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医疗实践 1
第一章 努力提高两条路线斗争觉悟 1
第一节 医疗面向农村,为工农兵服务 1
第二节 贯彻“预防为主”,大搞群防群治 2
第三节 贯彻中西结合,坚持土洋并举 3
第四节 突出人的因素,坚持四个第一 4
第五节 批判“不治之症”,变“不治”为“可治” 5
第二章 认识疾病的思想方法 6
第一节 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感性知识 6
第二节 综合感觉材料,作出初步诊断 7
第三节 通过临床实践,获得正确认识 8
第四节 认真总结经验,发展医学科学 9
第三章 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 9
第一节 树立整体观念,反对孤立片面 10
第二节 认清事物本质,治病必求其本 10
第三节 抓住主要矛盾,注意主次缓急 11
第四节 区别不同情况,因时因地制宜 12
第二篇 呼吸系统 13
第一章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3
第一节 气管及支气管的形态和结构 13
第二节 肺的形态和结构 14
第三节 胸膜 17
第四节 呼吸运动 17
第五节 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18
第六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19
第二章 呼吸系统的临床检查方法 20
第一节 问诊 20
第二节 望诊 21
第三节 触诊 23
第四节 叩诊 24
第五节 听诊 25
第六节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 27
第三章 呼吸系统常见症状的辨证施治原则 28
第一节 咳嗽 28
第二节 呼吸困难 31
第三节 咯血 33
第四节 胸痛 35
第四章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36
第一节 上呼吸道感染 36
第二节 支气管炎 39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42
第四节 支气管扩张 47
第五节 肺炎 49
大叶性肺炎 49
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 54
非典型性肺炎 57
第六节 肺脓疡 58
第七节 尘肺 60
第八节 肺气肿 63
第九节 胸膜炎 65
第三篇 循环系统 68
第一章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68
第一节 心脏和血管的结构 68
第二节 心脏的机能活动 72
第三节 血压和脉搏 77
第四节 心血管机能的调节 79
第五节 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 81
〔附〕周围血液循环动态平衡失调 82
第二章 循环系统的临床检查方法 84
第一节 问诊 84
第二节 望诊 84
第三节 触诊 85
第四节 叩诊 86
第五节 听诊 87
第六节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 90
第三章 循环系统常见症状的辨证施治原则 91
第一节 心悸 91
第二节 紫绀 92
第三节 呼吸困难 93
第四节 水肿 93
第四章 循环系统常见疾病 93
第一节 心力衰竭(心机能不全) 93
第二节 风湿病 102
第三节 风湿性心瓣膜病 109
第四节 高血压病 113
第五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20
第六节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125
第七节 心律失常 128
窦性心动过速 128
窦性心动过缓 128
窦性心律不齐 129
过早搏动 129
阵发性心动过速 131
心房颤动 133
心房扑动 134
心脏传导失常 134
第四篇 消化系统 138
第一章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38
第一节 唾液腺 138
第二节 食管 139
第三节 胃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140
第四节 小肠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142
第五节 肝脏、胆囊的形态和结构 143
第六节 肝脏的功能、功能障碍及肝功能试验 144
第七节 胰腺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153
第八节 大肠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154
第九节 消化产物的吸收 154
第十节 消化管和消化腺机能活动的调节 155
第二章 消化系统的临床检查方法 155
第一节 问诊 156
第二节 望诊 156
第三节 触诊 157
第四节 叩诊 160
第五节 听诊 160
第六节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 160
第三章 消化系统常见症状的辨证施治原则 162
第一节 恶心和呕吐 162
第二节 呕血和黑粪 163
第三节 便血 164
第四节 腹痛 165
第五节 腹泻 167
第六节 便秘 169
第七节 黄疸 170
第四章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 171
第一节 胃、十二指肠溃疡 171
第二节 慢性胃炎 178
第三节 急性胃肠炎 179
第四节 湿阻 181
第五节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183
第六节 婴儿泄泻 185
第七节 肠原性青紫 190
第八节 肝硬化 191
第九节 急性胰腺炎 199
第十节 鹅口疮和口糜 202
第五篇 泌尿系统 204
第一章 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04
第一节 肾的形态和组织结构 204
第二节 尿的生成 207
第三节 肾脏在调节水、盐平衡和酸硷平衡中的作用 207
第四节 影响肾功能的一些因素 208
第五节 排尿 209
第二章 泌尿系统的临床检查方法 209
第一节 问诊 209
第二节 体格检查 210
第三节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 211
第三章 泌尿系统常见症状的辨证施治原则 214
第一节 水肿 214
第二节 尿频、尿急、尿痛 216
第三节 血尿 216
第四节 尿少和尿闭 217
第四章 泌尿系统常见疾病 218
第一节 弥漫性肾小球性肾炎 218
第二节 泌尿道感染 225
第三节 尿毒症 228
第四节 遗尿 231
第六篇 造血系统 233
第一章 造血系统的形态结构与血细胞的形成 233
第一节 造血系统的形态结构 233
第二节 血细胞的形成 237
第二章 造血系统的临床检查方法 239
第一节 问诊 239
第二节 望诊 240
第三节 触诊 240
第四节 叩诊 241
第五节 听诊 241
第六节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 241
第三章 造血系统疾病的辨证施治原则 244
第四章 造血系统常见疾病 246
第一节 缺铁性贫血 246
第二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249
第三节 白血病 252
急性白血病 253
慢性白血病 254
第四节 粒细胞缺乏症 256
第五节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58
第六节 过敏性紫癜 261
第七篇 内分泌、代谢、营养疾病 263
第一章 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263
第一节 内分泌腺概述 263
第二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 264
第三节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266
第四节 糖尿病 269
第五节 低血糖症 274
第二章 营养疾病 275
第一节 营养疾病概述 275
第二节 维生素缺乏病 276
维生素B1缺乏病(脚气病) 276
维生素B2(核黄素)缺乏病 278
维生素C缺乏病(坏血病) 279
维生素D缺乏病(佝偻病) 280
婴儿性手足搐搦症 283
第八篇 神经系统及精神疾病 285
第一章 神经系统概述 285
第二章 神经系统的临床检查方法 286
第一节 意识障碍和病理状态 287
第二节 感觉和运动检查 287
第三节 反射检查 288
第四节 脑脊液检查 292
第三章 神经系统常见症状的辨证施治原则 294
第一节 头痛 294
第二节 眩晕 295
第三节 失眠 296
第四章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 297
第一节 面神经麻痹 297
第二节 三叉神经痛 298
第三节 偏头痛 299
第四节 坐骨神经痛 300
第五节 癫病 302
第六节 脑血管意外 305
脑血管痉挛 305
脑血栓形成 306
脑出血 307
蜘网膜下腔出血 308
脑栓塞 309
第五章 常见精神疾病 310
第一节 神经官能症 310
神经衰弱 310
癔病 312
植物性神经官能症 316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 318
第九篇 传染病 322
第一章 传染病概述 322
第一节 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323
第二节 传染病的预防 325
第二章 常见传染病 335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 335
第二节 脊髓灰质炎 337
第三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341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46
第五节 传染性肝炎 351
第六节 细菌性痢疾 355
第七节 伤寒与副伤寒 361
第八节 麻疹 366
〔附〕风疹 370
第九节 水痘 371
第十节 猩红热 374
第十一节 流行性腮腺炎 376
第十二节 百日咳 378
第十三节 白喉 381
第三章 结核病 384
第一节 结核病概述 384
第二节 结核病的预防 387
第三节 肺结核 390
第四节 肠结核 396
第五节 肾结核 396
第六节 结核性胸膜炎 398
第七节 结核性腹膜炎 398
第八节 结核性脑膜炎 399
第十篇 寄生虫病 401
第一章 寄生虫病概述 401
第二章 蠕虫病 402
第一节 血吸虫病 402
第二节 蛔虫病 420
第三节 蛲虫病 424
第四节 钩虫病 425
第五节 丝虫病 429
第六节 绦虫病 433
第七节 姜片虫病 436
第三章 原虫病 438
第一节 阿米巴病 438
第二节 疟疾 442
附篇 449
附一 小儿生长发育及保健 449
小儿特点 449
小儿教养 450
小儿的生长发育 450
小儿保育 451
附二 上海中医学院各附属医院内儿科协定处方 452
曙光医院内科协定处方 452
龙华医院内科协定处方 457
龙华、曙光医院自制常用成药 458
第五门诊部内科协定处方 463
曙光医院内儿科西药协定处方 466
附三 实验室检查正常数值 468
血液 468
血液的生物化学检查 469
尿液 470
粪便 471
脑脊液 471
甲状腺机能 471
骨髓检查的正常数值 472
附四 小儿用药剂量折算法及常用药物配伍禁忌 472
小儿用药剂量折算法 472
十八种静脉滴注药物的配伍实验结果 473
二十五种常用静脉滴注药物配伍禁忌表 474
二十六种静脉滴注药物配伍禁忌表 475
二十三种常用肌肉注射药物配伍禁忌表 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