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4
第二节 文献述评 5
一、国外文官选拔相关研究 5
二、国内公务员选拔考试的相关研究 9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
一、研究方法 15
二、研究框架 15
第四节 理论基础 17
一、公平正义理论 17
二、政府相关理论 21
三、信用理论 23
四、人才测评理论 25
第五节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 26
一、相关概念 27
二、研究对象 29
第二章 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制度的历史维度与国际视野 33
第一节 公务员选拔考试与信用制度的关系 33
一、公务员选拔考试的要素与程序 34
二、公务员选拔考试的范畴与类别 37
三、公务员选拔考试的原则、方式与内容 41
四、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制度的社会功能 45
第二节 我国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制度的历史维度 47
一、古代科举制度的信用审视 48
二、公务员选拔考试雏形——民国考试制度及其信用审视 56
三、当代公务员选拔考试的历史沿革 61
四、不同时期选官制度对公务员选拔考试制度的启示 63
第三节 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制度的国际视野 66
一、西方公务员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66
二、国外政府的治道变革与考试信用问题的弥合 71
三、国外公务员制度的启示 76
第三章 公务员选拔考试的信用现状与构建困境 81
第一节 公务员选拔考试的信用结构及缺陷概述 81
一、公务员选拔考试传统的信用结构 82
二、公务员选拔考试传统信用结构的缺陷 84
第二节 公务员选拔考试双主体的信用困境 86
一、考试双主体的诚信困境 86
二、考政方面的信用隐患 89
三、考务方面的信用困境 92
第三节 公务员选拔考试活动的信用承载 94
一、考试学发展的短板 95
二、笔试的信用承载 96
三、面试的信用承载 99
四、评价中心技术的信用承载 103
第四节 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构建的生态困境 106
一、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的文化生态困境 106
二、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的政治生态困境 109
三、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的经济生态困境 112
四、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的社会生态困境 115
第四章 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危机内在逻辑与原因分析 118
第一节 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的生成和影响因素 118
一、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的生成机制 118
二、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的影响因素 121
第二节 考试目的的应然结果与实然现状的二律背反 123
一、实然与应然辩证关系分析 123
二、实然与应然悖论下的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危机 124
第三节 公务员选拔考试主体与考试信用制度建设 125
一、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危机的内在逻辑——公共性和自利性 125
二、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危机的行政困境——能力与责任 129
第四节 公务员选拔考试客体与考试信用制度建设 133
一、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危机的静态抉择——本我、自我与超我 133
二、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危机的动态演绎——目标与手段 136
第五节 公务员选拔考试活动与考试信用制度建设 138
一、公务员选拔考试的先天悖论——效率和公平 138
二、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危机的隐性轨迹——形式与内容 142
第六节 公务员选拔考试境遇与考试信用制度建设 145
一、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危机的体制根源——管权与控权 145
二、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危机的社会境遇——理想与现实 149
第五章 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制度建设路径分析 157
第一节 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制度建设的目标校准 157
一、“委托代理人”践行的政治信念 158
二、“信任墙”倒逼公信力重塑 159
第二节 公务员选拔考试双主体的信用实践路径 161
一、信用体系中考政组织实践——关于“主体”的管理 162
二、信用体系中考务组织实践——关于“队伍”的管理 166
三、信用体制里的多元主体共生机制建设——“第三方”的引入 169
第三节 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建设的技术支撑 171
一、考试命题技术 171
二、考试测评技术 175
三、误差控制技术 176
四、“两库”建设 179
第四节 公务员选拔考试信用制度建设的环境保障 179
一、从理念层面加强文化环境建设 180
二、创造清和的政治环境——法治与廉洁 182
三、经济环境——“跑马”变“赛马”的利益生态 185
四、社会环境——“关系”背景下做好“社会资本”加减法 187
参考文献 189
附录 194
附录一 郑州市J区后备干部选拔考试分析报告 194
附录二 市、县竞争性选拔和考试测评工作调查问卷 209
附录三 市、县竞争性选拔和考试测评工作调研分析 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