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口结构与流动人口 1
第一节 人口结构 2
一 地域结构 2
二 性别与年龄结构 6
三 社会结构 12
四 职业结构 18
第二节 人口流动 22
一 短期外出 23
二 人口流动 26
第二章 教育 33
第一节 教育水平 33
一 居民的教育水平 33
二 教育水平的性别、年龄差异 35
三 教育水平的城乡、民族差异 39
第二节 教育投入 45
一 教育的经济投入 46
二 教育经济投入的城乡差异 47
第三节 家庭教育 48
一 家长的教育期待 49
二 家长的职业期待 50
第四节 教育和社会分层 52
一 教育和收入 52
二 教育和职业 54
第三章 社区 61
第一节 社区特征 61
一 社区类型 62
二 社区地域 63
三 社区人口 67
四 社区文化 71
第二节 社区基本设施 76
第三节 社区教育 79
一 学前教育 79
二 小学教育 81
三 农村师资 83
四 学校建设 85
第四节 社区生计 88
一 自然资本 88
二 生计方式 89
三 社会保障 92
第四章 经济生活 98
第一节 家计调查 98
一 家庭收入 99
二 家庭支出 102
三 家庭债务 111
第二节 贫困监测 117
一 上五年内家庭经济状况变化感知 117
二 家庭紧急资金的筹集能力 118
三 居民对政府改善生活的期待 119
四 五年后家庭经济状况变化预期 120
五 居民对日常生活的负担程度 121
第三节 就业与职业 122
一 就业状态 123
二 职业状况 126
三 劳动权益与技能 130
第五章 农业生产 139
第一节 耕地 140
一 甘肃省生态区和样本区划分 141
二 甘肃省耕地分布 142
三 甘肃省休耕/撂荒情况 145
第二节 土地流转 147
一 甘肃省土地流转概况 149
二 土地流转形式、成因与土地流转合同方式 152
三 甘肃省居民土地流转意愿及原因 156
第三节 农产品生产 158
一 农作物种植 158
二 家户家畜、家禽饲养 161
第四节 农业投入与农民农业收入 162
一 政府农业投入 162
二 农民农业收入 163
三 农村劳动力结构与农业收益 166
第五节 征地、失地 171
一 征地、失地状况 171
二 失地原因 173
三 征地、失地补偿 174
第六章 婚姻家庭 181
第一节 婚姻状况 181
一 未婚状况 182
二 早婚现象 183
三 离婚状况 184
四 丧偶状况 186
第二节 家庭结构状况 187
一 家庭规模 189
二 家庭模式 192
第三节 家庭观念与行为 194
一 家庭养老观念及行为 194
二 家庭暴力观念及行为 202
第四节 子代教养 207
一 家庭教育的非物质性支出 207
二 家庭教育的物质性支出 210
第七章 医疗与健康 215
第一节 健康状况 217
一 甘肃省及分地区的健康状况 220
二 不同群体的健康状况 222
第二节 医疗状况 230
一 甘肃省及各地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状况 231
二 不同社会群体的医疗卫生服务状况 234
第八章 环境与发展 246
第一节 西部灾害 247
一 灾害总体分布 248
二 灾害类型 249
三 灾害原因 253
第二节 灾害评估 255
一 居民对生命财产损失的评估 255
二 居民对生活必需品满足程度的认知 256
三 居民对生活态度和人际交往的认知 257
第三节 社会制度支持 259
一 社会救助体系对家庭减灾和灾后重建的作用 259
二 居民对防灾减灾救灾措施和制度的需求 261
三 居民对防灾救灾以及灾后救助体系的认知 264
第四节 西部的发展 269
一 西部大开发以来当地自然环境的变化 269
二 国家政策与西部发展 271
第九章 食品安全 277
第一节 水安全 277
一 西部家户饮用水水质基本情况 279
二 西部家户饮用水水源稳定性 281
三 不同地区饮用水的选择具有差异性 285
四 饮用水来源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286
第二节 食品安全 288
一 公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基本认知 289
二 公众对食品安全性的判断 292
三 消费习惯 296
四 公众对食品生产等各环节的信任程度 299
五 公众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看法和建议 303
第三节 转基因食品 304
一 对转基因食品的基本认知 305
二 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购买意愿 309
三 不愿意购买转基因食品的原因 314
四 影响购买意愿的因素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