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本论 第3卷 智果经济与共生文明》PDF下载

  • 购买积分:2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俞鼎起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513642552
  • 页数:949 页
图书介绍:

第四篇 智果经济论:走向共生文明 593

开篇词 593

第二十一章 惊喜:智果经济应运而生 597

第一节 从知识经济到智果经济 597

一、“知识经济”释义 598

二、“智果经济”概念 599

三、智造与智造业 602

四、智果经济的基本特征 602

五、智果经济与新生产力观 607

第二节 智果经济的价值本质 609

一、人类智能运用的进步历程 609

二、经济价值源于人的智果 610

三、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的智果价值 612

第三节 商品内含智果价值分析 613

一、商品价值认知与经济理论发展 613

二、生产消费历程中的商品二元结构 615

三、智果经济的商品价值表现特点 615

四、商品价值内构与经济质量 617

五、智果组合增值原理和企业效益多元函数 618

六、智果价值认知的个人差异 620

七、智果价值认知的同一性与差异性 621

第二十二章 崛起:智果经济展现光明前景 623

第一节 各类商品中的智果 623

一、各种形态商品中的智果 623

二、不同来源商品中的智果 624

三、不同效用商品中的智果 625

第二节 智果产业的价值分析 626

一、文化产业价值 626

二、信息产业价值 628

三、服务业价值 630

四、旅游业价值 632

五、健康产业价值 634

六、休闲产业价值 634

七、循环经济价值 636

第三节 智能无限决定智果经济无限 638

一、教育发展不可限量 639

二、科技发展不可限量 639

三、文化发展不可限量 641

四、信息产业发展不可限量 643

第二十三章 揭秘:智果经济运行规律 645

第一节 智果经济的运行特征 645

运行特征之一:经济的互利性和隐蔽性 645

运行特征之二:利用和发挥了经典智果价值 645

运行特征之三:智果经济的空间特性与物质经济不同 646

运行特征之四:智果价值创造不由劳动时间决定 646

运行特征之五:企业规模不由人员数量决定 647

运行特征之六:经济增长不由投入资本决定 647

运行特征之七:智果经济增长依靠创新 647

运行特征之八:智果经济导致市场环境和运行方式变化 647

运行特征之九:智果经济与物质经济存在宏观区别 648

运行特征之十:“互联网+”催生新经济 648

第二节 市场功能的现代扩展 650

一、市场概念变化 650

二、市场功能扩展 652

三、贸易原理新解 653

四、商品议价合理化的条件 655

五、贸域概念和理论 656

六、智果定价与交换 658

七、个性化商品定价 659

八、商品定价依据变化 660

九、商品合理定价的市场因素分析 661

第三节 智果经济时代的营销新理念 662

一、市场营销新理念 662

二、智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新变化 663

三、网上营销的优势和趋势 664

四、现代营销策略 665

第四节 智果经济的收益分配 667

一、生活资料争夺趋于缓和 667

二、分配方式正在变化 668

三、收入不均衡现象和近市优先原理 673

第二十四章 智源:人才及其创新能力培育 678

第一节 人才是智果创造的生力军 678

一、人才是智果的主要智造者 678

二、智果经济发展依靠人才 679

三、民众是智果创造的基本主体 681

第二节 人才素质与类型 682

一、人才素质“五行说” 682

二、人才类型及思维特性 685

第三节 人才使用和人岗匹配 690

一、提高个人适岗度和全员适岗率 690

二、人才界别分布合理化 691

三、健全市场化的人才竞争机制 692

四、事业激励和薪酬激励相结合 692

第四节 人才价值评估 693

一、人才价值评估的一般方法 693

二、薪酬是人才价值的市场评价 694

三、大师的贡献和价值 696

第五节 人才培育与资金投入 697

一、开智必须舍得投入 697

二、大学的知识创新职能与现代教育 699

三、学习和研究能力培养 701

第二十五章 创新:遵循规律讲究方法 703

第一节 智果类型 703

一、智果的形态性分类 703

二、智果的功能性分类 705

三、智果的社会属性分类 706

四、人类智能的多样性 706

第二节 智果智造 707

一、创新的三层次 707

二、原创智果的特殊价值 708

三、发展需要持续创新 709

四、新产品开发的三级追求 710

第三节 创新的要义、历程与模式 712

一、创新的要义 712

二、创新的一般历程 713

三、创新思维的自由模式 714

四、组团创新成就大业 714

第四节 智造的条件和相关因素 715

一、智造的基本条件 716

二、影响思维的内因和外因 717

三、实践是创新的基础 719

第五节 案例启示与创新方法 720

一、创新案例启示 721

二、智力聚焦是发挥创造潜能的关键技巧 724

三、思想交流是促进创新的有效途径 725

第六节 创新的制度保证 726

一、制度的本质 726

二、制度的价值形式 727

三、创新与制度的关联 727

四、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发明 728

五、以人名命名品牌是知识产权尊重的传统形式 729

六、企业理念转变和创新 730

第七节 创新的注意事项 730

一、创新并非放弃传承 730

二、克服惯性,超越成见 731

三、师徒传授的优势与局限 731

四、年轻无畏富有活力 732

第二十六章 新论:资本和智本的功能 734

第一节 资本再认识 734

一、资本概念的经典含义 734

二、资本的本质特征和职能 735

三、物质资本的增值潜能 736

四、资本是思想表达和实现的载体 738

五、资本增值与剥削 740

六、股份制与资本大众化 742

七、应当尊重和珍惜资本 743

第二节 投资思想决定资本增值 744

一、资本增值中的智果作用 744

二、思想决定投资成效 746

三、智物匹配原理 749

四、产品纪代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轮番推动 751

第三节 智本成为核心竞争力 752

一、经济演变与资本概念扩展 752

二、智本核心作用发挥 754

三、智本价值实现与收益 756

四、智本地位变化的三个阶段 757

五、智本主导的进步意义 759

第二十七章 经略:中国经济与宏观调控 762

第一节 经济周期再认识 762

一、经济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 762

二、宏观经济分析模型的不同特点和产生背景 763

三、宏观经济调控的平衡目标 764

第二节 中国经济基本问题 774

一、基础:提高国民素质和劳动者技能 774

二、根本:重视科学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776

三、保证:健全完善法治公平的管理体制,严格规范经济行为 777

四、警惕:贫富悬殊直接阻碍经济发展 778

五、协调:转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779

第三节 中国经济“热词”的思想价值论解读 780

一、“经济新常态”解读 781

二、“供给侧改革”解读 781

三、“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解读 783

四、“中国制造2025”解读 784

五、“新型智库建设”解读 785

第四节 人民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力量 786

一、民众力量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786

二、宏观调控需要民众配合 786

三、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诸多优势 787

第五节 预期管理与政府作用 788

一、预期效应 788

二、价格体系内部的关联性 790

三、市场“逆心定理” 790

四、消费者认知局限与政府责任 791

五、不同目的需求的市场效应 792

六、控制价值炒作 792

第六节 金融稳定关系经济稳定 794

一、储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794

二、货币资本作用的两面性 795

三、金融业盲目扩张的风险 796

四、通胀常常拉大贫富差距 799

五、国际贸易与资本流转 800

第七节 推进幸福城市建设 801

一、实行科学规划根治城区车堵 801

二、切实转变观念科学利用垃圾 810

三、加强市民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814

四、完善政策体系稳定城区房价 814

第二十八章 反省:初级市场经济品性批判 816

第一节 初级市场经济的自私性 816

一、初级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816

二、初级市场经济中存在的自私成分 817

三、初级市场经济衍生出“非福经济” 818

第二节 初级市场经济的负效应 824

一、初级市场经济无法克服三大矛盾 824

二、初级市场经济背景下人心变狠的不良后果 825

三、经济品性不良发展不可持续 826

第三节 认清是非 转变观念 827

一、初级市场经济道德滑坡的原因 827

二、为富不仁损害世风 829

三、爱护地球珍惜资源 830

第二十九章 共生:培育厚道经济品性 833

第一节 厚道经济品性的本质内涵 833

一、厚道经济品性培育的必要性 833

二、厚道经济及其构成元素 835

三、道德是厚道经济的灵魂 836

四、诚信与厚道经济的价值关联 837

第二节 经济厚道品性提高的必然性与条件 839

一、人的德行决定经济品性 839

二、经济厚道品性提高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 840

三、经济厚道品性提高的条件 841

四、厚道经济的主体素养 843

第三节 厚道经济运行 845

一、厚道经济运行的体制框架 845

二、厚道经济的运行原则 847

三、厚道经济的机制引导 848

四、厚道经济的商品多利性 849

五、厚道定价与愉悦价值 850

第四节 共生经济品性厚道 852

一、共生经济与和谐发展 852

二、分享共享皆为万众共生 854

三、共生经济的关系理性 857

四、保护资源和环境以利人类共生 858

第五节 共生经济时代的技术伦理 859

一、端正科研动机,秉持科学良知 859

二、坚持科学精神,坚定科学立场 859

三、怀抱科学态度,坚守技术诚信 860

四、担当技术责任,保证优良后果 860

五、理性运用技术,以利人类共生 860

第三十章 天问:人类将走向何方 863

第一节 冷眼看热潮:现代化反思 863

一、工业化:利耶弊耶 863

二、城市化:得耶失耶 868

三、信息化:喜耶忧耶 870

四、文明误区与现代化的代价 873

五、乡村古老文明的现代断裂 874

第二节 新千年的前三百年发展预测 875

一、第一个百年:陆地矿物基本挖尽,工业增长减缓 875

二、第二个百年:开采海底和极地矿物,资源成本增加 876

三、第三个百年:依靠废材回炼维持生产生活,替代资源难找 877

四、三百年内人类必将回归新农耕文明,文体生活占主导 878

第三节 苍天诘问 879

诘问之一:人类的无限欲望可否有所克制? 879

诘问之二:人类准备给后辈子孙留点什么? 880

诘问之三:人类生活所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882

第四节 人类文明的发展尺度 884

一是物质尺度 884

二是文化尺度 884

三是人本尺度 885

四是自然尺度 885

五是制度尺度 885

第三十一章 觉醒:主动转向共生文明 887

第一节 文明转型:从工商文明转向共生文明 887

一、文明转型的含义 888

二、第四次文明转型的必然性 889

三、共生文明的内涵 891

四、共生文明是人类的持久文明 893

五、以绿色工业取代传统工业 895

六、共生文明时代的能源取用顺序 897

第二节 生活方式转型:从物质享受型转向文化学习型 899

一、消费类型比较 899

二、物质资源有限要求人类节约 901

三、注重愉悦感受克制占有欲望 902

四、幸福指数与“薪福”曲线 904

五、认可平凡与生活方式多样性 906

六、幸福生活需要闲暇时间 908

七、学习和文体活动成为生活的重要内容 909

第三节 劳动方式转型:从重复型转向创新型 912

一、知识智力的核心作用愈加突出 913

二、指工和嘴工劳动成为当代主要工种 915

三、创新研究成为劳动主要内容 916

第三十二章 民求:人类安全与和平发展 918

第一节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人民的和平愿望 918

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918

二、人民渴望和平与发展 922

第二节 共生文明时代的政治家 923

一、真诚为民是政治家的首要素质 923

二、新生代政治家的先进理念 924

三、推进制度文明是政治家的根本贡献 927

四、从一国政治家升级为人类政治家 928

五、人类大政治家胸怀全球 930

第三节 去核化:世界人民的共同诉求 934

第四节 强化全球治理体系的初步构想 937

一、修改补充联合国宪章,制定联合国法典 939

二、强化全球治理,建立世界政府 939

三、明确联合国职能,赋予相应权力 940

四、健全监督体系,防止权力危害 941

主要参考文献 943

后记 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