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秦哲学的精华 1
一、引论 1
二、老庄荀易正解 3
三、《庄子》和《墨经》论“有无” 8
四、易道方法论 11
第二章 道器论 17
一、形而上和形而下 17
二、物质的表现形式是信息 19
三、道/历史-名/信息 22
四、精神是信息 28
五、《管子·水地》 31
第三章 变异论 37
一、“易有三义”说 37
二、《淮南子》曲解“有无” 40
三、《墨经》论时空 44
四、分合相立原理 49
五、“抱一”——易道整体论 52
六、分析与综合 56
七、道与理 57
八、哲学的存在是什么? 59
第四章 机发论 60
一、机发思想考源 60
二、《阴符经》 67
三、机发引向进化 72
四、知行观和教学论 75
五、教育和科学的哲学思考 77
第五章 正名论 82
一、名的概念 82
二、先秦名理学 84
三、辩证法属于名理 92
第六章 从名理综观数学 96
一、数学的正名 96
二、什么事物有数和量 99
三、古象数分析 102
第七章 评议现代物理学 106
一、物理学是什么? 106
二、现代宇宙学的困惑 110
三、量子物理学的使命 112
四、物理学基础概念的局限性 113
第八章 儒学文化论之政治伦理 121
一、孔子——仁教论的奠基人 121
二、孟子——民贵论的奠基人 131
三、荀子——易道和家国理论体系的奠基人 141
四、《礼记》及《大学》《中庸》《孝经》 152
五、立名——人生观的信息意识 167
第九章 儒学文化论之美学观念 170
一、美学观念及乐论 170
二、诗艺综论 179
结语 192
附录 中国社会发展史的家国主义时代 196
一、秦废封建——社会体制变革 196
二、修齐治平——政治理念 200
三、教育科举——官僚养成 203
四、宗教信仰——负性文化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