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英国哲学的开端 1
中世纪的英国哲学 1
约翰·司各脱·伊里吉纳 2
罗吉尔·培根 5
约翰·邓斯·司各脱 6
奥卡姆的威廉 6
文艺复兴和经院哲学的复活 7
约翰·凯斯;约翰·桑德森 7
埃弗拉德·狄格比 8
威廉·坦普尔 9
物理科学:威廉·吉尔伯特 11
第二章 弗兰西斯·培根 13
以英文著述哲学 13
培根的生平和著作 14
科学的复兴 19
培根的主要一般观念 21
科学的统一 21
知识的实践目标 22
人心导致谬误的诸多癖性 22
形式学说 24
新方法 25
它的缺陷 28
政治与道德理论 29
培根的影响与重要性 30
第三章 切伯里的赫伯特及其他人 32
赫伯特的生平和著作 32
对真理本性的研究 33
心灵活动 34
共同概念学说 35
宗教的比较研究 37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37
戴维斯;福瑟比;黑克威尔 37
布鲁克勋爵的神秘主义 38
自然法学说 40
决疑论者;杰里米·泰勒 40
政治与法律理论:约翰·塞尔登 41
第四章 托马斯·霍布斯 43
霍布斯的生平、著作与论战 43
他的科学概念与政治机遇 47
文体与思想 52
他的主要著作 54
关于整个实在的机械论 56
心理学理论 56
人的自然状态 59
自然法 60
国家主权与教会 60
《利维坦》的特征 62
对霍布斯的批评 63
哈林顿及其《奥克安那》 63
从前想象的社会共同体:莫尔的“乌托邦”与培根的“新大西岛” 64
罗伯特·菲尔默爵士 66
克拉伦登;布兰姆霍尔;丁尼生;伊查德 67
第五章 剑桥柏拉图派 69
该学派的特征 69
惠奇科特及其影响 70
亨利·莫尔 71
生平和著作 71
接受的影响:柏拉图;笛卡尔;玄秘主义 72
机械论的界限 73
知识的本性:天赋观念 74
精神实体的本性 76
被创造精神的层次 78
伦理观点 79
拉尔夫·卡德沃思 81
实在的精神本性,以及《真正理智的体系》中确立此本性的方法 81
他的《永恒不变的道德》中所包含的认识论 86
约翰·史密斯 89
纳撒内尔·卡尔弗韦尔 91
其他一些同代著作家 93
约瑟夫·格兰维尔 93
帕克;盖尔;波达奇 94
理查德·坎伯兰 94
第六章 约翰·洛克 96
生平与著作 96
与斯蒂林弗利特的论战 100
他的《理智论》的起源和问题 100
作为理智对象的观念 102
它们起源于感觉或反省 104
知识中的普遍因素 106
实体观念 107
知识与实在的关联 108
知识的确实性 109
道德知识 109
关于真实存在的知识 110
关于政府的根据和界限的理论 111
经济观点 113
宗教宽容学说 114
神学观点 115
教学学说 116
对洛克的批评及洛克的同代人 116
约翰·萨金特 117
扎卡理·梅恩(?) 118
理查德·伯索格 119
约翰·诺里斯 120
第七章 贝克莱及其同代人 122
洛克的影响 122
Ⅰ.形而上学家 122
乔治·贝克莱 123
生平、著作与传教事业 123
其唯心主义的背景 126
作为有意义的或具有意义的观念 126
关于自然的观念论 128
精神的实在和“意念” 130
阿瑟·科利尔及其非物质主义 132
Ⅱ.自然神论者 133
早期自然神论:查尔斯·布朗特 133
约翰·托兰德 134
安东尼·柯林斯 138
马修·丁达尔 139
伍尔斯顿;安尼特;查布;多德韦尔;博林布罗克 139
其他一些神学著作家:惠斯顿;米德尔顿;沃伯顿 141
Ⅲ.道德学家 143
塞缪尔·克拉克 143
其他理智主义道德学家:巴尔居;沃拉斯顿 146
夏夫茨伯里勋爵 146
弗兰西斯·哈奇森 149
伯纳德·曼德维尔 150
约瑟夫·巴特勒:伦理学与神学理论 150
第八章 大卫·休谟 154
他的写作激情,生平著作及其第一部著作的重大意义 154
他的“经验主义推理方法” 158
印象与观念 159
“哲学关系”的分类 160
事实与观念的关系 162
因果关系分析 162
关于相信的理论 163
他对怀疑论结果的解释 165
道德理论 166
对神学的批评 167
政治与经济观点 168
第九章 亚当·斯密及其他人 171
Ⅰ.亚当·斯密 171
其著作生涯的两个时期 171
以同情为基础的伦理学 173
社会与经济哲学 173
詹姆斯·斯图尔特爵士的著作 174
斯密的经济推理方法 174
个体的自然努力及财富的自然增长:经济和谐 176
Ⅱ.其他著作家 178
休谟提出的问题 178
大卫·哈特利 179
亚伯拉罕·塔克 180
理查德·普赖斯 181
约瑟夫·普里斯特利 182
威廉·佩利 183
第十章 托马斯·里德及其他人 186
对休谟的答复 186
坎贝尔;贝蒂;奥斯瓦尔德 186
里德对观念论的批判 187
里德的自然实在论 188
暗示学说 188
常识原则 189
杜格尔德·斯图尔特 190
托马斯·布朗 191
第十一章 边沁与功利主义学派 194
功利主义学派 194
边沁的生平与著作 195
詹姆斯·穆勒的影响 197
边沁对布莱克斯通的批评 198
功利原则 200
定量的功利主义 200
政治与伦理标准 202
享乐的计算 204
间接计算 205
功利主义的法令 206
对边沁的评价 208
其政府理论与活动 209
其宗教与教育观点 211
戈德温与马尔萨斯 211
马尔萨斯工作的意义 212
功利主义经济学:大卫·李嘉图 213
詹姆斯·穆勒的工作 215
第十二章 维多利亚时代 218
Ⅰ.引言 218
思辨兴趣衰退时期 218
Ⅱ.威廉·汉密尔顿爵士及其他人 219
汉密尔顿的声望 220
他给英国哲学以新的方向 220
他对逻辑形式的新分析 221
贝恩斯;汤姆森;德·摩根;布尔 222
他的知觉哲学 223
他的有条件者的哲学 224
H.L.曼塞尔 226
Ⅲ.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及其他人 227
穆勒的理智发展 227
他对边沁和柯勒律治的评价 229
逻辑理论 230
其思想前辈:怀特利;赫谢尔;休厄尔 231
归纳推理理论 232
关于外界和自我的理论 233
伦理理论 234
社会与政治学说 235
J.F.斯蒂芬的批判 236
经济理论 236
对终极问题的态度 237
穆勒观点的反响:杰文斯 237
穆勒的信徒:乔治·格罗特;贝恩;罗伯逊 238
英国实证主义:康格里夫;布里奇斯;哈利森 239
Ⅳ.理性的和宗教的哲学家 240
约翰·格罗特 240
莫里斯;纽曼;马蒂诺 241
Ⅴ.赫伯特·斯宾塞和进化哲学 243
斯宾塞的生平与著作 243
他的哲学观点 244
不可知论者 245
对生命、心灵和社会的解释 245
他的个人主义 247
乔治·亨利·刘易斯 248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 250
莱斯利·斯蒂芬 251
社会科学中的历史方法 251
梅因;克里夫·莱斯利;白芝浩 252
Ⅵ.亨利·西奇威克与沙德沃思·霍奇森 253
西奇威克的哲学和伦理学著作 253
霍奇森的经验分析 255
Ⅶ.唯心主义者 257
康德之后的思辨的影响 257
詹姆斯·弗雷德里克·费里尔 257
詹姆斯·哈奇森·斯特林 257
托马斯·希尔·格林 260
威廉·华莱士 262
爱德华·凯尔德 262
弗兰西斯·赫伯特·布拉德雷 263
Ⅷ.其他一些著作家 264
亚历山大·坎贝尔·弗雷泽 265
西蒙·萨默维尔·劳里 266
詹姆斯·沃德 267
罗伯特·亚当森 268
第十三章 回顾 270
英国哲学的一般特征 270
比较年表 275
参考文献 324
索引 377
译者再版后记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