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讲义 民事及家事程序法 1 台大法学教科书 民事诉讼法 上》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士宦著
  • 出 版 社: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9862955970
  • 页数:584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诉讼程序之开始及本案审判之对象 1

第一节 诉讼之提起及诉讼之类型 3

一、诉之意义及种类 4

(一)诉之意义 4

(二)诉之种类 5

1.给付诉讼 6

2.确认诉讼 11

3.形成诉讼 12

二、事件类型审理论及诉讼类型论 15

三、起诉之程式及诉状表明之程度 22

第二节 本案审判之对象 25

一、处分权主义之内容 26

(一)第一层面:要否提起诉讼、对何人提起诉讼 26

(二)第二层面:决定本案审判对象之范围 26

二、诉之声明及诉讼标的之表明、特定 28

(一)声明之拘束性及非拘束性 28

(二)诉讼标的之特定及选定 32

1.诉讼标的理论之争议 32

2.统一的诉讼标的概念 34

(1)旧诉讼标的理论下四个试金石之检视 34

(2)新诉讼标的理论介绍及四个试金石之检视 36

3.非统一的诉讼标的概念 40

4.诉讼标的相对论 42

5.各说分析、检讨 47

(1)请求权竞合情形——选择合并理论 48

(2)请求权互斥情形 50

(3)离婚请求之诉讼标的——家事法之解释论 53

(4)票据债权与原因债权竞合情形——民诉法之解释论 58

①权利单位型诉讼标的 59

②纷争单位型诉讼标的 63

第三节 诉讼开始之效力 71

一、实体法上效力 73

二、程序法上效力 76

(一)诉讼系属 76

(二)重复起诉之禁止 77

1.重复起诉於民事(普通)法院 77

(1)发生型态 77

(2)法理根据 78

(3)要件及效果 81

①主体要件 81

②客体要件 87

③效果 94

(4)一部请求之残额请求 95

2.重复起诉於普通法院与行政法院或家事法院 99

3.国际诉讼竞合 99

(三)审判法院及管辖法院之恒定 101

三、诉讼系属中诉讼标的法律关系之移转——当事人恒定主义 102

(一)当事人恒定主义与诉讼承继主义之不同 102

1.当事人恒定主义 104

2.诉讼承继主义 105

(二)新当事人恒定主义 106

(三)争议案例之检讨 111

1.实体法上权利属性说 114

2.诉讼法上观点之兼顾 116

(四)当事人恒定主义之新开展 124

1.诉讼标的之法律关系 127

2.移转 131

3.于诉讼无影响 133

4.受移转人承当诉讼 137

5.法院职权通知与第三人撤销诉讼 139

6.诉讼系属事实之登记 141

第二章 诉讼主体与诉讼要件 147

第一节 法院 149

一、法院之意义 153

(一)官署之法院及裁判机关之法院 153

(二)独任制及合议制 153

(三)法官之种类 154

(四)审级制度 155

二、审判权 157

(一)国际审判管辖权 158

1.审判权之人的界限 158

2.审判权之物的界限——涉外事件 159

(1)逆推知说与国际审判管辖分配说 160

(2)案例分析 161

3.审判权之地的界限 163

(1)外国法院裁判之效力 163

(2)大陆地区法院裁判之效力 165

(二)民事审判权、家事审判权及行政审判权 168

1.民事审判权与行政审判权 168

(1)审 判权 冲突之解决 168

(2)公、私法关系之区别 175

2.民事审判权与家事审判权 179

三、管辖权 182

(一)法定管辖、指定管辖、合意管辖及应诉管辖 183

1.法定管辖 183

(1)事物管辖 184

(2)职务管辖 185

(3)土地管辖 186

2.指定管辖 187

3.合意管辖 187

(1)要件 188

(2)国际审判管辖之类推适用 190

(3)限制 190

(4)意思表示有瑕疵之管辖合意 195

(5)管辖合意之效力 197

4.应诉管辖 199

(二)任意管辖及专属管辖 200

(三)土地管辖:普通审判籍及特别审判籍 205

(四)审判权、管辖权之调查及诉讼之移送 214

(五)审判权或管辖权错误之处理 219

四、法官之回避 225

(一)抽象的司法信赖及具体的司法信赖 225

(二)自行回避、声请回避及许可回避 226

1.自行回避 226

2.声请回避 226

3.许可回避 227

(三)审级利益及法官回避 227

第二节 当事人 229

一、当事人之概念——程序主体之意义 232

(一)形式上当事人与实质当事人 232

(二)二当事人对立构造、当事人对立原则 236

(三)当事者权、程序主体权 237

1.概念厘清及法理根据 237

2.辩论权 239

3.证明权 239

4.当事人公开 241

5.声明不服权 242

6.事前与事后的程序保障 242

7.《论语》之裁判观 246

二、当事人之确定 248

(一)当事人之特定及当事人之确定 248

(二)当事人确定之基准及当事人之更(补)正、变更 249

(三)迳行更正当事人名义之法理 254

三、当事人能力——程序主体之资格 257

(一)当事人能力与权利能力 257

(二)当事人能力之判准 258

1.有权利能力者 258

分公司之当事人能力、当事人适格及判决效主体范围 259

2.胎儿 264

(三)非法人团体及中央或地方机关之当事人能力、当事人适格及判决效主体范围 266

1.独资商号 268

2.合夥 269

3.公寓大厦管理委员会 273

4.祭祀公业 276

5.中央或地方机关 277

四、诉讼能力——程序(行为)能力 279

(一)意思能力及诉讼能力 279

(二)诉讼能力欠缺之效果 281

(三)要求具诉讼能力之行为范围 282

(四)诉讼能力之种类 282

五、法定代理——程序能力之补足 285

(一)法定代理人及特别代理人 285

(二)身分诉讼之诉讼能力及法定代理人、程序监理人 287

(三)准法定代理人及法令上诉讼代理人 289

(四)法定代理人之权限 290

六、诉讼代理——程序能力之补充 290

(一)辩论(陈述)能力及诉讼代理人、辅佐人 290

(二)律师强制主义、律师代理主义及本人诉讼主义 291

1.律师强制主义 291

2.律师代理主义 293

3.本人诉讼主义 294

(三)诉讼代理权之发生、范围及消灭 295

1.发生 295

(1)当事人委任 295

(2)法院选任 295

2.成立方式 296

3.权限 296

4.审级代理 297

5.个别代理 298

6.当事人本人之权限 298

7.代理权之消灭 299

8.诉讼代理权欠缺之处理 300

第三节 诉权及其他诉讼要件(本案判决要件) 303

一、当事人适格(诉讼实施权)——诉权之主体要件 305

(一)当事人之概念及当事人适格之意义 305

(二)当事人适格之一般判断基准 308

(三)各种诉讼类型之当事人适格 309

1.给付诉讼 309

2.确认诉讼 312

3.形成诉讼 312

(四)第三人之诉讼担当 314

1.法定诉讼担当及任意诉讼担当 314

(1)法定诉讼担池 314

①为担当者及其所代表者利益之诉讼担当 315

②职务上当事人 317

③相关问题 318

(2)任意诉讼担当 322

①一般情形 322

②选定当事人 325

③相关问题 327

2.法定诉讼担当团体诉讼及任意诉讼担当团体诉讼 329

(1)任意诉讼担当团体诉讼 330

(2)法定诉讼担当团体诉讼 337

(五)固有必要共同诉讼之当事人适格 343

二、诉之利益——诉权之客体要件 343

(一)不确定法律概念的诉之利益 343

(二)各种诉之共通要件 345

(三)各种诉讼类型之诉之利益 350

1.给付诉讼 350

2.确认诉讼 353

3.形成诉讼 359

三、诉讼要件之分类、审理及裁判 361

(一)诉讼要件之分类 361

1.有关法院、当事人、提诉程式及请求内容之诉讼要件 361

2.积极的诉讼要件与消极的诉讼要件 363

(二)诉讼要件之审判 363

1.职权调查事项及抗辩事项 363

2.裁判资料之蒐集原则 364

3.诉讼要件判断之基准时及其裁判方式 366

4.诉讼要件及其与本案请求之审判顺顺序 367

(三)本案判决欠缺诉讼要件之效果 368

四、诉权理论及诉权作用 369

第三章 复杂诉讼型态及诉讼系属告知 373

第一节 客体合并及主体合并 375

一、复杂诉讼型态之基本概念 377

(一)存在意义及制度旨趣 377

(二)种类及发生原因 378

二、复数请求之客体合并 380

(一)意义及要件 380

1.管辖权限制 380

2.事件种类限制 382

(二)合并型态之非固定化 383

1.单纯合并 385

(1)关连合并 385

(2)无关连合并 386

2.预备合并 387

(1)请求互斥之预备合并 387

(2)请求并存之预备合并 389

3.选择合并 392

(1)诉讼标的理论争论下之选择合并论 392

(2)请求并存或互斥之选择合并 396

4.重叠合并 399

(1)审判实务之重叠合并 399

(2)顺位之重叠合并 400

①诈害行为撤销诉讼 401

②行使优先购买权之诉讼 402

③阶段诉讼之合并型态 404

④再审之诉并请求返还给付 405

5.竞合合并 406

(三)客体合并之审理、裁判及上诉 408

1.审理 408

2.裁判 410

3.上诉 411

三、多数当事人之主体合并(共同诉讼) 419

(一)普通共同诉讼 419

1.意义及要件 419

2.合并型态 423

(1)单纯合并 423

(2)预备合并 425

(3)顺位、串连合并 432

(4)选择合并 432

(5)重叠合并 434

(二)必要共同诉讼 438

1.固有必要共同诉讼 438

(1)意义及类型 438

(2)拟制共同起诉 446

2.类似必要共同诉讼 449

(1)意义及要件 449

(2)类似必要共同诉讼扩大论 454

(三)共同诉讼之审理、判决及上诉 457

1.独立原则及合一确定原则 457

2.主张、证据共通原则及自认效力 463

3.上诉 471

第二节 诉之变更、追加及反诉 477

一、概说 479

(一)诉讼中之诉 479

(二)当事人之变更及追加 480

(三)法院之阐明义务 481

二、诉之变更及追加 483

(一)制度旨趣 483

(二)要件 483

1.被告同意 484

2.请求之基础事实同一 485

3.诉之声明扩张或减缩 495

4.因情事变更而以他项声明代替最初之声明 497

5.追加应合一确定之当事人 499

6.中间确认之诉 501

7.不甚妨碍被告防御及诉讼终结 502

(三)不合法变更、追加之处理 503

三、反诉 504

(一)意义及制度旨趣 504

(二)要件 507

1.一审反诉之要件 507

(1)反诉之当事件 508

(2)反诉与本诉之牵连关系 509

①先决法律关系 510

②同一法律关系 510

③主张抵销之馀额 512

2.二审反诉之要件 513

(1)反诉当事人之限制 513

(2)反诉利益之限制 514

3.反诉之阐明义务 514

(三)反诉之型态 515

1.预备反诉 516

2.重叠反诉 517

(四)反诉之程序、审判及上诉 518

第三节 第三人干预诉讼及诉讼参加 521

一、第三人之诉讼参与 522

二、第三人干预诉讼 523

(一)意义、要件及程序 523

(二)类型 524

1.权利主张 524

2.诈害防止 528

(三)审判 531

三、诉讼参加 532

(一)意义及要件 532

(二)类型 537

1.从属参加 537

2.独立参加 538

(三)程序 542

(四)参加人之地位 543

(五)参加诉讼之判决效力 547

1.参加人与被参加人之间 547

(1)被参加人败诉情形——参加效 547

(2)被参加人胜诉情形——争点效 549

2.参加人与被参加人之他造之间 551

3.例外情形 554

第四节 诉讼告知及职权通知 557

一、第三人之程序保障 558

二、诉讼告知 559

(一)意义及机能 559

(二)要件及程序 563

(三)诉讼告知之效力 564

(四)诉讼告知与第三人撤销诉讼 565

三、职权通知 567

(一)意义及制度旨趣 567

1.法定诉讼担当情形 568

2.诉讼系属中系争物移转情形 572

3.其他诉讼类型 576

(二)要件及程序 578

(三)职权通知之效力 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