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1
一 问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1
二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内涵分析 8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分析 20
四 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的内在关联与互动 29
五 研究现状评析 31
六 研究内容 40
七 研究特色 41
第二章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历史追溯 43
一 “非意识形态化”观点的认知溯源 43
二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历史发展 53
三 去马克思主义: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政治本质 75
第三章 国内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当代表征 79
一 早期出场:“问题”与“主义”之争 79
二 现实土壤:改革开放语境下的策略与辨析 82
三 多学科视角下“去政治化”话语评析 89
四 “去意识形态化,回归普世价值”? 103
五 “社会公器”?——公共知识分子思潮评析 113
六 “军队国家化”:警惕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新动向 121
七 国内非意识形态化思潮产生的原因及其本质 130
第四章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侵蚀 135
一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消解” 135
二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消解 140
三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冲击 142
四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冲击 143
五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影响 146
第五章 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现实影响 151
一 调查方法与样本选择 151
二 基本情况 152
三 基本结论 167
四 简要讨论 169
第六章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紧迫性与实践探索 175
一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紧迫性 175
二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实践探索 180
三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 204
第七章 化解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影响的重大举措 208
一 强化顶层设计,综合应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 209
二 坚持科学发展,铸就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基础 211
三 加强高校管理,坚决维护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指导地位 217
四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其智库功能 223
五 强化公共外交,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打造国际话语权 230
六 夯实网络阵地,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238
结语: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创新发展 246
一 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历史使命 246
二 高度关注威胁我国主导意识形态安全的因素 249
三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252
附:机关干部、高校、科研机构人民群众关于“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影响”调查问卷 256
参考文献 260
后记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