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国土资源志》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国土资源局编纂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03488252
  • 页数:579 页
图书介绍:《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国土资源志》一书内容包括了与黔东南自治州相关的各方面内容。本书由土地管理篇、矿产管理篇、测绘管理篇、地质公园管理潘和综合篇组成,百万文字稿,主要内容是介绍了黔东南自治州州的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内容。内容翔实,资料准确。

概述 1

大事记 11

土地管理大事记 11

矿产管理大事记 55

测绘管理大事记 96

地质公园管理大事记 103

第一篇 土地管理 114

第一章 历代土地管理机构 114

第一节 商周时期土地管理机构 114

第二节 秦汉时期土地管理机构 115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管理机构 115

第四节 隋唐五代时期土地管理机构 116

第五节 两宋时期土地管理机构 116

第六节 辽金元时期土地管理机构 117

第七节 明朝时期土地管理机构 117

第八节 清朝时期土地管理机构 117

第九节 中华民国时期土地管理机构 118

第十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机构 118

第二章 历代农村土地制度 119

第一节 商周时期土地制度 119

第二节 秦汉时期土地制度 120

第三节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土地制度 121

第四节 隋唐时期土地制度 122

第五节 宋元时期土地制度 124

第六节 明清时期土地制度 125

第七节 民国时期土地制度 126

第八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制度 127

第三章 土地资源管理 132

第一节 地质地貌条件与土壤类型 132

第二节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35

第三节 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143

第四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57

第一节 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57

第二节 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58

第三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59

第四节 土地利用地域分区 160

第五节 重点建设项目用地 161

第六节 耕地保护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162

第七节 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63

第八节 土地利用现状 164

第九节 土地利用特点 166

第十节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67

第十一节 第二轮规划执行情况 168

第十二节 实施第二轮规划存在的问题 169

第十三节 土地利用战略和规划目标 170

第十四节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案 173

第十五节 土地利用分区 177

第十六节 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180

第十七节 重点区域土地利用调控 182

第十八节 县级土地利用指标调控 184

第十九节 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185

第二十节 土地利用管理措施 187

第二十一节 强化规划对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 190

第二十二节 健全规划实施的行政措施 191

第五章 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 192

第一节 土地开发复垦整理 192

第二节 土地开发复垦项目 193

第三节 土地利用 198

第四节 土地流失、污染和石漠化 207

第五节 耕地保护 207

第六章 耕地调查 208

第一节 万亩耕地大坝调查 208

第二节 连片千亩耕地调查 209

第三节 坡耕地调查 211

第四节 耕地后备资源调查 214

第七章 土地收购、储备、出让、划拨和流转 216

第一节 土地收购储备 216

第二节 土地出让 217

第三节 土地划拨 221

第四节 土地指标流转 221

第八章 地籍管理工作 223

第一节 地籍管理 223

第二节 调处土地权属纠纷 224

第三节 地价评估 226

第九章 土地监督检查 227

第一节 专项清查 227

第二节 建立巡查网络 229

第三节 卫星遥感监测 231

第四节 查处违法案件 236

第五节 开展“三项”清理 237

第十章 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和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意见 240

第十一章 信访工作 240

第十二章 法制宣传教育 241

第一节 开展法律宣传 241

第二节 宣传方式 242

第三节 宣传内容 243

第十三章 创建“三无”乡镇和执法模范县 243

第一节 创建土地管理“三无”乡镇 243

第二节 创建执法模范县 244

第三节 创建执法模范乡 245

第四节 乡镇国土资源所建设 247

第十四章 土地管理机构 250

第一节 党组成员、行政领导班子成员名录 250

第二节 纪检组 254

第三节 行政机构 254

第四节 事业机构 257

第五节 州国土资源局内设机构负责人名单 259

第六节 党支部 261

第七节 工青妇组织 262

第二篇 矿产资源管理 263

第一章 历代矿产管理机构及政策 264

第一节 先秦至隋朝矿产管理机构及政策 264

第二节 唐朝至明朝矿产管理机构及政策 264

第三节 清朝矿产管理机构及政策 264

第四节 中华民国矿产管理机构及政策 265

第五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管理机构及政策 265

第二章 矿产资源勘查与储量 267

第一节 历代矿产资源勘查 267

第二节 探明境内的矿产资源储量 269

第三章 矿产资源勘查项目与开发管理 270

第一节 全州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270

第二节 各县市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271

第三节 申请地质勘查项目基金 272

第四节 矿业权实地核查 273

第五节 核查地质勘查资质证书 273

第四章 矿产资源勘查队、项目与矿种 274

第一节 矿产资源勘查队 274

第二节 勘查项目与矿种 274

第三节 矿产资源勘查项目管理 276

第四节 加强对探矿权人监督检查 277

第五节 暂停探矿权采矿权新立项申请 277

第六节 探矿权人履行法定义务情况清查 277

第七节 矿产资源开发整合 278

第八节 实施矿产资源合作勘查项目 280

第五章 矿产资源储量登记 281

第一节 州级矿产资源储量 281

第二节 各县市探明主要矿产资源储量 285

第六章 采矿登记与监督管理 287

第一节 采矿登记与发证 287

第二节 矿产资源监督管理 290

第三节 矿山企业年检 290

第四节 规范建设项目压覆矿产资源行为 291

第五节 矿山企业填报报表 292

第七章 矿产品经营管理 292

第一节 经营证照须齐全 292

第二节 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 293

第三节 缴纳采矿权使用费 294

第八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295

第一节 州级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295

第二节 各县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303

第九章 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 310

第一节 矿业权出让转让规定 310

第二节 州级矿业权出让转让 310

第三节 各县市(开发区)采矿权出让转让 311

第四节 采矿权出让情况检查 312

第五节 检查整改落实情况 313

第六节 采矿权出让清理 314

第十章 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314

第一节 全州矿区秩序混乱 314

第二节 整顿天柱矿业秩序 315

第三节 制定矿业秩序实施方案 315

第四节 规范矿业秩序 316

第五节 加强矿业秩序管理 318

第六节 矿产资源开发工作回头看 319

第七节 督促各县市整顿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320

第八节 检查各县市整规工作 320

第九节 各县市整治重点矿区 321

第十节 重点整顿凯里、天柱、锦屏等县市矿山秩序 321

第十一章 打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违法行为 324

第一节 成立机构 324

第二节 查处违法案件 324

第三节 主要县市矿业秩序治理整顿 325

第十二章 编制矿产资源规划 327

第一节 编制总体规划 327

第二节 规划成果 328

第三节 钒矿资源勘查与开发专项规划编制 328

第四节 制定合作勘查规划 334

第五节 各县市规划 335

第六节 矿产资源勘查专项规划 338

第七节 矿产资源保护与专门规划 340

第八节 第二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345

第九节 规划定位 345

第十节 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346

第十一节 首轮规划实施的评估 348

第十二节 矿产资源禀赋及其勘查开发现状 350

第十三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52

第十四节 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352

第十五节 矿产资源需求形势 352

第十六节 矿产资源调查与勘查 353

第十七节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354

第十八节 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359

第十九节 不同类型矿山环境保护 360

第二十节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361

第十三章 勘探页岩气 365

第一节 探明储量 365

第二节 勘探进展 366

第三节 井位物探及钻井 366

第四节 页岩气开发前景 367

第十四章 地质环境管理 367

第一节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机构沿革 367

第二节 地质灾害类型 367

第三节 地质灾害分区 368

第四节 主要地质灾害 368

第五节 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370

第六节 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和知识培训 370

第七节 地质灾害防治演练 371

第八节 地质灾害灾情险情速报 374

第十五章 地质灾害防治 374

第一节 全州历年地质灾害防治主要工作 375

第二节 制定预警预案 380

第三节 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巡查 380

第四节 签订地质灾害防治目标责任书 381

第五节 建立灾害隐患台账和巡查制度 381

第六节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专项督查 382

第十六章 地质矿产环境管理机构沿革 393

第一节 州地质矿产环境管理机构沿革 393

第二节 各县市地质矿产资源管理机构沿革 395

第三篇 测绘管理工作 398

第一章 测绘机构历史沿革 398

第一节 夏商周测绘机构设置 398

第二节 秦汉时期测绘机构设置 398

第三节 三国唐宋元时期测绘机构设置 399

第四节 明清时期测绘机构设置 399

第五节 中华民国测绘机构设置 399

第六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机构设置 400

第二章 测量工作 401

第一节 城镇测量 401

第二节 地形测量 401

第三节 大地测量 402

第四节 工程测量 404

第五节 地籍测绘 406

第六节 行政区域界线测绘 406

第三章 地图绘制 407

第一节 普通地图绘制 407

第二节 专题地图绘制 408

第四章 测绘管理工作 409

第一节 测绘许可证管理 409

第二节 测绘成果管理 410

第三节 测量标志保护 410

第四节 测绘资质单位管理 412

第五节 整顿和规范地图市场 412

第六节 测绘法宣传 413

第七节 测绘登记与协调服务 413

第八节 信息化建设 414

第九节 颁发测绘工作荣誉证书 414

第十节 测绘成果 415

第四篇 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工作 418

第一章 黔东南州地质遗迹 418

第二章 黔东南寒武系生物群 421

第一节 黔东南寒武系生物群的形成 421

第二节 黔东南寒武系生物群的发现 421

第三节 黔东南寒武系生物群的组成 421

第四节 凯里化石群的命名 422

第五节 对寒武系生物群的研究 423

第六节 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423

第七节 黔东南寒武系生物群科学研究价值和意义 424

第三章 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工作 424

第一节 成立国家地质公园的意义 424

第二节 地质公园申报与批复 425

第三节 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历史沿革 425

第四章 国家地质公园管理机构 425

第一节 州国家地质公园管理机构人员编制 425

第二节 各县国家地质公园人员编制 426

第三节 国家地质公园管理机构职能 426

第五章 地质公园开展工作 427

第一节 编制苗岭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427

第二节 苗岭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报批 435

第三节 地质公园标识系统建设 436

第四节 制定科学研究和科普计划 436

第五节 地质公园管理和信息化建设 436

第六节 苗岭国家地质公园通过省级验收 436

第五篇 综合管理 437

第一章 行政管理 437

第一节 建立各项制度 437

第二节 档案管理 437

第三节 保密工作 438

第四节 财务管理 438

第五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440

第六节 计划生育 440

第七节 党建扶贫 441

第八节 信息化与电子政务 441

第二章 行政监察 443

第一节 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 443

第二节 开展明察暗访 446

第三节 查办案件 446

第三章 国土企业 446

第一节 机构成立 446

第二节 主要职责 447

第三节 出资人及管理 447

第四节 注册资本及经营范围 447

第五节 组织架构 447

第六节 法人治理结构 447

第七节 开展工作情况 448

第四章 特色产品基地 448

第一节 特优米 448

第二节 雷山杨梅基地 449

第三节 茶叶基地 450

第四节 施秉太子参基地 451

第五节 榕江西瓜基地 451

第六节 台江金秋梨基地 451

第七节 从江碰柑基地 452

第八节 榕江脐橙基地 452

第九节 榕江冰糖橙基地 452

第十节 岑巩思州柚基地 453

第十一节 麻江蓝莓基地 453

第十二节 麻江红蒜基地 453

第十三节 丹寨韭菜根基地 453

第五章 国土资源文化 454

第一节 国土人发表文章 454

第二节 志书文化 458

第三节 泥土文化 459

第四节 石头文化 460

第五节 地热水文化 462

附录 463

州国土资源局历年受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463

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历年受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466

国土资源人物简介 486

州国土资源局事业单位中级技术职称人员名单 494

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历任班子成员及副科级以上人员名单 495

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中级职称人员名单 548

索引 551

后记 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