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养生从补元开始 1
一、情志调摄养生补元 4
(一)中医学对情志的认识 4
(二)情志失调对健康的影响 5
(三)情志调摄养生补元的重要性 10
(四)如何调摄情志 13
二、饮食调理养生补元 21
(一)中医学对饮食的认识 21
(二)饮食失调对健康的影响 24
(三)饮食调理养生补元的重要性 25
(四)如何调理饮食 27
三、生活起居养生补元 35
(一)居住环境与养生补元 36
(二)昼夜、季节与养生补元 39
(三)睡眠与养生补元 42
(四)衣着服饰与养生补元 45
(五)梳头沐浴与养生补元 47
(六)保持大小便通畅与养生补元 48
(七)戒烟少酒禁毒与养生补元 51
(八)外出旅游与养生补元 54
四、运动锻炼养生补元 55
(一)运动锻炼对养生补元的重要性 55
(二)如何调节运动锻炼 58
五、调谐房事养生补元 60
(一)正常的性心理生理与性生活 61
(二)调谐房事对养生补元的影响 63
(三)如何调谐房事 64
六、练功调摄养生补元 70
第二章 补益药食的源流与展望 74
一、补益药食的发展概况 74
(一)药补研究的发展 74
(二)食补研究的发展 80
(三)益寿补益药食研究的发展 81
二、补益药食的现状与展望 84
三、古代炼丹术概要 86
第三章 补益药食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88
一、补益药食的作用 88
(一)补充营养 88
(二)安和五脏 89
(三)预防疾病 90
(四)治虚救危 90
(五)调摄康复 91
二、补益药食的作用机制 91
(一)提高机体应激能力 92
(二)调节机体能量代谢 92
(三)对环状核苷酸的调节 93
(四)增强或抑制免疫功能 94
(五)改善内脏功能 94
第四章 补益药食的分类 96
一、补气之品 98
(一)心气虚证 98
(二)肺气虚证 100
(三)脾气虚证 100
二、补血之品 101
(一)心血虚证 102
(二)肝血虚证 102
三、补阴之品 103
(一)肺阴虚证 103
(二)心阴虚证 104
(三)肝阴虚证 105
(四)脾胃阴虚证 105
(五)肾阴虚证 106
四、补阳之品 107
(一)心阳虚证 108
(二)脾阳虚证 108
(三)肾阳虚证 109
第五章 补药在临床上的应用 110
一、临床补药常用治法 112
(一)补气化瘀法 112
(二)补血祛瘀法 113
(三)养阴益气化瘀法 113
(四)健脾疏肝法 113
(五)健脾益胃法 114
(六)温肾壮阳法 114
(七)扶正祛邪法 114
二、补药的临床应用 116
第六章 补益药食与抗老延年 119
一、衰老的定义与寿命 119
二、衰老的表现 121
(一)外貌及外形的衰老 121
(二)各系统脏器衰老及其功能的减退 122
三、衰老的机制 124
(一)中医学衰老理论 124
(二)现代医学衰老学说 126
四、影响衰老及寿命的因素 127
(一)免疫因素 127
(二)营养因素 127
五、补益药食的抗衰老作用 129
六、常用抗衰老补益药食 132
第七章 补益药食与防癌抗癌 134
一、癌症的病因病机 135
(一)中医学对癌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35
(二)现代医学对癌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136
二、补益药食在防癌中的作用 143
(一)补虚益损,调摄平衡,强身御癌 144
(二)补充营养物质防癌 145
三、补益药食在抗癌中的作用 146
(一)扶正补虚 146
(二)补充营养,强身增效 147
(三)配合中西医抗肿瘤治疗 148
(四)配合肿瘤手术治疗 150
第八章 补益药食与智能 152
一、中医学对智能的认识 152
(一)智能与五脏 153
(二)智能与气、血、津、液、精 154
二、补益药食对智能的重要性 156
三、益智补益药食的药性特征与分类 158
(一)药性特征 158
(二)分类 159
四、常用益智方剂 161
五、应用补益药食益智的研究概况 162
第九章 补益药食三因而宜 167
一、因时补益 167
(一)春夏进补重在养阳 168
(二)秋冬进补重在养阴 169
(三)四季进补与一时进补 170
二、因人补益 171
(一)体质不同进补 171
(二)年龄不同进补 172
(三)肥瘦不同进补 175
(四)不同劳动强度者进补 176
(五)性别不同进补 178
三、因地进补 182
第十章 补益膳食 184
一、补益饮料 184
二、补益菜肴 185
三、补益药粥 188
四、补益糕点 193
五、补益药酒 194
第十一章 正确应用补益药食 197
一、辨证施补 197
(一)对症下药 198
(二)分清真伪 198
(三)兼顾气血阴阳 198
(四)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200
二、选择合适的补益药食类型 200
三、严格掌握剂量 201
四、切记保护胃气 202
五、注意适当“忌口” 203
六、防止滥用补益药食 204
七、实证忌补 205
八、进补时喝茶、饮酒的注意事项 206
九、补药与其他中西药物能否同用 207
十、如何煎煮补药 208
十一、如何服用补药 209
十二、进补后“倒胃口”怎么办 210
十三、进补后易出汗怎么办 211
十四、补药有没有不良反应 212
十五、怎样选择补剂的剂型 213
十六、适量而补 214
十七、适身而补 215
第十二章 历代补益名方 216
一、汉魏晋南北朝方 216
二、隋唐五代方 217
三、宋代方 219
四、金元方 224
五、明代方 228
六、清代方 235
七、近代方 244
第十三章 补益药食贮藏技术 250
一、补益药食贮藏的意义 250
(一)生产 250
(二)销售流通 251
(三)消费 251
二、影响补益药食贮藏的外界因素 252
(一)空气 253
(二)温度 253
(三)湿度 254
(四)光线 258
三、补益药食的化学成分与贮藏 258
(一)生物碱类 259
(二)苷类 259
(三)油脂类 260
(四)挥发油 260
(五)色素类 261
(六)蛋白质与氨基酸 262
(七)糖类 263
四、补益药食的霉变及其防治 263
(一)真菌的形态和分类 263
(二)促进真菌生长的外界条件 268
(三)防止霉变的方法 269
五、补益药食虫害及其防治 271
(一)危害补益药食的害虫 272
(二)补益药食害虫的滋生条件 272
(三)补益药食害虫的防治方法 273
六、补益药食传统保存与贮藏 274
(一)密封防潮法 275
(二)通风降潮法 275
(三)吸湿降潮法 275
七、补益药食贮藏新技术 277
(一)远红外加热干燥法 277
(二)微波干燥法 278
(三)气调贮藏法 279
(四)气幕防潮法 280
八、补益药食的检验与品质鉴定 280
(一)补益药食品质感官检查法 281
(二)补益药食质量理化分析法 282
九、根及根茎类补益药食的贮藏 286
(一)人参 287
(二)三七 288
(三)山药 288
(四)当归 289
(五)党参 290
(六)黄芪 291
十、果实类补益药食的贮藏 291
(一)桂圆 291
(二)荔枝 293
(三)红枣 294
(四)核桃 295
(五)枸杞子 295
(六)薏苡仁 296
十一、全草类及菌类补益药食的贮藏 296
(一)石斛 296
(二)肉苁蓉 297
(三)茯苓 298
(四)银耳 299
(五)冬虫夏草 299
(六)黑木耳、灵芝 301
十二、动物类补益药食的贮藏 301
(一)鹿茸 301
(二)蛤蚧 302
(三)阿胶 302
(四)蛤蟆油 303
(五)蜂王浆 303
(六)狗肾 303
(七)海马 304
第十四章 补益药食资源动物的人工养殖 305
一、鲍鱼的养殖 305
(一)鲍鱼的人工育苗 305
(二)催产方法 306
(三)受精卵的处理 306
(四)浮游幼虫的收集 306
(五)采集器的制备和投放 307
(六)匍匐幼虫的饲养和管理 308
(七)鲍鱼的养成和管理 308
二、贻贝的养殖 312
(一)贻贝的人工育苗 312
(二)贻贝的养成和管理 314
三、牡蛎的养殖 316
(一)牡蛎的苗种生产 316
(二)牡蛎的养成和管理 318
四、泥蚶的养殖 320
(一)养殖场的条件 320
(二)养殖场的建设 321
(三)泥蚶的播种和管理 321
(四)泥蚶的繁殖和育苗 322
五、缢蛏的养殖 323
(一)养殖场的建设和要求 323
(二)养殖场的管理 326
(三)缢蛏苗的采集和繁殖 327
六、黄鳝的养殖 329
(一)生活习性 329
(二)生殖特性和形态发生的生物特征 330
(三)饲养 331
(四)管理 333
(五)繁殖 333
(六)越冬 333
七、鳖的养殖 333
(一)养鳖场的建筑要求 333
(二)饲养管理 334
(三)繁殖方法 335
八、蛇类的养殖 335
(一)养蛇场地的选择 335
(二)养蛇场的类型和建筑 336
(三)饲养管理 340
九、蛤蚧的养殖 342
(一)场地要求 342
(二)饲料 343
(三)管理要点 343
(四)加工技术 345
十、鹌鹑的养殖 346
(一)场地要求 346
(二)饲料 347
(三)管理要点 349
(四)常见病的防治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