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公案的考究——一种求悟的手段 3
第一部分 3
一、超于知识的经验——禅悟 3
二、禅悟的意义 7
三、禅悟的主要特性 12
四、悟前的心理经历——实例数则 17
五、禅悟的决定因素 28
六、禅悟的心路历程与内容 37
七、早期禅修所用的法门 45
八、公案制的发展及其意义 54
九、公案参究的实际指导 60
十、公案参究的各种通则 66
十一、现身说法谈参禅 69
十二、疑情的要义与功能 75
附录:示参禅偈十首 102
第二部分 105
一、公案的参究与念佛 105
二、念佛与称名 110
三、称名的价值 116
四、称名的心理与公案参究的关系 123
五、念佛的目的是什么? 130
六、念佛的神秘与名号的称颂 134
七、经验与理论的建立 138
八、白隐禅师对参禅与念佛的看法 140
附录:十八则参悟经验 144
第二篇 两部禅学教科书——《碧岩集》与《无门关》 163
一、碧岩集 163
二、《碧岩集》第五十五则:道吾渐源吊慰 165
三、无门关 170
第三篇 佛教生活中的被动性 175
引言 175
一、业的教义 176
二、佛教罪业观的发展 185
三、被动或受动的心理 189
四、被动与忍辱 209
五、祈祷与念佛 240
六、被动或受动在佛徒生活中的圆成 248
第四篇 十牛图、颂 259
一、见性成佛与十牛图、颂 259
二、十牛图、颂——牧灵的十个阶段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