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 2
1.2 目的和意义 4
1.3 相关学者的研究 5
1.4 问题与方法 6
1.5 基本结构 8
第二章 城市美化运动与中国映射 11
2.1 城市美化运动 12
2.1.1 城市美化运动的背景 12
2.1.2 城市美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3
2.1.3 城市美化运动的典范与实践 27
2.1.4 城市美化运动的衰落 34
2.2 对城市美化运动的批评 36
2.2.1 西方对城市美化运动的批评 36
2.2.2 我国对城市美化运动的批评 40
2.2.3 客观认知与评价 40
2.3 南京规划——中国的城市美化运动 43
2.3.1 南京规划的美化思想 43
2.3.2 南京规划与城市美化运动 45
2.4 中国现当代的城市美化 50
2.4.1 新中国建国初期新首都建设 50
2.4.2 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化中的“美化” 52
2.4.3 新世纪初大事件推动下的城市美化 54
2.5 本章小结 57
第三章 城市形态发展中的分形与美化 59
3.1 分形梳理 60
3.1.1 分形 60
3.1.2 分形城市 62
3.1.3 分形梳理 64
3.1.4 分形梳理与城市美化运动 68
3.2 古代城市形态美学与分形 74
3.2.1 古代意大利城市 74
3.2.2 古代中国城市 76
3.2.3 形态的对比 80
3.2.4 古代城市的分形 82
3.3 现代主义城市与分形梳理 85
3.3.1 从奥斯曼到霍华德 85
3.3.2 现代主义城市与分形 87
3.3.3 现代主义城市与梳理 91
3.3.4 “生产”空间 95
3.4 后现代城市与分形梳理 97
3.4.1 多元下的城市分形 97
3.4.2 尺度的回归 100
3.4.3 后现代城市的文脉继承与美化 102
3.4.4 后现代城市的“碎片化” 105
3.5 理想的城市形态 110
3.5.1 城市形态演进与分形梳理 110
3.5.2 以贝尔拉格为例 112
3.5.3 以曼哈顿为例 116
3.6 本章小结 121
第四章 城市美化运动中的城市美学 123
4.1 古典美学与城市设计 124
4.1.1 美学史上对美的探索 124
4.1.2 中世纪城市的设计美学 127
4.1.3 巴洛克城市的魅力 130
4.1.4 城市美化运动中的古典继承 134
4.2 物质性规划与所体现的城市美学 138
4.2.1 对物质性规划的批评 138
4.2.2 物质性规划的客观意义 141
4.2.3 西特的城市艺术观与城市美化 146
4.2.4 城市美化的“物质性”考量 151
4.3 分形梳理中的结构观 156
4.3.1 结构主义与城市形态 156
4.3.2 城市结构与分形梳理 160
4.3.3 分形梳理中的结构原则 162
4.3.4 城市美化运动的结构特征 166
4.4 历史中看城市美化运动塑造的城市空间 171
4.4.1 从城市形态的角度看 171
4.4.2 历史的叠加 175
4.4.3 城市策略和民主机制的作用 180
4.5 城市应当走向美化 186
4.5.1 城市美的模糊性 186
4.5.2 城市美的本质 187
4.5.3 城市的精神性与美 189
4.5.4 城市应当走向美化 191
4.6 本章小结 193
第五章 城市分形与美化的当代认知 195
5.1 城市——作为“容器” 196
5.1.1 城市的中心意向 196
5.1.2 公共空间之美 200
5.1.3 步行的街道 204
5.1.4 城市更新与分形 208
5.1.5 当代都市“景观化” 211
5.1.6 “满视野”的美学体验 216
5.2 城市美化背后的矛盾 221
5.2.1 全球趋同与自我塑造中的城市美化 221
5.2.2 时间——空间与城市美化 224
5.2.3 城市与“乡愁” 227
5.3 新“城市美化运动” 230
5.3.1 新首都模式下的“美化” 230
5.3.2 传统建筑风格转型与城市美化 232
5.3.3 城市综合体的兴起 238
5.3.4 未来城市之美化 243
5.4 本章小结 247
第六章 结语 249
6.1 “传统”和“秩序”的回归 249
6.2 理想城市形态建构 251
6.3 三个关键词 256
6.4 展望未来 259
参考文献 261
后记 271
附录彩图 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