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樊波 1
第一章 先秦美学对中国书画的孕育 1
第一节 老子美学思想的涵盖及对中国书画的影响 1
一、老子审美思想的建立 1
二、老子审美境界对中国书画美学趣味的影响 5
三、老子“无为”审美状态是中国艺术的美学基础 12
四、老子对“玄”“妙”“德”的倡导树立了中国书画审美标准 16
五、“阴阳”二气论为中国书画注入鲜活的生命审美体征 18
第二节 庄子美学思想的涵盖及对中国书画的影响 23
一、庄子对技艺循序渐进的审美体验 28
二、“游”滋生了自由审美状态 32
三、“形”“神”“德”的审美塑造铸就了中国书画的意识形态 35
四、“一”是自然万物的完美归结 43
五、庄子对老子审美“相对性”的延伸 45
六、庄子对审美透视的早期感知 48
第二章 两汉美学思想的存在与过渡 53
第一节 《淮南子》对老庄美学的审美过渡 53
一、形、神、元气论 54
二、《淮南子》的阴阳认识 58
三、《淮南子》美丑的审美深入 59
第二节 王充《论衡》对老庄美学的审美过渡 61
一、《论衡》对形、气、宿命论的认识 62
二、王充对文艺审美功利性夸张的认识 64
三、王充对“效力”的审美作用认识 66
四、王充对老子有为、无为与阴阳、自然的感应 67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的书画美学兴奋 70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的书画审美形成 70
一、老庄玄学的促进 70
二、玄学审美思想在书画中的凝聚 73
三、魏晋南北朝对老庄玄学审美思想的艺术实践 76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的道哲性 84
一、魏晋南北朝“形”“神”“气”“势”“阴阳”的审美孕育 84
二、魏晋南北朝——中国书画艺术的兴奋点 88
三、技和艺与“道”的审美联系 94
第四章 中国古代绘画审美泛论 98
第一节 文人画的承递及特点 98
一、两汉及魏晋文人画的孕育 99
二、唐宋文人画意识的真正树立 103
三、元代文人画艺术地位的巩固 111
四、明清文人画意识的审美追逐及后期的衰微 114
第二节 儒道文化对前山水画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 117
一、山水画儒道脉络 117
二、儒道文化对山水画艺术性的影响 121
第三节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写实延续 124
一、魏晋山水画写实观的确立 125
二、唐五代山水画写实观的深入 129
三、宋元山水画虚实审美意境的盛行 131
四、明清山水写意对写实的依赖 136
第五章 中国古代绘画美学实践论 141
第一节 荆浩实践性艺术理论的可靠性——《笔法记》画论解析 141
一、绘画“六要”观 142
二、荆浩的“神、妙、奇、巧”论 147
三、“有形”和“无形”的“二病”观 148
第二节 南宋法常画对日本绘画的影响 150
一、中国画哲学的本质 150
二、中国禅宗画的产生与滥觞 154
三、法常禅画对日本绘画的影响 158
四、法常禅画对日本后期画家的影响 168
第三节 中国传统山水画中矾石的作用与技法的美学流变 175
一、“矾石”在早期山水画中的产生 175
二、“矾石”在历代画论中的重要性 177
三、“矾石”在山水画中的演变 180
第四节 中国花鸟画从写生到写实、写意的转化及艺术超越 190
一、从写生到写实的艺术转化 191
二、写生影响下写意的艺术超越 195
第六章 中国近现代绘画美学审美论 205
第一节 中国现当代绘画的古今意识 205
一、“古”“今”审美意识的产生与交割 206
二、怎样正确对待“古”“今”艺术审美 209
第二节 古今中国画的审美及创造 216
一、中国画的审美渊源 218
二、中国画的意情哲趣 220
第三节 中国古今山水画之“变” 223
一、古代山水画之“变” 223
二、百年山水画之“变” 227
三、当今山水画之“变”的反思 231
第四节 如何面对中国画现代性的尴尬 234
一、中国画遭遇的三次冲击影响 234
二、中国画如何面对现代性的尴尬 238
第五节 张大千、刘海粟的泼墨泼彩艺术成因与艺术区别 242
一、绪论 242
二、张大千绘画艺术成因 246
三、刘海粟绘画艺术成因 251
四、张大千、刘海粟的泼墨泼彩艺术区别 261
第七章 中国书法美学审美论 266
第一节 董其昌的书法帖学审美观 266
一、董其昌对《贴学》《碑学》的认识 266
二、古帖对董其昌书法的作用 270
第二节 董其昌的书法美学批评观与创作观 275
一、董其昌的批评观 276
二、董其昌的创作观 279
第三节 书法媒介的转变 288
一、题壁 288
二、展厅 293
三、博客 296
附录 山东美术从大省到强省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298
后记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