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活力研究 基于沈阳的实证分析》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隋鑫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16192771
  • 页数:3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在对企业创新活力理论的深入研究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规范研究与国外实例比较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等方法,对沈阳企业的创新活力水平现状及存在问题,创新活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等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的创新活力管理体系,并通过国际比较分析,提出了政府在提升企业创新活力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宏观管理对策建议。全书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企业创新活力相关理论进行了归纳和梳理;第二部分则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包络分析(DEA)等手段对沈阳企业创新活力水平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第三部分从创新理论上分析归纳了企业创新活力提升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第四部分通过政府创新活力建设的国际比较分析,总结出了我国政府在创新活力体系建设中的职能性作用;第五部分是本书研究的核心,提出了沈阳企业创新活力体系的构建策略;第六部分最终提出了政府推动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的政策组合措施。

前言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1

第二节 研究意义 2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

一 创新理论国内外研究综述 3

二 企业活力研究历史及现状 5

三 企业创新活力研究现状及评价 7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8

一 研究的逻辑思路 8

二 研究的技术方法与手段 9

第五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之处 10

一 具体研究内容和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 10

二 研究的创新之处 11

第一编 创新活力相关理论研究 15

第二章 创新活力的内涵及其相关理论基础 15

第一节 创新活力及其研究现状 15

一“活力”的内涵与“活力论”思想 15

二 企业活力及其相关研究 16

三 企业创新活力研究 19

第二节 创新活力相关理论基础 20

一 创新基本理论 20

二 国家创新体系 25

三 区域创新体系 26

四 创新型城市 32

五 自主创新 34

六 企业自主创新体系与能力 44

第二编 我国企业创新活力现状——基于沈阳的实证分析 55

第三章 沈阳城市创新活力基础及环境分析 55

第一节 沈阳城市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 55

一 沈阳城市创新发展的经济基础 55

二 沈阳城市创新发展的资源基础 59

三 沈阳城市创新发展的体制环境基础 61

四 沈阳城市创新发展的区位条件优势 63

第二节 沈阳创新型城市建设基本状况 64

一 沈阳创新型城市建设“十一五”规划 64

二 沈阳创新型城市建设“十二五”规划 67

第四章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现状的实地调研分析 71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手段 71

一 调查的目的 71

二 调查的方法和手段 71

三 调查问卷设计 72

四 调查对象 72

第二节 调查统计描述 72

一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现状调查 73

二 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创新意识及对当前创新环境的态度 82

第三节 调研结论和启示 89

第五章 基于DEA的沈阳企业创新活力水平测度与评价 92

第一节 数据包络分析(DEA)技术简介 92

一 数据包络技术及其特点 92

二DEA的基本模型 93

第二节 基于DEA的沈阳企业创新活力水平测度与评价 97

一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水平测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97

二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水平的C2R模型分析 101

三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水平的BC2模型分析 104

第三节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水平的评价分析结果 107

一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的综合效率处于中上水平 107

二 沈阳企业创新的科技人员和项目投入过多,效率偏低 107

三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的综合水平受其规模效率所牵制 108

四 沈阳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当前属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108

第六章 沈阳制造业各行业创新活力水平测度与评价 109

第一节 沈阳制造业各行业创新活力评价体系构建 109

一 创新活力水平测度的目的 109

二 决策单元(DMU)的选取 110

三 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构建 110

四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12

五DEA模型的选择和运算 113

第二节 沈阳制造业各行业创新活力水平的C2R模型分析 114

一 制造业各行业创新活力的综合效率分析 114

二 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沈阳制造业典型行业创新活力具体分析 116

第三节 沈阳制造业各行业创新活力水平的BC2模型分析 130

一 制造业各行业创新活力水平的综合分析 130

二 规模报酬可变条件下沈阳制造业典型行业创新活力具体分析 132

第四节 沈阳制造业各行业创新活力水平的评价分析结果 138

一 沈阳制造业创新活力水平的平均综合效率值为0.857 139

二 沈阳制造业创新投入与产出的纯技术效率为0.978 139

三 沈阳制造业典型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创新活力分析及发展对策 140

第七章 当前沈阳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42

第一节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的综合水平不高 142

一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的综合效率仍处于中等水平 142

二 沈阳企业创新的科技人员和项目投入过多,效率偏低 142

三 沈阳制造业创新活力仍有提高的空间 143

第二节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的投入规模不足 143

一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的综合效率受其规模效率所牵制 143

二 沈阳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当前属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143

三 企业创新投入水平不高 144

第三节 沈阳制造业企业创新活力发展不均衡 144

第四节 沈阳企业创新的整体意识不强 145

第五节 沈阳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不足 146

第六节 沈阳企业的创新活力体系不健全 146

一 创新型人才短缺 147

二 高校知识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衔接不够 147

三 企业技术创新方式单一 148

四 企业创新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有待完善 148

五 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 149

第七节 企业创新活力的激励机制不完善 149

第八节 创新活力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150

第八章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及高新技术产品创新活力现状分析 151

第一节 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活力分析 151

一 高技术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最具规模,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最快 151

二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总体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153

三 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是我国唯一的真正高技术产业 153

四 劳动生产率国际差距较大,产业区域发展不均衡 155

五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技术依赖和外资依赖严重 157

六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企业经营活力明显增强 160

第二节 沈阳“高技术”产业发展活力分析 161

一 产业基础雄厚、省内优势明显,但绩效产出并不突出 161

二 沈阳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仍以传统产业为主 162

三 高技术产业各行业绩效产出差异明显 166

四 交通运输及装备制造业是沈阳的相对高技术产业 172

第三节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活力分析 175

一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仍是沈阳高新技术企业的主体 175

二 沈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集中趋势明显 176

三 汽车及相关配套企业是沈阳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支柱 178

第四节 沈阳高新技术产品创新发展活力及问题 180

一 沈阳市高新技术产品创新活力现状分析 180

二 沈阳高新技术产品创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91

三 沈阳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创新活力分析 192

第三编 活力提升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203

第九章 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的影响因素构成及其作用机理 203

第一节 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的内部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203

一 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 204

二 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的影响要素分析 206

三 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的内部影响要素互动模型 210

第二节 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的外部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 211

一 国家创新系统 212

二 政府的创新激励政策 213

三 法制环境 216

四 市场结构 217

五 技术市场和人才市场 217

六 企业规模 218

七 产权制度 219

八 产业开放程度 220

九 技术发展阶段 220

第十章 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的自我实现机理——创新导向管理实践 222

第一节 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和开发水平 223

第二节 加强创新导向的激励管理 224

第三节 科学构建知识创造的培养基 225

第四节 实现创新导向的制度结构安排 225

第四编 政府创新活力建设的国际比较 229

第十一章 政府提升企业创新活力政策的国际比较分析 229

第一节 政府促进创新活力提升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229

一 政府介入企业创新的内在机理 229

二 政府促进企业创新的现实意义 230

第二节 政府提升企业创新活力政策的国际比较分析 230

一 法律法规政策的比较 231

二 财政投入与金融政策的比较 231

三 税收政策的比较 232

四 政府采购政策比较 233

五 产学研机制比较 234

六 科技人才政策比较 235

第三节 各国政府创新活力提升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235

一 政策法律法规建议 236

二 财政投入政策体系建议 236

三 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建议 237

四 产学研政策建议 237

五 培养创新人才建议 238

第十二章 政府在创新活力体系建设中职能性作用的比较研究 239

第一节 美国政府在创新活力体系中的“软环境支持”战略 239

一 为市场主体提供创新的法律、政策环境 240

二 大力资助基础科学研究 240

三 支持大学等科研机构的技术转让 240

四 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 241

第二节 日本政府在创新活力体系中的“强干预”战略 242

一 对关键产业重点干涉 242

二 政府对创新体系提供正确的战略导向和法律保障 242

三 政府对科技创新进行强大的资金投入 243

第三节 韩国政府的创新活力扶持战略 243

一 法律提供保证 243

二 政策上给予导向和支持 243

三 进行大规模研发投入 244

四 注重培养高层次人才 244

第四节 我国政府在创新活力体系建设中的职能作用探析 244

一 加强宏观规划指导,制定科学的创新发展战略 244

二 塑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 245

三 加强对基础性研究的财政投入 245

四 促进创新体系中主体的沟通和协调 245

五 促进知识产权意识,维护市场秩序 246

六 积极营造培养科技人才的良好环境 246

第五编 企业创新活力体系构建 249

第十三章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体系构建策略 249

第一节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体系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战略目标 249

一 指导思想 249

二 基本思路 250

三 基本原则 250

四 战略目标 251

第二节 沈阳企业创新活力体系的构建 252

第三节 企业内部全面创新管理体系(TIMS)构建 253

一 精神和文化创新系统 254

二 战略和组织创新系统 256

三 管理和制度创新系统 261

四 全面市场创新系统 266

五 产品和工艺的协同创新系统 266

第四节 企业外部创新协作网络(ICN)构建 268

一 知识创造系统 268

二 技术协作系统 270

三 创新服务系统 272

四 多元化投融资系统 274

五 宏观调控系统 277

六 人才支持系统 278

第五节 沈阳企业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 280

一 先进装备制造业 280

二 信息产业 281

三 生物医药产业 282

四 航空产业 282

五 新材料产业 283

六 新能源产业 283

七 节能环保产业 283

第六编 提升企业创新活力水平的宏观管理策略 287

第十四章 政府推动企业创新活力提升的政策组合措施 287

第一节 财税政策 287

一 调整、改革财政投入和补贴政策 288

二 调整和改革税收优惠政策 289

第二节 金融政策 290

一 设立专门以创新型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金融机构 291

二建立创新型企业贷款担保机构 291

三 发展适应创新型企业需求的风险投资体制 292

四 积极开拓创新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292

第三节 贸易政策 293

一 调整和完善促进创新型技术产品出口政策 294

二 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技术壁垒 295

三 鼓励企业引进创新 295

第四节 政府采购政策 295

一 建立和完善沈阳市的政府采购制度 296

二 在政府采购中重点保护沈阳的创新型企业 296

第五节 人才政策 297

一 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297

二 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 297

三 实施创新型人才保护措施 298

参考文献 299

后记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