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基础篇 1
第一章 药师修养 2
第一节 药学伦理学特点 2
第二节 药学伦理学概念与任务 3
第三节 学习药学伦理学的意义与方法 5
第四节 药学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规范 7
第五节 药学道德基本范畴 12
第二章 中药师业务 14
第一节 中药房工作概述 14
第二节 中药店工作概述 18
第三章 中药商品管理 26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26
第二节 中药的命名 33
第三节 中药来源和资源 35
第四节 中药材商品的品质规格 40
第五节 中药材进出口概况 42
第六节 中药材鉴别 43
第四章 中药炮制业务 50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与功效 50
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方法 51
第三节 中药炮制常用辅料 64
第四节 中药炮制品质量控制 68
第五节 饮片切制 72
第六节 饮片类型及其切制方法 75
第五章 中药调剂业务 78
第一节 中药调剂管理意义 78
第二节 中药调剂工作的中心 78
第三节 中药调配规范 79
第四节 中药调剂室 80
第五节 调剂室工作制度 82
第六节 中药常用别名 83
第七节 处方管理制度 93
第八节 药品供应管理 95
第六章 中药制剂业务 99
第一节 中药制剂的基础设置 99
第二节 制剂生产工艺及质量管理 100
第三节 药物粉末的等级 119
第七章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 122
第一节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概况 122
第二节 药用植物学研究 138
第八章 中药临床应用知识 144
第一节 药品的概念 144
第二节 药品的特殊性 145
第三节 中药制剂卫生标准 146
第四节 中药的药性 147
第五节 中药的配伍与禁忌 149
第六节 毒性中药的管理 151
第七节 汤剂使用注意事项 155
第八节 常用中草药解毒方法 161
第九章 中药临床药学 163
第一节 中药药理研究 165
第二节 中药药效学研究 168
第三节 显微镜及实验技术 172
第四节 中药毒理研究方法 182
第五节 中药药动学研究方法 186
第六节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 187
中编 中药篇 189
第十章 常用中药材应用参考 190
第一节 解表药 190
第二节 清热药 216
第三节 泻下药 280
第四节 祛风湿药 287
第五节 芳香化湿药 310
第六节 利水渗湿药 319
第七节 温里药 341
第八节 理气药 353
第九节 消食药 370
第十节 驱虫药 376
第十一节 止血药 380
第十二节 活血祛瘀药 394
第十三节 化痰、止咳平喘药 426
第十四节 安神药 458
第十五节 平肝息风药 466
第十六节 开窍药 479
第十七节 补虚药 481
第十八节 收涩药 532
第十九节 涌吐药 547
第二十节 外用药及其他 548
第十一章 常用中药炮制品 558
第一节 炒法 558
第二节 炙法 583
第三节 其他方法 610
第十二章 常用中成药应用参考 620
第一节 概述 620
第二节 常用中成药 621
下编 临床篇 699
第十三章 中医内科疾病辨证知识要点 700
第一节 中医内科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700
第二节 中医内科疾病辨治原则 701
第三节 外感六淫病证辨治 713
第四节 内生五气病证辨治 718
第五节 脏腑病证辨治 723
第六节 气血津液病证辨治 753
第十四章 临床常见症状的中药治疗应用要点 761
第一节 头面部症状 761
第二节 胸腹部症状 770
第三节 四肢症状 780
第四节 皮肤症状 783
第五节 全身症状 786
第六节 二便症状 791
第七节 男科症状 796
第八节 妇科症状 798
第十五章 临床常见病证的中药治疗应用要点 807
第一节 呼吸系统疾病 807
第二节 循环系统疾病 816
第三节 消化系统疾病 824
第四节 泌尿系统疾病 844
第五节 血液系统疾病 853
第六节 神经系统疾病 857
第七节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862
第八节 风湿性疾病 865
第九节 妇科疾病 867
第十节 儿科疾病 892
第十一节 五官科疾病 907
第十二节 皮肤科疾病 914
第十三节 传染性疾病 920
第十四节 其他疾病 923
药物索引 926
疾病、症状索引 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