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美学》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成寅著
  • 出 版 社:上海:学林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48612087
  • 页数:60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美术思想为标准,以太极哲学为本体论的基础,诠释出新的美学价值观。内容为绪论、第一编——美学方法论、第二编——中国早期太极哲学、美学的重要命题、第三编——太极艺术美学命题的扩展、第四编——历代太极美学得到发展、第五编——石涛的太极美学、第六编——黄宾虹的太极美学、第七编——太极观念对中华文化无孔不入。

序 1

第一编 太极美学的哲学理论基础 3

第一章 一本万殊论 3

一、多样统一 3

二、元范畴 4

三、同归殊途 6

四、一多统一 8

五、太极为根 9

六、一万互治 9

七、主客互渗 11

八、美在和谐 12

九、大小宇宙 14

十、形式法则 15

十一、主客相应 18

十二、简短结论 19

第二章 太极阴阳和合化生论 22

一、阴阳思想 23

二、天地氤氲 26

三、范畴互通 28

四、一为太极 32

五、冲气为和 37

六、中心范畴 40

七、简短结论 45

第三章 真善美与美学研究 47

一、哲学的功能 47

二、世界的客观性和真理的主客观统一性 48

三、作为思维工具的哲学概念必须是学者的自由创造 51

四、哲学概念的要素和特点 53

五、“形而上学”的必要性 53

六、如何用概念和命题掌握外部世界 54

七、宇宙的和谐及人类的理性 56

八、爱因斯坦与泰戈尔对“真理”的异同观 58

九、对太极美学研究的价值 62

第四章 太极诠释圆环方法论 64

一、诠释学简论 64

二、六法体系概念命题统一论 67

三、无极生太极论 70

四、一画开天论 74

五、粉碎虚空论 78

第二编 太极美学重要命题(一) 89

第一章 观物取象尽意论 89

第二章 中和为美论 93

第三章 生机为美论 99

第四章 自然万物审美比德论 102

第五章 形质神用整一论 107

第六章 心物感应论 112

第七章 万物总体和谐顺天应人论 118

第三编 太极美学重要命题(二) 125

第一章 以形写神论 125

一、古代传神美学的形成和发展 125

二、当代以神为主的传神论 128

三、作为美学范畴的“传神”内涵的扩展和丰富 130

四、“形神意俱全”命题的提出 132

五、形神互生互成与和谐整体论 136

六、形神兼备论在当代美术创作中的鲜明表现 138

七、形是一切论的弱点所在 139

八、“不似之似似之”论的再兴起 144

九、传神美学中的形式主义和抽象主义 146

十、美化论在传神美学中的地位 147

第二章 气韵生动论 151

一、气韵生动命题在谢赫“六法论”中的产生 152

二、气韵范畴的本义 156

三、气韵生动命题的本义 163

四、气韵生动在“六法”论中的地位 170

附:南齐谢赫“六法论”评析 174

一、研究六法论的方法论问题 174

二、气韵生动的哲学与美学基础 182

三、六法各法的基本内涵与联系 192

四、六法论的理论体系 203

第三章 情境交融论 205

一、意境范畴与抒情文学 205

二、意境与立意 209

三、意境的定义 211

四、意境与意象 216

五、意境与意匠 221

第四章 阳刚阴柔论 226

一、阳刚、阴柔范畴的易道哲学 226

二、阳刚、阴柔范畴与“气”范畴的结合 228

三、阳刚美、阴柔美的相对独立和相互渗透融合 229

四、阳刚美、阴柔美美学内涵的界定 231

五、阳刚美、阴柔美在诗文绘画中的展现 232

六、阳刚美、阴柔美在书论中的展现 234

七、从太极和谐辩证法看阳刚美和阴柔美展现的广阔空间 235

第五章 书肇自然论 238

一 238

二 240

三 242

四 244

第六章 书气达道论 248

一、书气达道论 248

二、意在笔先论 249

三、书象如人论 250

四、天质自然论 251

五、各禀其仪论 252

第四编 中国古代山水美学理论基础 257

第一章 宗炳山水以形媚道论 257

一、山水本体论 257

二、山水技艺论 260

三、形神关系论 261

四、山水价值论 263

第二章 荆浩山水图真含气论 264

一、山水图真论 264

二、山水六要论 265

三、法要异同论 267

四、图真含气论 268

五、气质俱美论 269

六、水晕墨章论 270

七、可忘笔墨论 271

八、神妙奇巧论 272

第三章 郭熙山水林泉高致论 274

一、审美表情论 274

二、自然美问题中的关系论 276

三、审美象征论 276

四、美的自然性和客观性论 277

五、美的社会性论 277

六、审美对象价值论 278

七、审美心态论 279

八、审美感受论 281

九、审美观察论 282

十、审美掌握论 283

十一、艺术美论 284

第四章 韩拙山水纯全得神全气论 287

一、山水自然论 288

二、山水比德论 289

三、山石皴法论 290

四、双美合一论 291

五、有笔有墨论 292

六、阴阳对待论 293

第五章 黄休复逸格美学出于意表论 296

一、上品之上论 296

二、得之自然论 297

三、简变奇异论 299

四、四格比较论 300

第五编 宋代书法美学中的重要命题 305

第一章 苏轼的书画如人论 305

一、万物一理论 305

二、无法之法论 307

三、不失法度论 308

四、能通其意论 309

五、书法五全论 311

六、善取物象论 314

七、自出新意论 315

八、技道两进论 316

九、楷书为本论 317

附:论书 317

第二章 欧阳修的书法奇正统一论 319

一、学书为乐论 319

二、万事有法论 320

三、书如其人论 322

四、自然流露论 324

第三章 米芾的书法天真自然论 326

一、米芾的生平与书法艺术的成就 326

二、《海岳名言》的基本精神 328

三、米芾书论的主要命题 329

第四章 黄庭坚的书法以气韵取胜论 334

一、博学顿悟论 334

二、观之入神论 335

三、字外求法论 336

四、同法同意论 336

五、气韵取胜论 338

第六编 苏轼诗画美学中的重要命题 343

第一章 诗画一律论 343

一、三个必然论 343

二、无形有形论 344

三、再现表现论 345

四、写生传神论 346

五、同中有异论 347

第二章 常形常理统一论 348

一、无常形有常理论 348

二、理有常变论 349

三、意不离理论 351

四、形情理法相通论 352

第三章 身与竹化论 355

一、见物不见人论 355

二、天人一理论 356

三、物我合一论 358

第四章 寓意于物论 362

第五章 得情尽性论 364

第六章 得天捉意论 366

第七编 石涛画学中的太极美学 371

第一章 一画论 371

一、“一画”的基本含义 371

二、“蒙养生活”的基本含义 372

三、对绘画规律、法则的看法 373

四、“一画”论的基本法则 375

五、石涛的发展观 377

六、“一画”论的哲学基础 378

第二章 蒙养生活论 385

一、“蒙养”与“生活”的分与合 385

二、“生活”的基本内涵 386

三、“蒙养”的基本内涵 387

四、“蒙养”与“生活”的区别、联系和交融 391

五、“蒙”与“养”的区别 391

六、“蒙养”概念的来源 393

七、作为自然山水审美表情的“蒙养” 398

八、关于“蒙养生活”的几点简短结论 398

九、附记——对“蒙养”概念出处的新发现 399

第三章 资任论 401

一、山水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内容的关系 401

二、山水审美表情的客观性 404

三、山与水审美表情的相互制约 404

四、对山水审美表情的感受、理解和表现 405

五、山水画创作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制约 407

六、“寄兴”与“假道” 407

第四章 尊受论 409

一、《尊受章第四》大意 409

二、“受”的基本内涵 411

三、“识”的基本内涵 413

四、“受”与“识”的关系 414

五、“受”“识”别解论析 417

第五章 氤氲论 418

一、笔墨的相对独立性 418

二、笔墨与造型和表现 419

三、笔墨与“一画” 421

四、笔墨与“蒙养生活” 422

五、“氤氲”的基本内涵 424

六、书法、绘画异同论 428

第六章 无法而法论 429

一、法与限制和无限制 429

二、有法与无法的辩证法 431

三、借古开今论 435

四、变化与自我 437

第八编 黄宾虹太极美学十大命题 441

第一章 黄宾虹太极美学哲学基础论 441

一、艺与道论 441

二、太极图与中国书画 443

三、黄宾虹太极画学的主要命题 446

第二章 太极图是书画秘诀论 449

第三章 可观莫如木论 461

一、“可观莫如木”论的哲学美学内涵 461

二、对一棵树可以运用的哲学美学概念 465

第四章 一画自阐苞符论 469

一、“一画自阐苞符”原文大意 469

二、关键词语解释 470

三、哲学内涵 470

四、美学内涵 471

第五章 “太极两仪,开辟美观”论 473

一、原文及大意 473

附:郝经“万象生笔端,一画立太极”论 476

第六章 分合统一笔墨论 478

第七章 画当以不似之似为真似论 482

一、黄宾虹传神论简述 482

二、黄宾虹传神论的哲学基础 483

三、传神论陷阱的出现与评析 484

四、对“绝似又绝不似统一论”的一种批判 487

五、对在形神论陷阱中挣扎的两个案例的分析 488

六、从逻辑不通到自相矛盾 490

第八章 “不齐之齐”布线论 493

一、“齐而不齐三角觚”原义 493

二、几点明确的结论 494

第九章 惟追踪内美论 496

一、黄宾虹“内美”论原文及大意 496

二、黄宾虹《与傅雷》信中论“内美”及其他 498

三、对“内美”的三点分析 500

四、对某些观点的辨析 501

第十章 浑厚华滋民族性论 504

一、原文及大意 504

二、“浑厚华滋”的丰富内涵 505

第九编 太极美学思想在现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511

第一章 对美的立体分析 511

一、太极观念与美 511

二、美的本体性 512

三、美的整体性 514

四、美的人文性 515

五、美的人性 516

六、美的多样统一性 517

七、美的可比性 518

八、美的镜性 520

九、气韵生动是美 521

十、中和美在《乐记》中的展开 524

十一、美是本体与关系属性的统一体 526

十二、形式美的内容性 527

十三、美是生命论 528

十四、所谓抽象美 531

十五、画家谈抽象美 535

十六、美的概念在现实中的基础 537

十七、生命力的结构与美 539

十八、美的观念的形成与美感的萌芽 539

十九、审美评价中的人的标准 540

二十、美是太极球 540

第二章 对艺术的立体分析 541

一、研究艺术的方法论 541

二、艺术概念的历史发展 547

三、艺术的本质和艺术的定义 560

四、艺术的功能 566

五、艺术形象的审美特征 569

第三章 中西美学共有一太极论 585

一、太极阴阳论 585

二、和而不同论 586

三、有无相生论 587

四、常变相形论 589

五、熔铸中西论 590

六、太极多对阴阳分合思维论 591

七、探索太极美学的轨迹论 594

八、两个图形论 600

九、取势得意论 602

十、再现表现论 604

后记&林文霞 607

告读者 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