐理论 162
1.两汉音乐美学 162
2.魏晋音乐美学 165
3.琴论 168
4.乐律 170
第四章 隋唐五代音乐(581—960) 172
第一节 概述 172
第二节 民间音乐 175
1.民歌与竹枝歌舞 175
2.曲子词与声诗歌 180
3.变文与俗讲 185
4.歌舞戏与参军戏 190
5.民间乐舞与寺庙音乐 192
第三节 宫廷音乐 195
1.乐舞概况及雅乐衰微 195
2.燕乐与歌舞大曲 198
3.部伎乐队配置与宫廷鼓吹 205
4.乐舞机构与乐舞艺术家 207
5.乐舞交流 213
第四节 乐器 217
1.汉魏以来的琵琶与笛 217
2.外来的筚篥、箜篌与“奚”部的奚琴 222
3.琴乐 224
第五节 文人音乐 227
1.声诗文化 227
2.乐伎的参与及胡乐的影响 231
3.文人与琴 234
第六节 音乐理论 238
1.乐律 238
2.乐谱与乐著 242
3.乐舞美学思想 244
第五章 宋元音乐(960—1368) 249
第一节 概述 249
第二节 音乐文化转型 250
1.市井音乐勃兴 250
2.宫廷音乐式微 254
第三节 歌曲艺术 256
1.民歌小曲 256
2.词调歌曲 259
3.唱赚与散曲 266
第四节 说唱、戏曲 269
1.宋金说唱 269
2.元代说唱 271
3.宋金杂剧 273
4.元杂剧 278
5.南戏 282
第五节 器乐 283
1.多民族器乐 283
2.新增乐器与小型合乐 287
3.琴乐与琵琶乐 291
第六节 音乐理论 295
1.乐律、乐谱 295
2.乐著 296
第六章 明清音乐(1368—1840) 301
第一节 概述 301
第二节 民歌、歌舞 304
1.明代民歌 304
2.清代民歌 308
3.民间歌舞 312
第三节 说唱、戏曲 316
1.新唱曲的衍生 316
2.明代声腔的勃兴 322
3.清代的花雅争胜 327
第四节 器乐 335
1.琴派与琴乐 335
2.琵琶乐及三弦 342
3.地方乐种 345
第五节 少数民族音乐 353
1.歌舞聚会民俗 353
2.多民族歌舞 356
3.史诗说唱与歌舞的伴奏器乐 359
第六节 宫廷音乐 363
1.明宫的乐舞 363
2.清廷的雅乐和娱乐音乐 366
第七节 宗教音乐 368
1.明代宗教音乐 368
2.清代宗教音乐 371
第八节 中外音乐交流 374
1.与西方的音乐交流 374
2.与亚洲近邻的音乐交流 376
第九节 音乐理论 380
1.乐论 380
2.琴论 385
3.曲论与唱论 389
4.朱载堉“新法密率”及清代部分乐著 391
结语 396
主要参考书目 399
音乐专名索引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