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对象 1
一、《本草纲目》体例 1
二、《本草纲目》的内容 2
三、《本草纲目》的作者 2
四、李时珍的科学思想 3
第二节 选题依据 4
一、《本草纲目》的语言特点及语料价值 4
二、研究现状 7
第三节《本草纲目》药名研究方法——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背景 16
一、穷尽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16
二、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 16
三、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7
四、内省的研究方法 17
第四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17
第一章 药名词汇范畴化的认知与考察 19
引言 19
第一节 药名词汇的层次范畴分析 20
一、水禽类范畴 21
二、原禽类范畴 23
三、林禽类范畴 25
四、山禽类范畴 27
第二节 药名词汇的语义范畴描写 29
一、山草类语义范畴 31
二、芳草类语义范畴 31
三、隰草类语义范畴 32
四、蔓草类语义范畴 33
五、水草类语义范畴 34
第三节 小结 34
第二章 药名词汇隐喻命名的类型 36
引言 36
第一节 隐喻命名复音词的类型 38
一、喻体 43
二、喻体+本体 92
三、本体+喻体 117
四、喻底 119
五、喻底+本体 121
六、本体+喻底 122
第二节 小结 123
第三章 药名词汇命名的映射方式与分布 124
引言 124
第一节 喻体与本体的映射方式 126
第二节 具体与抽象的映射分布 131
一、形态域 131
二、功能域 138
第三节 小结 148
第四章 药名词汇命名的意象图式 150
引言 150
第一节 语音图式 152
一、讹音形式的语音图式 152
二、拟声形式的语音图式 153
三、音译形式的语音图式 154
四、避讳形式的语音图式 155
五、隐语形式的语音图式 155
第二节 部分——整体图式 155
第三节 感官图式 156
第四节 空间图式 160
第五节 文化图式 160
第六节 事件图式 162
第七节 实用图式 163
第八节 复合图式 164
第九节 小结 165
第五章 药名词汇命名的运行机制与理解模式 166
引言 166
第一节 运行机制 167
一、相似性比较 167
二、特征匹配 170
三、语境关联 174
四、跨域映射 177
五、主观性 178
第二节 理解模式 181
一、命名的结构形式 182
二、命名的参照模式 185
第三节 小结 190
第六章 药名词汇在方言域中的认知与考察 192
引言 192
第一节 词汇称谓 193
一、蕲州方言中药名沿用文献中药物名称 194
二、《本草纲目》“正名”称谓的音节增减 200
三、改换《本草纲目》“正名”称谓,用“别名” 208
四、方言“别名”沿用“正名”称谓 219
五、“正名”称谓弃而不用,方言也无“别名”称谓 236
第二节 语音变异 236
一、声韵调表 236
二、声韵调特点 237
三、注音方式 238
第三节 小结 240
第七章 结语 242
引言 242
第一节 范畴化与语义范畴 243
第二节 隐喻命名特点 243
第三节 方言域的认知与考察 245
第四节 留待解决的问题 245
参考文献 246
附录1:《本草纲目》药名词汇语料 271
附录2:《本草纲目》药名注音资料 329
后记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