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社会匿名与实名问题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曦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11546524
  • 页数:2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一部学术著作,主要探讨网络社会行为主体身份构成的合理性,在系统介绍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网络社会身份匿名与实名相关若干关键性问题的研究,形成相应的理论框架。网络实名和网络匿名都不是绝对的,这种两用的状态取决于用户的认知等因素。书稿中同时针对网络社会的治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前言 第四世界:虚拟与现实之间 1

第一章 网络社会的基本属性 5

1.1 人类社会演化的进程 5

1.2 网络社会的概念内涵 6

1.3 网络社会的基本属性 11

1.3.1 技术属性:网络社会信息交互规则 11

1.3.2 个体属性:网络空间中的自我呈现 13

1.3.3 社会属性:网络空间中的社会集合 14

附录一:中国传统熟人社会的差序格局 15

附录二:FACEBOOK的十年战略规划 18

第二章 网络社会的制度演化 20

2.1 网络社会与制度 20

2.2 三维度理论框架 22

2.2.1 “心”维度的理论基础 23

2.2.2 “物”维度的理论基础 26

2.2.3 “社会”维度理论基础 29

2.3 网络社会演化的一般性过程 30

2.4 网络社会对中国传统社会关系的重构 32

2.4.1 自我意识构建:独立性与黏着性的统一 33

2.4.2 多重人际格局:传统熟人社会基础的瓦解与延续 34

2.4.3 双向作用机制:熟人社会分散与凝结的统一 35

附录一:制度的本质 37

附录二:互联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39

第三章 网络社会中人的行为 42

3.1 网络社会的注意力经济 42

3.2 基于计算机中介的交流 47

3.3 网络交流中的均等假说 48

3.4 网络中的双重自我意识 50

3.5 网络中的自我表露行为 52

附录:赫伯特·西蒙与有限理性决策 59

第四章 网络社会的匿名性 62

4.1 网络匿名的概念与分类 62

4.2 去个性化效应的社会认同模型 63

4.3 网络匿名的相关效应 66

4.3.1 网络匿名与去抑制化效应 66

4.3.2 网络匿名与群体极化现象 67

4.3.3 网络匿名与去个体化效应 68

4.4 网络匿名的正面效应:恢复、宣泄、理想自我构建 70

4.4.1 网络匿名的恢复功能 71

4.4.2 网络匿名的宣泄功能 72

4.4.3 个体理想自我的构建 73

4.5 视觉匿名对于行为的影响 74

附录:网民的狂欢 76

第五章 网络匿名度的提出 79

5.1 网络匿名与实名的关系 79

5.2 网络匿名度的概念界定 81

5.3 网络匿名度的评价指标 85

5.4 网络应用匿名度的评价 87

5.5 网络匿名度与自我表露 90

5.6 新浪微博中的一个实证研究 93

5.6.1 研究假设的提出 94

5.6.2 数据分析与检验 98

5.6.3 讨论与深入思考 104

附录:人们为什么追求网络匿名? 108

第六章 网络实名制的变迁 116

6.1 网络实名的内涵 116

6.2 我国的网络实名制 117

6.3 网络实名制的争议焦点 120

6.4 实名制监管的博弈分析 123

6.4.1 博弈的基本假设 125

6.4.2 博弈的过程分析 125

6.4.3 监管者实施实名制策略的条件 129

6.5 网络实名制的发展演进 132

6.5.1 网络社会与网络实名制 132

6.5.2 网络实名制的本质与实施 134

6.5.3 我国网络实名制的演进历程 138

6.5.4 网络社会中的信息成本 140

6.5.5 网络实名制的发展与未来 145

附录:网络空间的公共地属性 148

第七章 网络社会身份的认同与构建 150

7.1 身份认同的内涵 150

7.2 完美自我的构建 153

7.3 网络名称的自我呈现 155

7.4 网络社会身份的构建 156

7.4.1 网络身份与现实身份互补 156

7.4.2 网络身份与现实身份相近 157

7.4.3 网络与现实身份差距较大 158

7.5 网络虚拟身份的意义 159

7.5.1 自我认知的意义 159

7.5.2 实现与完善自我 161

附录:美国网络空间可信身份战略 161

第八章 网络匿名与实名治理的政策建议 167

8.1 关于网络匿名与实名的基本观点 167

8.2 网络社会公信力建设的基本措施 169

8.3 网络实名制实施政策的基本要点 171

附录:互联网信息治理的平等与效率 175

参考文献 178

后记 网络匿名与实名问题研究背后的哲学思考 198