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一、时代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6
三、主要思路 9
四、研究方法 10
第一章 心理资本理论研究动态 13
第一节 国外研究动态 13
一、心理资本理论的提出与系统化发展 13
二、心理资本理论构建取向和研究范式的演进 15
三、心理资本结构研究与测量工具的开发 21
四、对心理资本积累影响因素的探索 24
五、心理资本开发与干预策略研究 25
第二节 国内研究动态 26
一、心理资本理论的本土化研究 26
二、心理资本积累水平的研究 30
三、心理资本对个体发展影响的研究 32
四、心理资本开发及积累策略研究 37
第三节 研究文献综述 40
一、关于积极心理学和心理资本概念的基本研究 40
二、关于心理资本构成要素的研究 42
三、关于心理资本对大学生成长积极作用的研究 43
四、关于大学生心理资本积累现状的研究 45
五、关于促进大学生心理资本积累策略的研究 46
第二章 大学生心理资本理论解析 49
第一节 心理资本及其相关概念解析 49
一、关于资本 49
二、关于心理素质 52
三、关于积极心理学 54
四、关于心理资本 56
五、关于心理资本积累 58
第二节 心理资本与其各要素的内在关系 59
一、心理资本与自我效能 59
二、心理资本与希望 61
三、心理资本与乐观 63
四、心理资本与韧性 64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资本特征及其积累面临的要求 65
一、大学生心理活动的基本特征 66
二、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基本特征 69
三、大学生心理资本积累面临的新要求 72
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资本构成要素的特征与结构 84
一、大学生心理资本要素之一:自我效能 84
二、大学生心理资本要素之二:希望 90
三、大学生心理资本要素之三:乐观 94
四、大学生心理资本要素之四:韧性 97
第五节 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结构与功能 99
一、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内在结构 99
二、大学生心理资本核心要素的功能 101
三、大学生心理资本构成要素的交互作用 102
本章小结 105
第三章 大学生心理资本积累现状分析与评估 107
第一节 构建大学生心理资本积累评价指标体系 107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准备 107
二、层次分析法及其应用流程 108
三、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110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资本量表的编制及测量 114
一、量表的初步编制与优化 114
二、正式量表的结构分析 120
三、量表的信度控制和效度检验 123
四、量表的实测和数据质量检验 126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资本积累现状的总体分析与评估 130
一、基于具体项目的大学生心理资本积累现状分析 131
二、基于三级指标的大学生心理资本积累现状分析 133
三、基于二级指标的大学生心理资本积累现状分析 137
四、大学生心理资本积累现状的总体分析 138
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资本积累现状的分类分析与评估 139
一、基于年级差异的分析与评估 140
二、基于高校办学层次差异的分析与评估 143
三、基于生源地差异的分析与评估 153
四、基于性别差异的分析与评估 156
本章小结 158
第四章 大学生心理资本积累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估 160
第一节 大学生心理资本积累影响因素的探索与分析 160
一、大学生心理资本积累影响因素的确定 160
二、影响大学生心理资本积累的内在因素 161
三、影响大学生心理资本积累的外部因素 167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资本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编制及测量 172
一、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的初步编制 172
二、影响因素初始问卷的试测与优化 174
三、影响因素调查问卷结构分析 177
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实测和数据质量检验 179
第三节 大学生心理资本积累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183
一、问卷项目层次得分状况分析 184
二、按影响因素三级指标进行影响力分析 185
三、按影响因素二级指标进行影响力分析 189
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资本积累影响因素分类分析 190
一、基于年级差异的比较研究 190
二、基于高校办学层次差异的比较研究 195
三、基于学生生源地差异的比较研究 200
四、基于学生性别差异的比较研究 205
本章小结 209
第五章 促进大学生心理资本积累的教育管理策略 212
第一节 更新大学生教育管理理念 213
一、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 213
二、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伦理实践效益观 216
三、凝练“全方位育人”的学校育人观 217
四、创新高校生涯教育观 220
五、树立科学的生命意识教育观 222
第二节 创新大学生教育管理方法 224
一、突出生命价值取向的建构 224
二、凸显大爱精神对校园文化的引领 230
三、注重理论研究对教育管理创新的推动 232
第三节 拓展大学生教育管理途径 235
一、开展积极心理教育 235
二、加强高校生涯管理工作 238
三、构建积极人际支持机制 247
第四节 增强大学生教育管理针对性 250
一、基于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化策略 250
二、基于不同办学层次高校的差异化策略 254
三、基于不同区位生源的差异化策略 257
第五节 提升高校教育管理主体素质 259
一、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 259
二、提升教师人格魅力 261
第六节 激发学生个体的主体自觉性 264
一、积极推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264
二、提高学生对心理资本积累的自我期望 267
三、通过柔性管理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70
四、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大学生群体出现的问题 273
本章小结 274
结论与展望 277
一、本研究的基本结论 277
二、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79
参考文献 281
附录一 大学生心理资本量表 299
附录二 大学生心理资本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313
附录三 图表清单 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