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我的中德跨文化交流研究之历程 1
第一部分论歌德与中国 3
1932年:歌德在中国的接受与纪念活动 3
歌德《神秘的合唱》在中国的译介与评论 19
歌德《浮士德》在郭沫若写作与翻译中的接受与复兴(1919-1922) 34
歌德《浮士德》中的哥特式房间和日本箱崎的一间陋室 64
青年张闻天和他的“歌德的《浮士德》” 79
冯至及其献给歌德的十四行诗 96
冯至与歌德的《浮士德》 110
《浮士德》、《红楼梦》与“女儿性” 143
第二部分论尼采与中国 155
尼采在中国(1918-1925) 155
尼采在中国(1902-2000) 204
茅盾与尼采:从始至终(1917-1979) 219
我的《尼采在中国》四十年(1971-2011) 253
论《红楼梦》与尼采文本中的忧郁主题 268
第三部分论里尔克与中国及其他 285
汉宫“蓝花”:穿着捷克服饰的王昭君故事 285
两位中国现代哲学家论斯宾诺莎 300
表现主义在中国:译介与评论 317
里尔克作品在中国文学和批评中的接受状况 336
附录他者的馈赠:马立安·高利克的比较文学研究之路 347
后记 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